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98036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摘要随着社会激烈的竞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一、 自身因素自身因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它们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而导致的身心发展异常。比如多动症、肥胖、精神分裂等都与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与遗传素质有关,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 85. 7 %,异卵双生子为 33. 3 %。

3、冲动、暴躁、易怒等心理障碍也与遗传新宿有很大关系。(二)生理因素首先,儿童时期曾经患过的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病,会对脑神经组织造成严重伤害,从而引起某些心理障碍,影响心理健康。其次,身体发育影响小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身体发育不良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使其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和胆怯、消极和焦虑等个性。(三)心理因素1.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对小学生来说,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的满足,是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满足不充分,可能导致动机缺乏、情绪失调、反应异常、性格偏离等问题。当然,需要的满足并不是越充分越好,有些需要的过度满足也会导致心理问

4、题。2.心理挫折。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遭受挫折后可能引起多种反应,从效果上看,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小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尚不健全,自我调节能力低,耐挫力差,在挫折之下易出现各种身心障碍。23.心理矛盾与冲突。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有: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关注的问题。二、家庭因素家庭中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即指家庭的环境气氛和情调。研究表明儿童行为与家庭

5、环境有密切关系,和谐的家庭气氛是促进儿童行为发育的有利条件。另外,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显著相关。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小学生活泼、开朗、诚实、谦逊、合群、求知欲及好奇心强;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二)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 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 构成。父母经常争吵、亲子关系差、家庭婚姻状况不良等与儿童行为显著相关。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生活在离婚家庭的儿童将面临着学业、情感及社会的诸多困难与障碍,成为心理创伤的背景, 从而使小学生的

6、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三)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榜样研究表明: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是促发子女产生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此外,模仿是小学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正在成长中的小,儿童更倾向于注意成人做什么而不注意成人在说什么。因此,作为家庭中权威人物的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榜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心理健康。三、学校因素学校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小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学校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体验与其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一) 教师错误的教育方式由于少数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在教

7、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就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比如部分教师不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过分看重分数而忽略其他, 与学生交往时居高临下、专制武断,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个别教师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生硬, 变相体罚的方法仍然存在。还有一些教师存在着心理不够健康的表现, 如过于情绪化, 对学生的态度极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 常常是造成部分学生某些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二)班集体中不良环境与风气的影响3首先,班级管理混乱使多数愿意学习的学生感到失望和反感, 长此以往便可能形成焦虑感和对学校的不满情绪。其次,分学生在班级中地位偏低, 一些学生在班级中长期受忽视或排斥, 容易形成

8、严重的卑心理、敌对情绪和逃避倾向, 可能导致交往障碍及同学关系紧张等。还有,班级中存在不健康的小群体和严重的欺负行为, 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很可能使部分学生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导致进一步的混乱。(三)同伴关系由于同伴之间年龄相近、智力水平相近等共同特征较多, 更容易进行比较、模仿、竞争。强烈的攀比观念和发展缓慢水平较低的是非鉴别能力, 使得许多小学生受到不好的非正式组织的诱惑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既影响了学习, 也影响了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家庭、学校、教师、社会都来关心小学生的交友活动, 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积极、活泼、团结、平等的同伴关系, 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正式及非正式组织

9、, 引导他们做健康、有意义的活动。四、社会因素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的, 所以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必然要受到所在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环境的影响社会转折时期, 由于社会竞争加剧、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变革频繁、不稳定因素, 会造成人们精神压力更大, 挫折感增多, 不平衡心态比较普遍, 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安全感水平下降, 这一切都增加了人们的焦虑感, 可能成为导致小学生情绪不稳定的因素(二) 大众传媒与社会风气大众传媒中一些暴力、色情、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内容的传播、渲染, 对儿童心理行为和价值观的发展也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引起

10、模仿或成为罪错的直接诱因。此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也沉溺于网吧、迷恋于网上游戏或在聊天室里跨越时空的“谈心”,已成为影响小学生心里健康的重要因素。(三)社区环境在自然环境方面, 建筑物、道路、空气、光线、音响、绿化等因素对人的心理状态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城市中的高楼林立、杂乱无章、空气污染、色彩单一等“非人格化的环境”因素, 对人的感觉造成多方面的不良刺激, 使人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心情容易烦躁。在社会环境方面, 最大的问题是人口过于密集。由于人口密集而导致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人际冲突加剧、生活压力过大等问题, 可能成为小学生的心理疾病增加的刺激源。参考文献1田云兰.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 .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 , (8) :39 - 40.2周 燕.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J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 ,18 (2) :21.3张向葵. 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M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