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工作总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41857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工作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2010 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工作总结孙 俊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惊心动魄的 2010 年高考已经降下帷幕。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高考成绩又创辉煌。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兴奋和甜蜜。因为,我们精心培育的花朵已经结出丰硕的果实;当然我们还会感到些许的不足和遗憾,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回顾总结。2011 高考工作随即开始,怎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面我结合 2010 年辽

2、宁高考语文试卷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部分:2010 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解读2010 年是我省课改后的第二个高考,从考试说明和高考试卷来看,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遵循了“平稳过渡”的原则,体现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着重考查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 1”至“语文 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四个选修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部分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部分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必考题

3、 125 分,选考题 25 分。下面我就 2010 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做一个简单剖析。第卷 阅读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部分:(9 分)考查内容:一般论述类文章,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 。考查要点: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D 项是解释文化影响衰减现象出现的原因。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论语可靠的记载了孔子的言行, “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错。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中有保守的思想。这一部分具有以下特点:选取阅读材料的数量:1 则。试题数量:3 小题。试题类型:客观选择题。试题分值:

4、9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共分三个部分考查,7 题左右。分值:36 分。(一)文言文阅读(9 分)材料节选自宋史赵良淳传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荫,指因祖先有功劳或官职而受封得官。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是赵良淳对百姓为盗的态度,是赵良淳对百姓为盗原因的分析,是富人们的反应。6.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 项让士兵逃走的是进城的敌兵,不是赵良淳。7.翻译。 (10 分)(1)答案:赵良淳见吴国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译出

5、大意给 2 分:“大言” 、 “意” 、 “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2)答案:众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赵良淳太声呼喊说:“你们想作乱吗?”众人流着泪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译出大意给 2 分;“环守” 、 “尔辈” 、 “投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文言文部分 1 则材料。4 题。其中前三题为客观选择题,分值为 9 分;一题为翻译题:2 题,分值为:10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来源:Zxxk.Com材料选自宋陈与义雨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6、 大学视频 院校库8. 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 ,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 “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9.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 ,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

7、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 ,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古典诗歌部分选择诗歌材料 1 则,2 题,分值为 11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来源:Zxxk.Co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答案:(1)长余佩之陆离 唯昭质其犹未亏(2)山岛竦峙 百草丰茂(3)陶之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名篇名句默写部分.试题数量为 1 题。

8、试题类型:要求背诵部分的名篇名句填空。主要指经典的写景句、抒情句、对称整齐句、赋有哲理句、中心论点句。试题分值:6 分。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010 年高考选择了王安忆的小说洗澡(1)答案:答 D 给 3 分 答 B 给 2 分 答 C 给 1 分 答 A、E 不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A 项骑黄鱼车的小伙子

9、骑车迎上前,是希望主人公“他”主动招呼用车;后退半步是因为“他”没有主动招呼,只好自己揽生意。E 项作者对两个人物没作明显的褒贬,意在揭示一种市民习性和地域文化。C 项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但是上海的小市民文化角度考虑,即便“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也有极大可能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这是由其性格决定的。(2)答案: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敏感,细腻,谨慎,多虑;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每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不招呼用车、讨价还价、不卖冷饮的、自制橘子水,体现了主人公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的特点;对小伙子的

10、问话的想法及应答,体现了主人公敏感,细腻,谨慎,多虑的性格特征;因天热不忍心再还价、想买两瓶冷饮、给小伙子橘子水喝,体现了主人公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的特点。(3)答案: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每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要素,其作用有: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节令) 、地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境;自然环境可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深化作品主题。分析环境,要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人

11、物形象的烘托,对小说氛围的创造,对小说情节的推动。(4)答案: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透过“洗澡”引发的故事,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洗澡”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表现作者对某种地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以“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用“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的两个人物不

12、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以“洗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观点三:使小说得象征意蕴含蓄、多元。以“洗澡”为纽带,通过对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体悟“洗澡”的象征性;象征意蕴立体多元, “洗澡”内含的反思层次丰富,针对面广。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本题为探究题,答案开放程度较高,注意从主题

13、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三个方面选择一个方面考虑。主题涉及小市民习性、人际关系、上海文化等,结构关注线索、故事的展开和结尾,象征要挖掘“洗澡”的多重意蕴。注意结合第(1)小题的选择考虑。这一部分阅读材料:1 则。试题数量:4 题。试题分值:25 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摘编自郑海麟黄遵宪传 ,为传记黄遵宪的外交活动+网 (1)答案:答 D 给 3 分,答 B 给 2 分,答

14、E 给 1 分,答 A、C 不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黄遵宪在日本居住两年后,学习了日本的文字,才开始与日本人交往,开始了日本国志的编撰,不是一到日本就开始编辑,故 A 错。C 项“以挽回自主的权利”错。E 项“阅历丰富、见识广博”在文中没有体现。(2)答案: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史论结合的编纂方法。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从第一段的叙述中进行分层概括即可得出,概括要简明,不要照抄原文。(3)答案: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以大清律例保护华

15、侨财产;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将第二段中对黄遵宪活动的叙述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4)答案:观点一:谈判态度要诚恳。不说对方所提的方案无理,只说难以实现;不说自己所提的方案一定可行,只说请对方考虑;不能感情用事,贻误全局。观点二: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说对方没有明白我方的意思,争取自己的权利就说愿与对方同心协力,要求自己的利益就说双方都有好处;不因为对方不高兴就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表述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坚持自己的观点却要毫不含糊。观点三:要学会克制忍让。无论辩论如何激烈,都要做到始终不说过头话;当对方拒绝我方的要求时,要始终请求谒告,不厌其烦;掌握好谈判的分寸,不至于使对方交不了差。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本题为探究题,注意选择一项,结合文中黄遵宪对外交经验的总结进行分析,观点要鲜明,不要脱离文章泛泛而谈。这一部分阅读材料:1 则。试题数量:4 题。试题分值:25 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