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重庆教师考试—论古代教育思想中的教育指导意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62697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重庆教师考试—论古代教育思想中的教育指导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重庆教师考试—论古代教育思想中的教育指导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重庆教师考试—论古代教育思想中的教育指导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重庆教师考试—论古代教育思想中的教育指导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重庆教师考试—论古代教育思想中的教育指导意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7 重庆教师招聘论古代教育思想中的教育指导意义我国历史五千年,先贤给我们留下的财富也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自然其中对于教育的指导意义也颇为丰富。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本文浅谈了论语、学记、师说等著作中对教育的指导意义。师说是韩愈作于唐贞元十八年,时任四门博士,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需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古之学者需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

2、、解惑也。”所谓老师,就是(用来) 传授道理、授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在我国教育史上,这是第一次完整地对教师的职责进行的论述。这个论断的生命力就在于韩愈揭示出教师的职责这一客观真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 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这是他治学多年宝贵经验的结晶,也是他对先人治学经验的总结。意思是说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为人行事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而败毁在于因循苟且。“学记是收集在礼记中的一篇教育论文。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体系里十分完整而系统的教育理论专著,是先秦儒家学派教育思想和教

3、学经验的高度概括。“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说的是,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己努力。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它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辨证关系。学生在教师的 指导下学习知识,增长能力,同时也因知识与能力的增长而更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获得启发,完善自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

4、,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所以优秀的教师是善于通过诱导进行教育的,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 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学习起来才会感到安易; 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要做到这一点,主要靠老师正确的指导思想、丰富的教育经验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

5、其弟子言行,虽然只有短短两万多字却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文中有曰,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意思是: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 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

6、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论语中体现孔子因材施教的地方还有很多,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实施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于现在的教育也是大有启发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应该不断的汲取古代诗文中的精华,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在理解与运用的前提下,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发扬光大,并将此作为提升自己的一项有利途径。本文来源:重庆教师招聘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