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四)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36808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百舸争流的思想一、选择题1.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问题2.“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一致的是( ) 。A上帝造人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气者,理之依也D万物运动皆为心动3.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 。A

2、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B社会存在是客观的,决定人的思维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4.庄子和惠施有一次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 ”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反问道:“子非吾,安知吾之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固不知鱼之乐也。 ”惠施的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 D可知论【解析】惠施否认事物可知,因此是不可知论观点。【答案】C5.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

3、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解析】孟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老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两者的共同点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答案】D6.关于地震原因,有人认为,这是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引发的。有人说这是老天对人类的报复。 “地震是老天对人类的报复” ,这种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7.十九世纪中期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形成时,正是经典物理学兴盛的时代,所以经典物理学所结的果必然

4、是“经典哲学”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种“经典哲学” ( )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没有科学依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A BC D8.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上述观点属于( ) 。A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辩证法思想B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C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D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9.下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

5、。A理在事先3B我在故我思C存在就是被感知D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解析】漫画中的公鸡的“论调”显然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 项观点也是主观唯心主义,因此二者对应,本题应选 C 项。A、D 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 项属于唯物主义。【答案】C10.下边漫画中人的行为( ) 。A是唯物主义的表现B没有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C是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的表现D是唯心主义表现【解析】漫画中的人用放大镜放大政绩,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唯心主义的表现。A、C 不符合题意。B 观点错误。【答案】D11.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

6、来阐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护着协调平衡。这种观点( )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实质是唯心主义观点 以“相生相克”解释世界,包含有联系的观点 不以意识、鬼神说明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 BC D12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C量力而行,尽力而为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A 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 项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它们都只回答了哲学

7、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D 项体现的是辩证法的思想,并未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要按规律办事,量力而行;人又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所以要尽力而为。本题选 C 项。【答案】C13.“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4的即绝对的、不发展的。 ”(列宁全集第 38 卷)下列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有( ) 。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树上一朵不结果的花 朴素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都是愚蠢的 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只要存在聪明的唯心论,就能实现聪明的唯物论A BC D14.在古代欧洲,有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

8、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特(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下列观点与其观点相同的是( ) 。气者,理之依也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A B C D【解析】这首诗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其观点相同;属于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答案】A15下列与“理生万物”观点相一致的是( )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存在就是被感知A B C D【解析】题中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它一致的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答案】A二、非选择题16.阅读漫画大树的对话 ,运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9、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大树”之间对话的理解。大树的对话【解析】本题考查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漫画中的文字材料以及漫画中的“果实”“花朵”是我们解读的关键点,要注意依据这些信息调动运用相关的知识,如二者的根本思想、二者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等。【答案】(1)漫画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人类的影响。唯物主义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使人们不断获得成功,结出累累硕果;唯心主义被称为“不结果实的花” ,一旦人们在思想上陷入唯心主义并用这种思想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必然会陷于失败。(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从本质上来说,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5的回答是科学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

10、,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的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对物质的解释不够科学,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应大力提倡。(3)一切唯心主义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都是错误的,但就其某些部分而言,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因此,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唯心主义全盘否定。17.2011 年 8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巴基斯坦南部多次遭强降水袭击,引发洪灾,造成至少369 人死亡,820 万人受灾。2011 年 7 月底至 11 月上旬,

11、泰国发生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洪灾,造成 900 万人受灾,近 600 人死亡,100 多万公顷农田被淹,首都曼谷 20%的面积被洪水浸泡。此次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预计超过 4 000 亿泰铢(约合人民币 800 亿元)。2011 年,非洲东部发生近 60 年来最严重的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粮食短缺,引发的饥荒使 1 240 万人受灾,其中受灾最严重的索马里已有近 3 万名儿童死于饥荒。空前的灾难过后,大多数人们开始积极重建家园,但也有一些人思想“另类” ,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荒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说,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

12、缩减到最低程度。试判断上述三种人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18 分)【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的第一方面来区分二者,同时还应注意区分唯物主义的各种形态。【答案】(1)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 ,属于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2)第二种人认识到“荒灾已成定局” ,但消极等待,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且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3)第三种人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