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竹乐器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KB
约2页
文档ID:237955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竹乐器_第1页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竹乐器 异彩纷呈的海南黎族竹乐器——鼻箫 文/王巍我们知道,笛子、箫从来就是用嘴吹的,但在海南省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黎族的鼻箫却是用鼻子吹奏的它是海南黎族最具特点的民间古老的管乐器之一,黎语称“巡”、“虽老” 、“屯卡”或“圆哈”海南岛鼻箫的历史久远,一千多年前已在民间流传清代张庆长著《黎岐纪闻》载:“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之 交齐集旷野间,男弹嘴琴,女弄鼻箫,交唱黎歌,有情投意合者,男女各渐凑一处,即订耦配,其不合者,不敢强也黎族这种以用鼻子吹奏为最大特点的乐器,有竖吹和横吹之分,一般横吹者称为鼻笛,竖吹称为鼻箫,都属于气鸣乐器中的边棱类吹管乐器,(民间和一些报导中对鼻笛和鼻箫的称谓并不严格,故在本文中对鼻笛和鼻箫的称谓暂不作区分) 鼻箫用海南省所产的石竹制作,民间流传的鼻箫长短、粗细不一,民间多用一根长 60~70 厘米、直径16 毫米左右的细竹管,两端留节,中间无节,如果使用多节竹管制作,则要打通中间的竹节制作时先把粗端竹节打通,吹孔开在在竹管的细端的竹节中心部位按音孔数目多少不一,开孔的方法一般是用烧红的铁棍烫出,原始的鼻箫有的仅在靠近笛身远端处有一个按音孔;两孔鼻箫是在距两端 8~10 厘米处各开一个圆形按音孔而成,音孔既可开在管身一侧,也可开成前后各一,可吹出 g、 a 、c1、 d1、 e1、 g1 六声音阶;也有开三或四个按音孔不等的,鼻笛无膜孔。

一支鼻箫的好坏,关键是竹材,箫管是用五指山区特产的石竹制成,石竹属竹子分类中的刚竹属中的一种丛生竹,学名 Phyllostachys nuda McClure,又称灰竹、木竹、净竹、石竹仔、轿杠竹等在五指山区,好的石竹长在高山密林里,尤其是水分充足阳光适宜的地方,竹子节很长,管圆笔直,皮色漂亮,壁不厚但质地密实,所以理想的制鼻笛竹材并不好找,还要选用多年的老竹,采伐的时间也颇有讲究鼻笛作为民间乐器,大都由本村寨的手巧者或演奏者自己制作,其管身的长短粗细尺寸以及按音孔的大小、位置、数量各有不同,演奏姿势也不尽一致,有的鼻笛演奏时是用靠近面部一只手的大拇指关节将另一个鼻孔堵住,用一鼻孔呼出的气流吹奏;有的使用草叶卷或纸卷堵住另一个鼻孔;有的鼻笛吹孔不在顶端竹节上,而是开在离顶端竹节不远的管身上以前在黎族村寨,可以见到很长的鼻箫,有的长达 160 厘米,需要躺着吹奏,用脚趾来按下面的音孔保亭黎苗自治县三道镇首弓乡委会什再村黎族老人帕酿,会吹低音鼻箫,上世纪八十年代还经常吹奏,声音非常底沉,极有味道,现在老人已经 82 岁,耳背眼花,已不再吹奏期间,已搜集起来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被毁掉了一部分,古老的民间乐器——鼻箫也同样被当“四旧”来清除,只有偏远的黎寨山村的黎族老艺人能够吹奏,流传下来的鼻箫曲也寥寥无几。

后来,随着会吹鼻笛老人一个个的离世,会吹鼻笛的人越来越少,年青人很少有人学习吹奏,和有些民族乐器一样,古老的鼻箫已濒于失传,面临着时代变化的考验和挑战鼻箫是黎族青年表达爱情时常用的乐器,鼻笛的音色柔和而又纤细,优美而又深沉,清雅且质朴,略显哀怨,深邃幽远,娓娓动听,适于在幽静清雅的环境中传情达意低音犹如洞箫,但更柔和,高音微弱,乐声有时似有若无、断续飘渺,听来更有仙乐韵味,在夜阑人静时吹起鼻箫,整个村寨隐约可闻每当传统佳节或明月高挂之夜,坐落在海南岛五指山下的黎家村寨的男女青年就吹起鼻箫,这是黎家小伙子在吹箫召唤女友,或是姑娘以箫声回答男友,或是轮流吹着鼻箫诉说相互的爱慕之情 男女之间经常以鼻箫吹得出色与否作为决定结缘的重要条件,而且往往把鼻箫作为定情的信物以前黎家青年男女都会吹奏鼻箫,每个人吹出的声音不尽相同,而所吹的鼻箫乐曲,一般多为即兴吹奏,其曲调也因人而异,难怪黎族姑娘可以根据乐曲和音色的不同,在老远就能辨认得出自己心上的人独特的鼻箫声在村寨里有经验的黎族阿爹阿妈还可以从箫声中辨出究竟是出自那一个年青人的倾诉姑娘如果喜欢上哪个小伙子,便从夜幕中悄悄走出来,到溪边深情地吹起鼻箫,小伙听到箫声便来到姑娘身边,同她一起吹鼻箫、唱情歌,直到天明。

一根小小的鼻箫,为有情人搭桥当“红娘” ,不知成全了多少黎族青年男女的美满姻缘明月、竹楼、轻风、鼻箫……一幅多么美丽的黎寨音画!正如黎族民歌所唱:“抛个石头探水深,吹曲鼻箫试侬心”鼻箫是黎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之一,逢年过节、热闹的黎家三月三、以及各种婚礼喜庆之时也必响吹鼻笛在黎家还流行着一种用人声唱的“鼻箫歌” ,除唱歌词外,有时也只唱曲调知名的民间艺人有白沙县牙叉镇志针村黎族妇女王爱花等,民间流行的鼻笛乐曲有《摇篮曲》、《约会》、《黎山恋歌》等在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古老的鼻箫也发生着变化,在 2007 的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 4 月 1 日的比赛现场,我们见到海南省女歌手梁伟琪使用的改革鼻箫改革后的鼻笛看上去管身光滑顺直,呈漂亮高雅的象牙白色,竹管全长 63.5 公分,外径 2.1 公分,上端留节,下端竹节敞口,在上端竹节隔的中央开有一圆形吹孔,吹孔直径 0.6 公分笛身正面开有六个椭圆形按音孔,孔径不完全相同,从 1.9 公分~2.2 公分不等,下端第一孔的上沿距吹口端 20.8 公分,第二孔 18.8 公分、第三孔 16.7 公分、第四孔 14.4 公分、第五孔12.3 公分、第六孔 10.4 公分。

背面四个圆形出音孔,孔径由小到大为 0.7、0.8、0.9、1.0 公分,下端第一孔的上沿距吹口端 29.7 公分、第二孔 27.6 公分、第三孔 25.7 公分、第四孔 24.5 公分改革的鼻笛是海南省黎族著名民间音乐家黄照安所制,相比传统鼻笛音量大,音色变明亮,按音孔增加使得吹奏方便,但音色向竹笛靠近,味道减弱吹奏时笛身向右侧持笛,用笛上端吹口处斜放置于左侧鼻孔,笛身斜侧向右方,用左侧鼻孔呼出的气流吹响鼻笛,因为无法像用嘴吹那样通过嘴唇的控制使气流集中,很方便的使用口风吹奏,所以吹奏鼻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为了让呼出的空气集中在左侧鼻孔,所以用笛身通过右侧鼻孔下方的部分抵住右侧鼻孔(如向左侧持笛则相反),口腔闭住,以气流最大程度的集中在一个鼻孔吹奏吹奏中气息小了吹不响,但也不可急吹、重吹,宜和缓用气,由于用鼻子吹奏,非常费气,还要用笛身抵住鼻子用力吹奏,初学会明显感觉鼻子和头不舒服,甚至有一些疼痛感,需要有一段时间练习适应演奏时用双手持笛,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控制六个按音孔,G 调,筒音 D,音域 56712345671,一个半八度,据记载有的鼻箫音域达 3 个八度,吹奏时运用丰富的泛音,演奏中有颤音、滑音等技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鼻笛也枯木逢春,迎来了新生,有了很大的进步发展海南省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对鼻箫音乐进行了系统地挖掘、搜集、整理,翻译、研究现存的民间乐曲,并且通过办班的形式组织年轻人深入黎家山村采风,跟老艺人学习鼻箫的制作和吹奏,努力使古老的民间乐器鼻箫得到恢复发展同时,海南作为观光旅游胜地吸引众多游客前往黎族民俗村寨或旅游景点观看黎胞们的独特的乐器表演,鼻笛这一黎族文化的奇芭受到热烈欢迎,这无形中也对鼻笛的发展和推广起到积极作用鼻笛更是受到专业艺术工作者高度重视,各艺术团体重点培养鼻笛演奏人材,创作演出曲目,鼻笛演出中除了担当各种伴奏外,节目还有二重奏、三重奏,以及和利列等乐器的合奏等形式,曲目日渐丰富在海口市艺术团,这个以舞蹈见长的艺术团里,有好几个年青人会吹鼻笛,经常有各种演出活动,除了活跃在舞台上的正式演出外,还在参加各种比赛、对外文化交流以及重要性的外事活动,独具风韵的鼻笛是演出中的一大亮点,使观众增添了一份别致的乐趣,大开眼界,对独特的黎族音乐称赞不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