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卷Hooker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09591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卷Hooker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卷Hooker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卷Hooker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卷Hooker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卷Hooker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卷Hooker》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卷Hooker(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必修二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卷(时间:40 分钟满分:100 分)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60 分)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A、猎豹捕食斑马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型生物的出现创造条件2、一位喜欢钓鱼的同学,一次从湖中钓到两条无鳞草鱼,他想确定这种特殊表现型是否有遗传基础,准备做一系列实验,他首先应该做的是A培养大量的野生型鱼B培养大量无鳞鱼,研究表现型特征C用有鳞鱼和无鳞鱼杂交D确定野生有鳞鱼表现型能够稳定遗传3、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

2、是A基因突变一定能够改变生物的表现型B发生在生物体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子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D在减数分裂间期,果蝇 号染色体上缺失了一个碱基对,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4、果蝇的长翅(V) 对残翅(v)为显性,但即使是纯合的长翅品系的幼虫,在 35 条件下培养成的成体果蝇仍为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35 条件下果蝇的长翅基因就突变成了残翅基因B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环境温度来决定的C纯合的长翅果蝇幼虫在 35 条件下培养成的残翅性状是不能遗传的D如果有一只残翅果蝇,只要让其与另一只异性的残翅果蝇交配,就能确定其基因型5、基因突变

3、、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是人为的基因重组,可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人为引起染色体变异,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符合人们的需要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

4、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B、 C、 D、7、某植物种群中,AA 基因型个体占 30%,aa 基因型个体占 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 AA、aa 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 A、a 基因频率分别为- 2 -A、55%、45%、45% 、55% B、42.5%、32.5%、45% 、55%C、55%、45%、55%、45% D、42.5%、32.5%、55%、45%8、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 BB、Bb 为灰身,bb 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 80为 BB 的个体,2

5、0为 bb 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 Bb 的比例是A、25 B、32 C、50 D、649、某植物种群中,AA 个体点 16%,aa 个体占 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10、已知 a、b、c 、d 是某细菌 DNA 片段上的 4 个基因,右图中 W 表示野生型,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虚线表示所缺失的基因。若分别检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仅在野生型和突变

6、体中该酶有活性,则编码该酶的基因是 A基因 a B基因 bC基因 c D基因 d11、为了改变河西走廊的落后面貌,科学家建议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建立 10 万亩八倍体小黑麦生产示范基地。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经秋水仙素处理而成的,据此可推断出A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秋水仙素能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加倍C小黑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四倍体D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12、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的产品。下列选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表达的是A棉花细胞中检测到载体上的标记基因 B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的基因C大肠杆菌中检测到

7、人胰岛素基因的 mRNA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的干扰素13、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4 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14、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 Aa 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 n 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 的频率为(1/2)n,AA 和 aa 的频率均为(1/2)1(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发生了隔离发生了基因突变发生了

8、自然选择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没有发生生物进化A B C D15、科学家在研究某种鸟的进化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而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经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观察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 3 -误的是 A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B若该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 AA 和 Aa 分别占 20%和 40%,则 a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60%C种群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鸟的种群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16、 (每空 2 分,共

9、18 分) (12 分)如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1)通过途径 2、3 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2)要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 ,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3)品种 A 与途径 3 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_。品种 C 的基因型是_。(4)品种 C 与 B 是否为同一个物种?_,原因是 _。(5)途径 4 依据的原理是 ,此途径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_ _。 17、(每空 2 分,共 12 分)科研人员围绕培育四倍体草莓进行了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选取 50 株草莓幼

10、苗,并以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它们的幼芽,得到下图所示结果。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4 -(1)从实验结果看,影响多倍体诱导率的因素有 ,诱导形成四倍体草莓适宜的处理方法是 。(2)鉴定四倍体草莓的方法之一是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鉴定时一般不宜选用当代草莓的根尖作材料,原因是 。观察时,最好选择处于分裂 期的细胞。(3)最新研究发现多倍体植株叶片上的气孔有明显变化。科研人员取生长在同一位置、大小相近的二倍体和四倍体草莓叶片,观察并统计两种植株叶片气孔长、宽度和密度,得到下表:倍性 气孔长度 /m 气孔宽度 /m 气孔密度/个mm 2二倍体 22.8 19.4 120.5四倍体 34.7 29.6 8

11、4.3实验结果表明四倍体植株单位叶面积上气孔总面积比二倍体植株_。联系多倍体植株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四倍体植株气孔呈现上述特点的意义在于 。18、(每空 2 分,共 10 分)人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结合而成,一个珠蛋白分子包括两条 链和两条非 链。每一条 链由 141 个氨基酸组成,控制 珠蛋白链的基因位于第 16 号染色体上,每条 16 号染色体上有 2 个基因控制 链的合成,如果出现有关基因缺失而使 链全部或者部分不能合成,则引起 海洋性贫血,这是一种在我国南方各省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1)写出控制珠蛋白 链合成基因的组成元素 。(2)理论上说,要合成 1

12、 条含有 141 个氨基酸的多肽链,最多时可有 _种 tRNA参与运输氨基酸。(3)上述实例表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是_ _ _。(4)决定 链的两对基因在传宗接代过程中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请简要说明:。(5)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进行一项调查活动,用于记录调查结果的表格如下所示。- 5 -高一级 高二级 高三级调查对象表现型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合计正常 海洋性贫血他们在调查 海洋性贫血的 。必修二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6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C D C C C

13、 C D B C B D D A D D2、解析:必须确定该野生有鳞鱼性状能够稳定遗传,才有继续研究的价值。 答案:D3、解析:由于密码子的兼并性等原因,基因突 变不一定改 变生物的表现型,故 A 项错。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类型之一,由 环境引起的变异才是不可 遗传的变异,故 B 项错。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故 D 项错。答案:C4、解析:纯合长翅果蝇在 35 时培养后长成了残翅果蝇,说明环境会影响生物表现型,环境没改变基因型;果蝇长 翅和残翅由环境和基因型共同决定; 该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后代在 35 下培养,则 不能确定该长翅果蝇的基因型。答案:C5、解析: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

14、突变,基因突 变具有不定向性。答案:C10、解析:野生型和突变体含有而不含有基因 b。答案:B11、解析:A 项错误,自然状况下,小麦和黑麦杂交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二者存在生殖隔离。杂交后经秋水仙素处理才 产生可育的八倍体小黑麦。B 项错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染色体加倍。C 项错误,小黑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单倍体,含有 4 个染色体组。D 项正确,异源多倍体 产生的单倍体,由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是高度不育的。答案:D12、解析: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可以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若有蛋白 质产生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表达。 答案:D13、解析:随着工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