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无锡慧源高复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62435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无锡慧源高复高三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年无锡慧源高复高三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年无锡慧源高复高三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年无锡慧源高复高三语文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年无锡慧源高复高三语文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无锡慧源高复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无锡慧源高复高三语文模拟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42017 年无锡慧源高复语文模拟试卷(五)试题(本卷满分 160 分,用时 150 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21 分)1.依次填入下面选文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3 分)船头破浪高仰,滚白浪花如千军万马在船前 ,港口长堤若一道黑线隐隐浮现浪缘。骇浪撞击小径边的礁岩,轰隆隆的海震声,淹没了父子奔跑的惊恐脉搏,骤雨狂下,浪沫 ,一切的一切,是台风迅雷不及掩耳的,好似是从岛屿海底倏地拔葱的不发一丁点的警示的感觉。妈妈去世后,爸爸言语更少,近乎沉默,正似从汹涌的巨流河冲进了哑口海(台湾极南端鹅銮鼻灯塔左侧,有小小一泓海湾,名为哑口海) ,太平洋奔腾的波涛冲进此湾,仿佛 ,发不出怒涛的

2、声音。A.灰飞烟灭 狂飞八方 江河日下 B.灰飞烟灭 起伏有致 销声匿迹C.崩裂坍塌 起伏有致 江河日下D.崩裂坍塌 狂飞八方 销声匿迹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3 分)A.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 “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B.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 。C.这个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草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D. 2016 年 9 月召

3、开的 G20 杭州峰会邀请了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出席,G20 杭州峰会也成为 G20 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代表性最广泛的一次峰会。3.桃花颜色鲜艳美丽,因此诗人常借以比喻美丽的女子。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不具有这种寓意的一项(3 分) A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深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唐韩偓新秋) 2 / 14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丹摇衍镜中酣。(唐张说 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唐罗虬红儿诗)D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

4、(唐施肩吾佳人览镜) 4.依据诗意,作者感到被“啮咬” 、 “绞伤”的原因,最可能的一项(3 分)花是无声的音乐果实是最动人的书籍当它们在春天演奏,秋天出版我的日子被时计的齿轮给无情地啮咬,绞伤庭中便飞散着我的心的碎片阶下就响起我的一片叹息 A. 岁月一何易,寒暑忽已革B.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C.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D.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5. 张爱玲在论写作中有下面一段话,选出最符合作者想法的一项(3 分)年纪轻的时候,倒是敢说话,可是没有人理睬他。到了中年,在社会上有了地位,说出话来有相当分量,谁都乐意听他的,可是正在努力的学做人,一味的唯唯否否,出言吐语,

5、切忌生冷,总拣那烂熟的,人云亦云。等到年纪大了,退休之后,比较不负责任,可以言论自由了,不幸老年人总是唠叨的居多,听得人不耐烦,任是入情入理的话,也当作耳边风。这是人生一大悲剧。A.年轻人与老年人都较敢表达意见,但也不耐听他人意见B.说话者地位越高、年龄越长,越能得到听众喜爱与信任C.中年人处世多权衡利害轻重,常不愿说出与众不同之论D.“说者无意, 听者有心”的差距,形成“人生一大悲剧”6.下图是两副吟咏郑成功的对联,请依文意与对联组成原则,选出最适合填入甲、乙、丙、丁处的内容(3 分)东海望台澎,风景不殊,(甲)南天留祠宇,雄图虽渺,(乙)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丙)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

6、丁) 3 / 14方知海外有孤忠 称名则妇孺皆知敢向东南争半壁 举目有河山之异甲 乙 丙 丁A B C D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3 分)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A. B. C. D.二、文言文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

7、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 ”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 “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紘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 ”悉火焚之。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 4 / 14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

8、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 ”慰祖卖宅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 ,何容二价。 ”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 ”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渢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渢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 ”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慰祖著海岱志 ,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未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

9、裴揆。 ”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注】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 分)A料得父时假贳文疏 料得:猜想B彼有,自当见还 见:我C与丹阳丞刘渢素善 善:友好D慰祖诣阙自首 诣阙:赴朝廷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父亲去世后,他连盐都不吃了,母亲认为守孝期间不吃美味佳肴可以,不能不吃盐,不得已他才听从母亲的劝告。B崔慰祖把父亲在梁州上千万的财产都分给了自己的族人,把父亲生前收存的借据欠条全都烧掉,不要人家归还。C崔慰祖卖屋不多要钱

10、;对待上级领导和升官的朋友不卑不亢,若即若离,很有分寸;齐明帝想让他管理一个小地方,他推辞不就职。D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可惜著述未竟。他本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作一些注释,却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1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 (3 分)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 (3 分) 5 / 14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 (4 分)11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崔慰祖的形象特点。 (4 分)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13 题。送杨子李 白斗酒渭城边,

11、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12李白有“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请赏析这两联诗句,比较其所运用的手法、所描写的对象、所创造的情境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 分)13本诗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5 分)四、现代文阅读(一)(20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17 题。瓦斯科夫凯旋 前苏联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瓦斯科夫押着俘虏,走过里莎牺牲的地方,他不由地拉动了枪栓。听到枪栓的声音,俘虏们立刻警觉地停了下来,回过头,惊恐地看着瓦斯科夫。准尉已经像个醉鬼一样东倒

12、西歪了,但他还保持着清醒。不是现在,时机未到。瓦斯科夫看了一眼俘虏,又拉动枪栓,关上了保险。俘虏们放下心来,回过头,继续慢慢向前走去。沉寂的森林里,只有沉重的步伐响着。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瓦斯科夫看着前面俘虏的背影,突然变得模糊起来,他赶紧晃晃头,背影又变得清晰起来。他回头远远地望着姑娘们牺牲的地方,默默地唠叨着:“我的丽达、热妮亚、里莎、索妮娅、嘉尔卡 ,我不知道怎么跟你们说,我活下来了。咱们再见的日子又远了。仗,还没打完,也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的准尉来不及哼上一声,也就躺下了。我不后悔,我也不害怕,找你们去做伴。现在想起来,是多美妙的一件事”瓦斯科夫回头看了一眼跌跌撞撞走着的俘虏,又回身面向

13、森林,默默地唠叨着:“再见了,等以后再回来看你们。丽达交待的事我一定办好,你们相信我” 6 / 14他回过头,疲惫的脸上挂着大颗大颗晶莹的泪珠。瓦斯科夫押着俘虏终于走上了大路。这是最后的路程了。瓦斯科夫感到自己燃烧起来了,他身体摇晃着,俘虏的背影变得更加模糊,他一次又一次晃脑袋。但不管如何,背影还是模糊的,周围的一切也是模糊的突然,从四周的森林中,山丘上,河畔冒出无数的红军战士。他们呼喊着向瓦斯科夫涌来。是少校和基里亚诺娃带着大部队正在森林里搜寻他们的踪迹。然而瓦斯科夫似乎什么也感觉不到,他摇摇晃晃地朝前走去,走过了俘虏身旁,一直走向村口。四面八方都是红军战士,善良的俄罗斯人民。然而这一切落在

14、瓦斯科夫的眼里,都是一些晃动的影子。他分辨不出眼前的是谁,只知道一味地晃动着身体朝前走着,走着。他仍然跌跌撞撞向前走去,一直走向空无人迹的村庄。瓦斯科夫终于明白他已经回来了。他想站住,却觉得眼前一阵发黑,整个人重重地跌在地上,昏死过去。红军向德国发起了总进攻。“喀秋莎”万弹齐发,射向了柏林。红军战士冲进国会大厦,将高高飘扬的旗帜插在国会大厦顶上。欢呼声充满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柏林,莫斯科,巴黎,伦敦,华盛顿战争终于结束了。战后的俄罗斯土地上一片废墟。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没有停下来哀悼,他们从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中走出来,用百倍的热情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忙碌之中。推土机把废墟推倒,压路机压过坑坑洼洼的公

15、路,年轻人一队队扛着工具,唱着欢快的歌向需要他们的地方走去。瓦斯科夫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打满了遭受摧残伤害的烙印,然而俄罗斯人民却用欢声笑语点缀那些破败的街道。注:节选自前苏联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有删改。该小说讲述了二战期间苏联红军战士英勇抗击德寇入侵的故事。小说中牺牲的五位女战士。14.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分)15.小说多次写到俘虏有何作用?(6 分)16.小说两次写到瓦斯科夫“默默地唠叨着” ,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4 分)17.请探究作品最后一段的深刻意蕴。 (6 分) 7 / 14五、现代文阅读(二)(18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20 题。剪纸创新莫失文化根性陈竟剪纸,在中国已有 3000 余年的历史。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技艺,它美化着老百姓的生活,也承载着民族的审美内涵,所以世代流传并随着文化的交流传播至数十个国家。今天,生活方式虽已改变,但剪纸却并未从大众视野消失不光是在中国,美国、瑞士、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也成立有剪纸组织,也会举办展览,进行艺术交流等。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