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质量控制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13645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质量控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质量控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质量控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质量控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质量控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质量控制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质量控制分析作者:谢红园,赵静,张戚琴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江苏南京 210009)【摘要】 目的: 探讨提高产科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的方法,促进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方法: 采用美国格雷森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 GSI70 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2007 年 9 月至 2008 年 12 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 2010 例行畸形产物耳声发射检查。结果: 初筛率 99.5%,初筛通过率 95.6%,复筛率 92.1%,复筛通过率 96.3%,2 例经耳鼻喉科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确诊为异常,1 例仍在跟踪随访中。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

2、碍儿童,对听力障碍者进行早期治疗,可有效降低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控制先天性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新生儿听力损失率为121, 远高于其他常规筛查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 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0.2,苯丙酮尿症 0.1)2。 婴幼儿早期的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损失也可导致其在生理和行为上明显或永久的功能障碍,直接导致小儿言语、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对儿童的成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早期干预听力损伤有助于促进儿童语言智能发育。我院妇产科从 2007 年 9 月份起对本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严

3、格筛查质量控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 年 9 月2008 年 12 月我院出生的 2028 例新生儿中可供筛查数 2020 例,其中新生儿双侧先天性外耳道闭锁 1 例、家长拒绝筛查 1 例(外籍人士)、转科后未回院筛查 8例,实际筛查数 2010 例,均采用美国格雷森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 GSI70 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 行畸形产物耳声发射检查。1.2 方法1.2.1 筛查原理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和主观测试的方法,对所有活产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是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 和脑干听觉

4、诱发电位(audit roy brainstem,ABR) 两种筛查方法4。OAE包括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DPOAE 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耳声发射,是指两个具有一定频率和强度关系的纯音,同时刺激耳蜗后由耳蜗产生的、在外耳道可以记录到的,出现频率与刺激声频率有关的音频能量,存在于几乎 100%听力正常耳。DPOAE 测量无创、快速、灵敏,可全面直接反映耳蜗毛细胞的功能。ABR 是一种评估脑干功能和外周听功

5、能的电生理检测项目,可以早期发现听损伤或听觉传导通路的器质性病变,协助推断听力障碍的性质及听功能异常定位,被推荐为一种有效的筛查手段用于早期发现听损伤。OAE 和 ABR 同时使用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准确性,防止漏诊与误诊。1.2.2 筛查程序 (1) 初筛: 正常新生儿日龄 37d,早产儿在修正月龄的 3644 周左右,应用 DPOAE 进行;(2) 复筛 :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 6 周应用 DPOAE 进行复查;(3) 复筛仍未通过者,36 个月内到本院耳鼻喉科应用 ABR 进行确诊,并随访至 3 岁。2010 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质量控制分析作者:谢红园,赵静,张戚琴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附

6、属中大医院妇产科,江苏南京 210009)1.2.3 筛查方法 专用房间,通风良好,环境噪音低于 45dB,婴儿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进行测试。将婴儿置于侧卧位,测试耳朝上。观察外耳道情况,用一次性小棉棒清洁外耳道,选择合适耳塞,然后将探头轻轻放入进行测试。耳声发射显示信息双耳 Pass 为通过(即听力大致正常),如有一侧耳出现 Refer 、Noise 均视为未通过, 需即时或出院前重新筛查 1 次作为最后的筛查结果。1.2.4 结果评价 新生儿听力筛查只是筛查,不是详细的听力学评估。对尚未明确听力损伤诊断的“初筛”、“ 复筛”检测结果,使用“通过”和“ 未通过”两种方式来表达,避免对父母传递

7、“正常” 和“不正常”错误信息,以免使家长误会,造成不必要的焦虑和抵触情绪5 。1.2.5 健康教育 根据筛查结果分别进行宣教:(1) 测试通过者应告之家长,其孩子目前的外周听力器官功能正常。但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应继续关注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发育情况,定期到儿保门诊体检;同时尚需注意避免急性传染病、耳毒性药物、中耳炎和噪音等因素的影响。 (2) 测试未通过者应通知复查的时间、地点、联系方式,并做好家长的解释工作。向家长说明由于仪器、技术、筛查时间、环境等原因,测试结果有一定的假阳性率,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复查。对于听力障碍的孩子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孩子的语言发育、行为能力、性格形成等不会受到

8、影响。2 结 果2.1 初筛率可供筛查 2020 例新生儿中实际筛查数 2010 例,初筛率为 99.5%。初筛通过 1921 例,初筛通过率为 95.6%。2.2 复筛率在 89 例初筛未通过者中有 82 例来院复查,复筛率为 92.1%,复筛通过 79 例,复筛通过率为 96.3%。2.3 最终确诊情况经进一步随访,2 例经耳鼻喉科 ABR 确诊为异常,1 例仍在跟踪随访中。3 讨 论3.1 规范操作方法,提高初筛通过率(1) 实践表明,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 , 测试通过率逐步提高。因此,最好在适宜的时机(即出生后 37d)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2) 每日筛查前,都要检查筛查仪性能。应将探

9、头放在校准腔内进行快速检测, 以保证听力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探头应放置在外耳道1/3 处,其尖端小孔要正对鼓膜,探头位置及密闭程度是完成新生儿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重要环节。(3) 根据外耳道结构正确放置合适的耳塞:新生儿外耳道的特点是由外而内向前上方弯曲,测试时应将耳廓向后轻拉使耳道变直;对于外耳道狭窄变形的婴儿必须将耳垂向下拉,打开耳道后再放置耳塞,以确保完好密封。由于新生儿外耳道为软骨结构,受到挤压易使腔隙变窄,生后 12d 中耳内可有羊水残留、胎脂堵塞等因素使中耳传音障碍及耳道阻塞, 可能是造成初筛不通过的主要原因。 初筛不通过既增加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又增加随访的数量及难度。因此,掌握新

10、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与技巧,是提高初筛通过率最有效的手段。3.2 建立系统管理方法,加强追访工作建立新生儿听力筛查档案,内容包括父母亲姓名、分娩情况、婴儿性别、出生日期、筛查时间和方法、筛查结果、处理意见、联系方式、咨询电话等。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家属的疑问,提高筛查认识和复查的依从性,减少失访。凡是已经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但有迟发性听力损失高危因素者,如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超过 24h、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宫内感染、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出生体重低于 1500g、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 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细菌性脑膜炎等,必须告知应接受连续的听力学和医学观察

11、以及交往技能发育的监测。 同时结合 ABR 检查,3 岁前每6 个月接受 1 次听力学监测,尽早诊断听力障碍,通过调查问卷、电话等多种形式获取其听力及语言发育各个阶段的反馈信息,以利于早期干预。新生儿听力筛查这一系统化社会优生工程,既不能够“只管筛不管查( 诊断)”,更不能够忽略“干预和康复的医学和社会效果及其价值”5。必须依赖多学科的协同和合作,使发现、确诊、康复能快速、连续进行,最大限度地提高听力障碍患儿及聋儿的语言、认知和交往能力,有效降低耳聋残疾率,使聋儿们得到更多、更好的受教育和就业机会,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参考文献】1张巍.为什么要做新生儿听力筛查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

12、22(5):292.2KAKIGI A,HIRAKAUA H,HAREL N.Comparison of disto rionp roduct and transient otoacoustic emissions with ABRth rehold shift in with ototoxic damageJ.Auris Nasus Larynx,1998,25(25):2233TANG J G,LI W,CHAI L,et al.Followup after newborn and infant hearing screening 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6,135(5):810813.4王敏,刘凤英,王芳,等. 新生儿听力筛查 2 341 例结果分析 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1): 92.5韩德民 .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