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81109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说明:本试卷分第 1 卷(选择题)和第 1 l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 4 页,满分 1 00 分。考试时间 1 1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中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1“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 ,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材料中所说的“道”

2、是什么?A中国传统思想道德 B科学技术 C民本思想和制度 D自然规律2孙中山认为, “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思想3“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

3、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41790 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 1700 年为 3175 百万夸特,1845 年为 18665 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对上述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新农机和新农技广泛使用 B英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C英国政府重视农业的作用 D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发展5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 20 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 打开了石油的 潘多拉盒子

4、 的含义不包括 ( )A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B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C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D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6诗经大雅公刘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C“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D“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7CCTV公司的力量解说词叙述: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在掌握石油行业的 10 年中,日常用油的价格降低了 80%。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 斯宾塞却说:

5、“从某些方面看,人们争议的不是垄断本身,问题是他们过度阻碍了新的竞争者进入。”可见垄断组织的出现( )A不能提高生产效率 B根本上保障了消费者利益C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D导致了企业间的竞争减小8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 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9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唯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

6、而设此制度。明人不能彻底涤荡,清代则有意利用。”以下各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代的行省俨然是一个“ 流动的中书省”B行省制度源于蒙古部族的地方管理制度C明朝废行省后设布政司管理地方的行政D行省制度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01853 年,马克思在国际述评中写道:“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材料中的“这次变革” 是指 A鸦片战争 B

7、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11有史家指出,没有政治现代化,则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现代化往往是徒劳,这便是甲午失败的最基本的原因,至于多开两炮,少打两炮,那是小事也。依其观点,可能对以下哪一条建议的评价相对较高A重筹国防,以图将来 B惩处腐败,整顿吏治C抓住时机,全面变革 D取缔洋教,传播国学12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 B颁布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131937 年 8 月 20 日,蒋介石签令颁发国军作战指导计划,其“方略”第二条为“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之基本主旨,各战区应本此主旨,酌

8、定攻守计划,以完成其任务”。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依然延续了此前对日妥协的做法 B国民政府军事安排重心仍在剿共C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畏敌恐战心态 D依据中日力量对比做出的合理决策14药发表于 1919 年 4 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 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15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 年以来的中国

9、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A B C D16小明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 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 D新中国民

10、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17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这一认识体现了其A对雅典民主政治持肯定态度 B对抽签选举持反对态度C主张按照人的出身来确定社会分工 D主张民众的直接民主18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

11、长权而获得解放”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19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 )中写道:“1776 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 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这段话属于弗格森对A创建美国联邦政府及其作用的评价 B1776 年革命派关于自由理念的批评C 1787 年联邦派关于自由解释的表彰 D联邦创建前后不同自由观点的介绍20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名称关利坚合众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1787 年颁布

12、1870 年颁布 1954 年颁布制定 国会制定 国民议会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机构特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 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评价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21“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蕴含了A阶级斗争理论 B无产阶级专政理论C资本全球扩张理论 D无产阶级政党理论22俄国史文献载:政府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

13、签订的协定。政府要尽快召开立宪会议,会议要在普遍、直接、平等、秘密投票的基础上进行,要保证为保卫祖国而血溅战场的勇士参加选举。文中提到的“政府”,是A沙皇政府 B工兵代表苏维埃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人民委员会23右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根据该图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导致阶段 A 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冷战” 下出现了“热战”朝鲜战争B阶段 B 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C阶段 C 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危机下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D阶段 D 中美逐渐结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24清文献通考卷 33 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

14、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25“公民们,拿起武器来!现在的问题是胜利,还是陷入凡尔赛反动分子和教士们的毒手!这些穷凶极恶的家伙已经拿定主意,要把法国出卖给普鲁士人”!材料内容反映的是A巴黎公民反对的主要对象是普鲁士人B民族斗争实质上是阶级斗争C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当时社会的主

15、要矛盾是普法间的民族矛盾26对右图漫画主题解读正确的是 ( )A冷战遏制,剑拔弩张B美苏冷战,殃及池鱼C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D唇亡齿寒,卫国保家271964 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 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28观察漫画还是让我回到冷战中去吧!(Iraq 、Afghanistan、Balkan 分别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解释错误的是( )A冷战时期保障了世界的相对安全B当地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