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98065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题目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文题目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文题目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文题目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文题目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题目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题目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题目: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实践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 ”这是因为(一)从儿童发展心理学来说,幼儿期是生活习惯形成的最初时期。 (二)从事物发展规律来说, “不积小流无以为成江海”。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办到的。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常抓不懈,不断诱导,日久为功。 (三)从社会理论角度来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幼儿教育规律来说,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 (五)从从快节奏社会生活角度来说,快节奏的生活让学校和家长“无暇”留意幼儿活动“细节” ,对“ 养成”往往缺乏足够的工夫和耐心。签于上述五方

2、面的原由,我的提出“关于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首先探索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进一步掌握幼儿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二、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内涵、特征: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种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不容易改变的活动倾向,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幼儿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1)卫生习惯、 (2 )饮食习惯、 (3)睡眠起居习惯、 (4 )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1)卫生习惯包括: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不乱掉饭粒、不随便坐地上、养成游戏后勤收拾的习惯,保持桌面的整洁

3、等等。(2)饮食习惯包括: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的习惯等等。(3)睡眠习惯包括: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 (右侧卧睡或仰睡) 、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等等。(4 )自理能力包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并学会自己整理床铺、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等。三、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慢

4、慢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只要我们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如孩子学洗手弄湿了衣袖,孩子学拿筷子吃饭把米粒掉到了地上等。此时,大人不能因噎废食而去中止他们的行动。而要放手让他们去干,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

5、极因素,慢慢地在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吃饭不要把饭粒撒一地等。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日养成,对孩子要有耐心。如说些:“如果吃饭不讲话,我会更喜欢你。 ”“你的销售越来越能干了。 ”等来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例如:我们班的姚瑞彤在家从来都不吃蔬菜的,她奶奶既担心孩子的身体又无可奈何,于是找到我们两位老师,让我们无论如何让她在幼儿园多吃点蔬菜。开始的确很难,无论我们怎么说,她就是吃不下去,经常会恶心,有时刚吃下就吐了出来,但我们却不急不躁。今天先让她吃一小口,如果她吃下去了,就马上奖励她,并鼓励她下次再吃得多一点,对于这样的鼓励方式佳怡还是非常开心的。就这样日

6、积月累,每天坚持多吃一点,慢慢地佳怡吃的蔬菜越来越多了。现在不管幼儿园里吃什么她都能吃个白白碗,对于佳怡的进步她奶奶也非常的开心,直说:“还是老师有办法。 ”2、直观性原则:孩子善于模仿,特别是对于身边的人,例如家中的父母、幼儿园的老师,大人的举止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孩子,所以作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我们要无时无刻注意自己的举止。每当遇到午餐吃肉时经常会听到孩子说:“老师我不要吃肥肉。 ”刚开始时,我们总是尊重他们的意愿,毕竟喜欢吃肥肉的孩子不多,可是几次下来,发现每次总因孩子不吃肥肉而要倒掉很多,这使我们感到太浪费了,这样下去可不行,我们两位老师商量了一下,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一次在吃肉时,分完饭

7、菜,搭伴老师用筷子夹了一块肥肉当众吃了起来,孩子们都把目光转向老师,张一凡小朋友奇怪地问:“老师你吃什么呀?”“肥肉呀!”“好吃吗?”“嗯,很好吃啊。 ”一边的宋浩泽轻轻地说:“吃肥肉会变大胖子的。 ”老师立刻装出很奇怪的神情;“是吗?我特别喜欢吃肥肉,你们看我胖吗?”“不胖。 ”孩子们齐声说。 “对呀,肥肉不光好吃,还让我们变得很漂亮很聪明呢。 ”孩子们听了显得半信半疑。老师趁热打铁:“今天的肥肉都要被我吃掉了,还有一点点,谁也想来尝尝?”开始没人举手,老师就把一块肥肉夹给吴凯华:“来,你来尝尝,好不好吃?”吴凯华轻轻地咬一小口: 老师很好吃,有点软软的,有点油。 ”“哦,那你还想吃一块吗?

8、”“好的。 ”其他的孩子看见小朋友和老师吃得这么香也都举起了手“老师,我也要。 ”不一会儿,剩下的肥肉全都到了孩子们的肚子里了,以后不管是肥肉还是瘦肉孩子们都喜欢吃了,这样即解决了浪费的问题又改变了孩子不吃肥肉的坏习惯。另外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时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一位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位放纵,或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3、反复性原则: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养 ”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

9、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关键在于“渗透”和“ 坚持”。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为幼儿制订一个生活日程表,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时,就要养成孩子每次上玩厕所要洗

10、手,吃东西前要洗手的习惯,刚开始时,孩子们肯定不会很自觉,但相信经过大人的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就会养成勤洗手地好习惯。四、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陶行知说过“唤兴味起。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 是不可分离的。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如:排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不损坏玩具,而且玩完之后会

11、把玩具摆放整齐,看书时不能撕书,不破坏幼儿园的东西。这些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形成的生活习惯。但有的幼儿不是很好地按要求去做,这就需要我们用心教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如:拿我们班的沈宇凡小朋友来说吧:他做事总是我行我素,我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玩具不会收,玩过之后还会满地乱扔,于是,我们就开展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戏,用塑料筐布置成玩具的家,让孩子根据筐上的提示把玩具送回它自己的家,在活动中,孩子学会把玩具分类,并放在指定的地方。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时时提醒孩子以“送玩具回家”的形式,提醒孩子把玩具收好。还有一次,我组织幼儿玩“配对”的游戏。请幼儿在一套图片中找出自己喜

12、欢的图片,然后再拿着这张图片到毛巾架和茶杯架前,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此时,我就告诉幼儿:“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这张漂亮的小图片就送给你作为奖励。 ”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了。可见,对于小班孩子,有趣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很有作用的。2、结合儿歌,培养技能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睡、穿脱衣裤是最重要的三项。在培养和训练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在情急之中我想:为何不把它们编成儿歌,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在饭前洗手和饭后漱口这一常规的实施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了儿

13、歌洗手歌和歌曲漱口-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拧开龙头冲冲手/擦擦肥皂搓一搓 /搓搓手心和手背 /换只小手再搓搓/冲冲冲,冲手心/冲冲冲,冲手背/关上龙头甩三下/擦干手心和手背/小手洗得真干净。漱口-手拿小花杯/喝口清清水 /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儿歌。特别是在洗手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忘记了动作的先后顺序。但只要看一下贴在墙壁上的示意图,背一背儿歌,动作要领就掌握了,小手也洗得很干净。特别是学了漱口之后,孩子们都喜欢刷牙、漱口了,每天来园,孩子们总会主动地和老师说:“老师,你闻闻,我今天刷牙了。 ”没当吃完午餐后,当老师不去提醒他们,也会有孩子提出要漱口,还会与好朋友

14、互相看看“我的牙齿白不白?” 慢慢地,孩子们都爱上了刷牙、漱口,变得越来越讲卫生了。3、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陈鹤琴指出:“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 ”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必要时奖励几个五角星。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

15、干干净净了。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谁最棒”专栏,用五角星、红苹果和皇冠来表示小朋友不同方面的进步,如五角星表示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红苹果表示能好好吃饭,皇冠表示能安静入睡。把小朋友的照片贴在一朵朵漂亮的花蕊里,每周评比一次。这样,既记录了幼儿的表现,同时鼓励了幼儿上进,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小朋友为了争做好宝宝,得到小红花,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常规。在家里同样请家长最好不通过批评就达到教育的效果。过分的指责,会使孩子畏畏缩缩,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乖僻的性情。与其对一件件细小的事加以指责,不如让他帮忙做些家务,以激起其积极性,根据情况,把一些家务分配给孩子,孩子会因为发挥自己的能力

16、,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上进心,为使他们做得更好,父母要对日常家务安排好,并自己带头遵守,比如游戏时间,晚饭前做家务时间,看电视时间,睡觉时间,都井井有条地安排好,这就避免了一整天不停地训斥孩子“看电视要看到什么时候”等等。如果孩子完成得好,一定要对他的成绩给予肯定:“把桌子擦得这么干净,真是帮妈妈大忙了,谢谢!”对于孩子来说,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例如;我班力力小朋友的家长就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设立了评比表,具体内容: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不挑穿,爱护收拾玩具。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日期为星期一星期日,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好中差 ,在备注一栏里,写写今天孩子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坚持每天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的情况在周日晚上总结,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进行表扬和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