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80766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 36 分)1.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DNA 的 X 光衍射实验 A B C D 2. 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 tRNA 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 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 mRNA 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 DNA 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3. 下列生理过程的组合中,所用原料相同的是( )DNA 分子的复制 RNA 的复制 转录 逆转录 翻译A与、与 B与、与 C与、与 D与、

2、与4. 香豌豆能利用体内的前体物质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逐步合成蓝色中间产物和紫色色素,此过程是由 B、b 和 D、d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如下图所示) ,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其中具有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只具有蓝色中间产物的开蓝花,两者都没有的则开白花。据下图图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香豌豆基因型为 B D 时,才能开紫花B基因型为 bbDd 的香豌豆植株不能合成中间物质,所以开白花C基因型为 BbDd 的香豌豆自花传粉,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943D基因型 Bbdd 与 bbDd 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 1 1115. 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细菌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A

3、.染色体变异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环境条件的改变6. 一个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伴 X 遗传) 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为预防生下患病的孩子,进行了遗传咨询。你认为有道理的指导应该是( )A只生男孩 B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 C不要生育 D只生女孩7.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任何时期B二倍体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营养成分定会增加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但有的单倍体生物是可育的8.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 AaBB,通过育种技术可以分别将它们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AABB aB

4、AaBBC AAaaBBBB 则下列技术排序正确的是()A. 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多倍体育种B. 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C. 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D. 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9.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重组 DNA 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B. 所有的限制酶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 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D. 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的原因之一是细菌繁殖快10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昆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因农药

5、引起了昆虫的变异B.生活在洞穴中的盲螈的眼睛因为长期不用而退化C.长颈鹿的祖先中的颈短个体因得不到食物而被淘汰D.食蚁兽的细长舌是因其祖先都是细长舌而遗传下来11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1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通过选择生物表现型改

6、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不同时期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基因突变造成的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意味着形成新的物种 D生物变异的方向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3某电池厂旁的河流淤泥中的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清除出河底大部分含镉的沉积物后,经过 9代繁衍,研究人员发现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是镉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 清除镉后,环境对相应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C. 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说明出现了蠕虫新物种D. 在清除镉后的 9 代繁衍中,蠕虫种群发生了退化14. 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 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 1.5 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

7、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进化15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其翅的长度与个体数的 关系如图甲所示(横坐标为个体数,纵坐标为翅长度) 。该岛上经常 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可能性最大的是图乙中的( )16. 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 BB、Bb 为灰身,bb 为黑身。现人为地组成一个数量足够大的群体,其中 80%为 BB 的个体,20%为 bb 的个体,若在理想状态下,群体间自由随机交配并都

8、能产生后代,则子一代中 Bb 的比例是( )A16%B32% C64% D80%17.某工厂男女职工各 100 人,调查显示,女性色盲 2 人、携带者 9 人; 男性患者 8 人。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A. 9.5% B. 7.25% C. 7% D. 10.5%18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内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细胞生活的环境就是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19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 PM2

9、.5 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 PM2.5 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PM2.5 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C PM2.5 引起的过敏反应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可能导致内环境的稳态失衡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20人在发高烧时食欲减弱,还会感觉食之无味,其病理原因是( )A体温升高,导致肠胃不能及时排空 B体温升高,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C体温升高,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体温升高,影响了肠胃的吸收21. 右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依次为组织液、淋巴、血

10、浆 B乙酰胆碱是在中发挥作用的C 与、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正常情况下,呼吸氧化酶存在于中22.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23.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B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在相应的范围内变动C内环境的稳态仅靠呼吸、循环、泌尿、消化系统的活动来维持D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 CO2 都

11、是内环境的成分24.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25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检测到的是( )A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B氨基酸、淀粉、二氧化碳、钠离子C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26下列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是 ()A大脑 B脊髓 C脑神经 D脑干27.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 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

12、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将药物放在 A,刺激 B,肌肉收缩 将药物放在 B,刺激 A,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 C,刺激 B,肌肉不收缩 将药物放在 C,刺激 A,肌肉收缩A B C D 28下列关于反射弧结构与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反射活动的进行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活动就能进行C感受器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刺激,形成感觉D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元的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元的末梢29.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3

13、0.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C.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来完成 D.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传递31. 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是 (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32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 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 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处,肌肉会收缩,灵敏

14、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33神经冲动在生物体内的传递途径是 (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 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34.下 图 是 反 射 弧 的 局 部 结 构 示 意 图 ,刺 激 c 点 ,检 测 各 位 点 电 位 变 化 。 下 列 说 法 错 误 的 是 ( )A电表不偏转,电表偏转两次Ba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兴奋由 c 传到 e 时,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若检测到 b、d 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35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A. 脊髓、大脑、大脑 B. 脑干、脊髓、大脑 C. 大脑、脊髓、大脑 D. 脊髓、脊髓、脑干36下列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血浆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其中蛋白质起主导作用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内环境中温度、渗透压及 pH 的相对稳定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神经纤维膜内外形成的局部电流都是兴奋到未兴奋部位前一个神经元的兴奋一定会引起后一个神经元的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