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赛德国际学校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00236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区赛德国际学校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区赛德国际学校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区赛德国际学校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区赛德国际学校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区赛德国际学校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区赛德国际学校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区赛德国际学校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重庆市万州区赛德国际学校 2013-2014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5 分)(一)基础知识的积累阅读下面新闻,回答 14 题。 (14 分)华龙网讯(通讯员 谷显刚)近日,一堵容纳了 528 条古今诗词名句、长约 200 米的“经典文化墙” A 在万州对外正式开放并建成。B 经典文化墙伫立在万州百安大道,呈巍然之势,它采用了古朴的巴俞传统风格设计,其檐头搭建有明清样式的青灰色瓦,墙体为防水木刻所制,墙体前是一排郁郁葱葱的香樟树,整个看上去既古朴典雅,又简约明快。528 条古今诗词名句,摘自诗经 、 论语 、 尚 书 、 左传等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2、的名言诗篇,囊括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包容人生修养廉德与处世,C 内容尤其十分丰富。同时,D 还分成“党性修养” 、 “爱国主义” 、 “道德价值” 、 “廉政勤政” 、 “平安和谐”等好几个。而在诗词名句之间,还镶嵌了清新淡雅的梅、兰、竹、菊等线条画,为文化墙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增色不少,成为万州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据悉,在经典文化墙开放当天,即吸引了上千市民前来观赡。1、文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巍(wi)然 囊(nng)括 镶嵌(qin)B、巍(wi)然 囊(lng)括 镶嵌(qin)C、巍(wi)然 囊(nng)括 镶嵌(qin)D、巍(wi)然 囊(lng)括 镶嵌

3、(kn)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均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它。 (4 分) 改为 改为 3、文中 A、B、C、D 四句都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4 分)(1) 、A 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2) 、B 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3) 、C 句重复啰嗦,应删去: (4) 、D 句句子不完整,应在 添加 4、请为本条新闻拟一个小标题。 (不超过 12 个字) (3 分)(二) 、语言的表达与运用(6 分)5、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 ) (3 分)生 活 对 于 任 何 人 都 非 易 事 , 。 最 要 紧 的 , 还 是 。 我 们 必 须 相 信 , , 并 且 ,

4、 。 当 事 情 结束 的 时 候 , 你 要 能 问 心 无 愧 地 说 : “我 已 经 尽 我 所 能 了 。无 论 付 出 任 何 代 价 , 都 要 把 这 件 事 情 完 成 。 我 们 必 须 有 坚 韧 不 拔 的 精 神 。 我 们 对 每 一 件 事 情 都 有 天 赋 的 才 能 。 我 们 自 己 要 有 信 心 。A、 B、C、 D、6、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秋天景象的话。(80 字之内) (3 分)点缀 心旷神怡 沉醉 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金桂飘香 瓜果飘香2(三) 、综合性学习(5 分)我是谁?作为 90 后或

5、00 后的同学们在下面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一定会做出了精彩的回答。现在,请联系生活实际,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78 题。材料一:图 1 图 2材料二:追星族、炫富族、时尚族,总之爹亲娘亲不如大把的票子亲。精神的空虚只能借助物质的攀比来弥补。 (摘自大众点评网长沙站-一名网名“温哥华蟋蟀”的评论)材料三:90 后青少年在国人心目中形象始终有争议。但这次在奥运上亮相的众多 90 后,显示了 90 后的真实形象,也说明了,人群最核心的那部分价值观,从没改变,勤奋、勇敢、上进,总是主流,从没改变。别的花样,只是随时会被抹去的点缀。 (摘自搜狐网 体育 比赛是年轻人舞台 90 后仍坚持核心价值观 )材料四:0

6、0 后我敢保证,如果你现在跟一个 7 岁大的孩子交流会完全感觉不到任何的障碍,随便找个话题跟他聊聊,他还会和你辩论,还会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摘自网络博文)7、材料一的两幅漫画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2 分)8、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是当今社会对 90 后、00 后的一些评价。对此,身为 90 后或 00 后的你有何看法?(3 分)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一) 、古诗文积累。 (10 分,每空 1分)9、默写填空。(1) 、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2) 、曲径通幽处,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 ,似曾相识燕归 来。 。(晏殊浣溪沙 )(4) 、

7、,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5) 、绿树村边合, 。 (孟浩然过故人庄 )(6) 、 观书有感朱熹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 ,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15 分)论语十二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

8、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 分)(1) 、不亦说乎 说: (2) 、思而不学则殆 殆: 11、有不少成语出自本文,请列举其中一个并解释。 (2 分)成语: 解释: 1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 句子。

9、(4 分,每小题 2 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3、下面哪一句不是谈学习方法的?( ) (3 分)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4、 论语中有一则谈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说到了个人的道德修养。请联系生活实际,就“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谈谈自己对人际交往(如与父母相处,与同学相处)的理解和看法。 (4 分)三、现代文阅读(3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9 题。 (15 分)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

10、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5、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_(4 分)16、划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喻体分别是( )(3 分)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B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C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白花。D本体是顶着白

11、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17、写出文中两处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2 分)18、对加粗的两个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 色。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同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19、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处处流露出赞美之情。这种写法我们称作( )(3 分)A. 寓情于景 B情景交融 C虚实相生 D情溢于言4(

12、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0-24 题。 (15 分)生命的暗示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躁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 A 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我在想,秋虫因何 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是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 生命的量尺。在它那周而复始的

13、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 B 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是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 、 、 、 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

14、小和伟大的“混血儿” 。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的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有可能在新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生命的时候。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