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34940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唐山市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唐山市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省唐山市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省唐山市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唐山市开滦二中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10 月考考试历史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 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2.下列言论属于韩非子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3.董仲舒的新儒学包含了“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以下行为不能呈现这一思想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取消宰相以加强皇权C.发生自然灾害时,皇帝下罪己诏D.“奉天承运”

2、是诏书中的常用语4 “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这段话评价的是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维新思潮5. 西汉前期,董仲舒建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根据他的建议采取的“独尊儒术”措施,包括兴办太学 规定“四书 ”、 “五经”为教科书 诏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 太学生员经考试合格即可任官A. B. C. D.6 “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

3、1845 年前后,在进京的湖北演员余三胜、谭志道等人的努力下,西皮和二黄终于交融在一起,皮黄戏正式形成。 ”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诞生了 A昆曲 B元曲 C秦腔 D京剧7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8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A B C D9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2观察下面图片,

4、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10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A 四洲志 B 海国图志 C 天演论 D 资政新编11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

5、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12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这句话应出自A.朱熹 B.陆九渊 C.王阳明 D.李贽13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这主要因为它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C.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主张14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道:“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实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

6、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的心和血。 ”此语评论的是A B C D15. 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 、 “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16.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3知识献给祖国” ,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 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A B C D17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7、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18.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 ,有识之士掀起了 A. 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9. 商鞅

8、主张“重农抑商” ,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20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C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民本思想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了质疑21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地区。他们的领导

9、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武装反抗的策略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农村包围城市22公元 751 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23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

10、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24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5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是()4核武器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当今社会的竞争

11、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两弹一星”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A. B. C. D.26.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 、 “公教” 、 “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 6 岁入“小学院” ,11 岁入“中学院” ,16 岁入“大学院” ,20 岁毕业。经过长达 14 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A B C D27. 下列著作,可以反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其先后顺序

12、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 论十大关系A. B. C. D.28.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文革”期间对文化进行摧残和破坏的是:( )A “破四旧”运动 B “样板戏”一枝独秀C批判“封、资、修” D提出“二为”方针2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 1/5 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里的“壮举”是指()A.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30. “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

13、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故曰受,A天人合一 B制天命而用之 C无为而治论 D三纲五常第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31.历史学习是一个积累历史知识,感知体验历史,再到理解感悟历史的过程。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8 分)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背景图片(只填写杂志名)5(1)根据提示,完成“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活动素材表。(6 分) _(2)图 9 所示内容是哪一革命政党的纲领?这一纲领后来被孙中山阐释为什么主义?(4 分)(3)图 10 所示内容是毛泽东在什么时期写的?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请写出这条革命道路的中心内容。(4 分)历史人物 康有为 陈独秀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民主、科学6(4)你认为孙中山、毛泽东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4 分)32.(22 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