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89680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2013 年 12 月 4 日 一 名句名篇默写(10 分)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2、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3、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4、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5、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6、涉江采芙蓉, 。采之欲遗谁? 。7、对酒当歌, ! ,去日苦多。二 文言文阅读(15 分)张自新传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 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

2、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 ,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 ,冶鲜好衣服,

3、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 有删节)注 屹屹:同“矻矻” ,勤奋不懈的样子。 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俯楷 1 2高官昱爵。 轻儇:轻佻,不庄重。 38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

4、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自新随口而应,若索了者 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戚:忧愁C.县吏怪其意气 怪:责怪 D.见其面斥人过 面:当面9.从句式角度考虑,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3 分)A.燕王拜送于庭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C.何以为书? D.以其无礼于晋10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幽然自得。B. 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挚语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

5、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3 分) 译: ()自薪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3 分) 译: 三 古代诗歌阅读(6 分)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 分)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 分) 答: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 分) 答: 四 名著与经典(16 分)(一)13下列关于名著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 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

6、有刚的鸣凤、悒郁的梅、贤慧的瑞珏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人们的迫害。B 家中的“鸣凤之死”是一部把美丽无情毁灭的凄惨悲剧。鸣凤对爱情坚贞不渝,当得知自己将要被作为礼物送到冯家后,暗暗下了殉情而死的决心,她相信“死字便是薄命女子的唯一出路” 。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纵身跳进了湖水,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C 家中的觉民屈服于封建专制制度而没有反抗意识;觉新与琴结婚,敢于反抗封建专制制度;梅喜欢觉民,但屈服封建专制制度,最后因伤心而病故。D 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 ,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

7、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一个大家庭的衰亡过程。全书故事的展开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非常细腻深入。E.觉慧,是家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抗婚,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家 )14、简述“瑞珏之死”的主要情节(5 分)(二)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3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注 杨伯峻说,“得之应该改为去之”。(论语译注)可从。1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3 分)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16、孔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3 分)(用自己的话回答) 五 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618 题。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 国语周语上栽厉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

9、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 礼记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 ”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歌则不同。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歇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

10、。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言说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 、 小雅 。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看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 ,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将诗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连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

11、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不过即使是诗使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4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选白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 ,有删改)17下列有关先秦“诗”与“歌”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并为西周的礼乐政治服务的,而早期的歌是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B诗与歌虽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诗却有歇的一些元素,它们的联

12、系方式只在音乐。C “歌”向“诗”的转变,是因为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满足通过礼乐教化臣民的需要。D诗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而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1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顶是(3 分)A诗在西周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所以诗就具有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B从周代到战国以前,人们把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因为它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C早期的歌是适合于抒发个体的情感,借助音乐可以使歌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的作用。D“诗”在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后,是与音乐就开始结合起来。19请结合文本,简述“诗”在

13、西周的作用。(3 分)答: 。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阿庆丰子恺 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航海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跳着一但柴步行入市。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只打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

14、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一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乐,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乐,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5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内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前简单的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