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参数及其标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34812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参数及其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参数及其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参数及其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参数及其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参数及其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参数及其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参数及其标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参数及其标准汽车的检测与诊断是确定汽车技术状况的技术,不仅要求有完善的检测、分析、判断的手段和方法,而且在检测诊断汽车技术状况时,必须选择合适的诊断参数,确定合理的诊断参数标准和最佳诊断周期。诊断参数、诊断参数标准、最佳诊断周期是从事汽车检测诊断工作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一、汽车诊断参数1诊断参数概述诊断参数,是表征汽车、汽车总成及机构技术状况的量。在检测诊断汽车技术状况时,需要采用一种与结构参数有关而又能表征技术状况的间接指标,该间接指标称为诊断参数。诊断参数既与结构参数紧密相关,又能够反映汽车的技术状况,是一些可测的物理量和化学量。汽车诊断参数包括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和

2、几何尺寸参数。(1)工作过程参数该参数是汽车、总成或机构工作过程中输出的一些可供测量的物理量和化学量。例如,发动机功率、汽车燃料消耗量、制动距离或制动力。汽车不工作时,工作过程参数无法测量。(2)伴随过程参数该参数是伴随工作过程输出的一些可测量,例如振动、噪声、异响、温度等。这些参数可提供诊断对象的局部信息,常用于复杂系统的深入诊断。汽车不工作时,无法测量该参数。(3)几何尺寸参数该参数可提供总成或机构中配合零件之间或独立零件的技术状况,例如配合间隙、自由行程、圆度、圆柱度、端面圆跳动、径向圆跳动等。这些参数虽提供的信息量有限,但却能表征诊断对象的具体状态。汽车常用诊断参数如表1-1所示。表1

3、-1汽车常用诊断参数诊断对象 诊断参数 诊断对象 诊断参数最高车速 冷却液温度加速时间 冷却液液面高度最大爬坡度 风扇传动带张力驱动车轮输出功率冷却系风扇离合器离、合温度汽车整体驱动车轮驱动力 润滑系 机油压力汽车燃料消耗量 油底壳油面高度汽车侧倾稳定角 机油温度CO 排放量 机油消耗量HC 排放量 理化性能指标变化量NOX 排放量 清净性系数 K 的变化量CO2排放量 介电常数的变化量O2排放量 金属微粒含量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 传动系游动角度空燃比 传动系功率损失汽油泵出口关闭压力 机械传动效率供油系供油压力传动系总成工作温度喷油器喷油压力 车轮侧滑量喷油器喷油量 车轮前束值汽油机供给系喷油

4、器喷油不均匀度 车轮外倾角输油泵输油压力 主销后倾角喷油泵高压油管最高压力主销内倾角喷油泵高压油管残余压力转向轮最大转向角柴油机供油系喷油器针阀开启压力转向系最小转弯直径喷油器针阀关闭压力 转向盘自由转动量喷油器针阀升程转向系转向盘最大转向力各缸喷油器喷油量 制动距离各缸喷器喷油不均匀度 制动减速度供油提前角 制动力柴油机供油系喷油提前角 制动拖滞力额定转速 驻车制动力发动机总成怠速转速制动系制动时间发动机功率 制动协调时间发动机燃料消耗量 制动完全释放时间单缸断火(油)转速下降值车轮静不平衡量排气温度 车轮动不平衡量气缸压力 车轮端面圆跳动量气缸漏气量 车轮径向圆跳动量气缸漏气率行驶系轮胎胎

5、面花纹深度曲轴箱漏气量 前照灯发光强度曲柄连杆机构进气管真空度 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气门间隙 车速表误差值配气机构配气相位 喇叭声级断电器触点间隙 客车车内噪声断电器触点闭合角 驾驶员耳旁噪声点火波形重叠角 点火提前角 火花塞间隙 各缸点火电压值 各缸点火电压短路值 点火系最高电压值 点火系火花塞加速特性值其他2诊断参数的选择原则为了保证诊断结果的可信性和准确性,在选择诊断参数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1)灵敏性灵敏性亦称为灵敏度,是指诊断对象的技术状况在从正常状态到进入故障状态之前的整个使用期内,诊断参数相对于技术状况参数的变化率。选用灵敏性高的诊断参数诊断汽车的技术状况时,可使诊断的可靠性提高。

6、(2)稳定性稳定性指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多次测得同一诊断参数的测量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重复性)。诊断参数的稳定性越好,其测量值的离散度越小。稳定性不好的诊断参数,其灵敏性也低,可靠性差。(3)信息性信息性是指诊断参数对汽车技术状况具有的表征性。表征性好的诊断参数,能揭示汽车技术状况的特征和现象,反映汽车技术状况的全部情况。诊断参数的信息性越好,包含汽车技术状况的信息量越多,得出的诊断结论越可靠。(4)经济性经济性是指获得诊断参数的测量值所需要的诊断作业费用的多少,包括人力、工时、场地、仪器、设备和能源消耗等项费用。经济性高的诊断参数,所需要的诊断作业费用低。3诊断参数的测量条件和测量方法不同

7、的测量条件和不同的测量方法,可以得出不同的诊断参数值。在测量条件中,一般有温度条件、速度条件、负荷条件等。多数诊断参数的测得需要汽车走热至正常工作温度,只有少量诊断参数可在冷车下进行。除了温度条件外,速度条件和负荷条件也很重要。没有规范的测量条件和测量方法,无法统一尺度,因而测得的诊断参数值也就无法评价汽车的技术状况。所以,要把诊断参数及其测量条件、测量方法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汽车诊断参数标准为了定量地评价汽车、总成及机构的技术状况,确定维修的范围和深度,预报无故障工作里程,必须建立诊断参数标准,提供一个比较尺度,这样,在检测到诊断参数值后与诊断参数标准值对照,即可确定汽车是继续运行

8、还是要进行维修。1诊断参数标准的分类汽车诊断参数标准与其它标准一样,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类。(1)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标准,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字样(如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国家标准一般由某行业部委提出,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2)行业标准该标准也称为部委标准,是部级制定并发布的标准,在部委系统内或行业系统内贯彻执行,一般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某行业标准(如JTT201-95汽车维护工艺规范为交通行业标准)。(3)地方标准该标准是省级、市地级、县级制定并发布的标准,在地方范围内贯彻执

9、行,也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地方标准中的限值可能比上级标准中的限值要求更严格。(4)企业标准该标准包括汽车制造厂推荐的标准,汽车运输企业和汽车维修企业内部制定的标准,检测仪器设备制造厂推荐的参考性标准三种类型。汽车制造厂推荐的标准是汽车制造厂在汽车使用说明书中公布的汽车使用性能参数、结构参数、调整数据和使用极限等,可以把它们作为诊断参数标准来使用。该类标准是汽车制造厂根据设计要求、制造水平,为保证汽车的使用性能和技术状况而制定的。汽车运输企业和维修企业的标准是汽车运输企业、汽车维修企业内部制定的标准,只在企业内部贯彻执行。企业标准须达到国家标准和上级标准的要求,同时允许超过国家标准和

10、上级标准的要求。检测仪器设备制造厂推荐的参考性标准是检测仪器设备制造厂,在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制定的,作为参考性标准,以判断汽车、总成及机构的技术状况。2诊断参数标准的组成诊断参数标准一般由初始值、许用值和极限值三部分组成。(1)初始值此值相当于无故障新车和大修车诊断参数值的大小,往往是最佳值,可作为新车和大修车的诊断标准。当诊断参数测量值处于初始值范围内时,表明诊断对象技术状况良好,无需维修便可继续运行。(2)许用值诊断参数测量值若在此值范围内,则诊断对象技术状况虽发生变化,但尚属正常,无需修理,按要求维护即可继续运行,超过此值,应及时进行修理。(3)极限值诊断参数测量值超过此值后

11、,诊断对象技术状况严重恶化,汽车须立即停驶修理。此时,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大大降低,行驶安全得不到保证,有关机件磨损严重,甚至可能发生机械事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诊断参数标准将会不断修正,在使用各类标准时,应及时采用最新的版本。三、诊断周期诊断周期是汽车诊断的间隔期,以行驶里程或使用时间表示。诊断周期的确定,应满足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条件,获得最佳诊断周期。最佳诊断周期,是能保证车辆的完好率最高而消耗的费用最少的诊断周期。确定最佳诊断周期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既能使车辆在无故障状态下运行,又能使我国维修制度中“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费用降至最低,因此要在“定期”上做好

12、文章。1制定最佳诊断周期应考虑的因素(1)汽车技术状况在汽车新旧程度不一,行驶里程不一,技术状况等级不一,甚至还有使用性能、结构特点、故障规律、配件质量不一等情况下,制定的最佳诊断周期显然也不会一样。新车、大修车后的车辆,其最佳诊断周期长,反之则短。(2)汽车使用条件它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装载条件、驾驶技术、是否拖挂、燃润料质量等。气候恶劣、道路状况差、经常重载、驾驶技术不佳、拖挂行驶、燃润料质量得不到保障的汽车,其最佳诊断周期短,反之则长。(3)费用它包括检测诊断、维护修理、停驶损耗的费用。若使检测诊断、维护修理费用降低,则应使最佳诊断周期延长,但汽车因故障停驶的损耗费用增加;若使停驶损

13、耗的费用降低,则应使最佳诊断周期缩短,但检测诊断、维护修理的费用增加。2制定最佳诊断周期的方法根据交通部汽车运输业技术管理规定,汽车实行“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制度。该规定要求车辆二级维护前应进行检测诊断和技术评定,根据结果,确定附加作业或修理项目,结合二级维护一并进行。规定又指出,车辆修理应贯彻“视情修理”的原则,既要防止拖延修理造成车况恶化,又要防止提前修理造成浪费。二级维护前和车辆大修前都要进行检测诊断,其中,大修前的检测诊断,一般在大修间隔里程行将结束时结合二级维护前的检测诊断进行。既然规定在二级维护前进行检测诊断,则二级维护周期就是我国目前的最佳诊断周期。根据 JTT201-95汽车维护工艺规范的规定,二级维护周期在1000015000km 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