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之夏朝简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378842 上传时间:2017-07-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之夏朝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历史之夏朝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历史之夏朝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历史之夏朝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历史之夏朝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之夏朝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之夏朝简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朝夏首都 都城不定,各王相异。参考中国历代首都。君主开国君主 启灭亡君主 桀建立建立时间 约前 20 世纪建立事件 禹传位于启灭亡灭亡时间 约前 16 世纪灭亡原因 鸣条之战中国历史系列条目史前文化传说时代(三皇五帝)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夏朝商朝周朝 西周夏朝(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前 2070 年 前 1600 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及部落城邦联盟到封建国家的过渡)。而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依据史书记载,自尧、舜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分封制度,争议见封建社会),君主与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个世袭的封建王朝。相当于夏朝

2、时期的文物(前 1600 年以前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于所有文献都年代较晚,而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尤其是文字依据(依历史文献纪录成系统的中国文字始于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但现代人所能见到的成系统的中国文字最早为盘庚迁殷以后的商朝文字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因此国际上一些学者否认其真实存在性。但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便是夏朝遗存,不过目前并无完全确凿的依据。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度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度。夏朝共传 13 代,16 王(

3、一说14 代、17 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争议的问题),延续约 471 年,后为商朝所灭。目录 1 国号 2 文献中的夏 o 2.1 鲧春秋东周 战国秦朝西汉新朝汉朝东汉三国 魏 蜀 吴西晋晋朝 东晋 十六国宋齐 北魏梁 西魏 东魏南北朝陈 北周 北齐隋朝唐朝(武周)五代十国北宋 辽宋朝南宋 金西夏元朝明朝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台湾)o 2.2 禹o 2.3 启o 2.4 太康失国o 2.5 少康中兴o 2.6 中期o 2.7 末期o 2.8 桀o 2.9 后裔 3 势力范围 4 政体 5 文化与科学 o 5.1 科学与技术 6 军事 o 6.1 夏朝的军事制度

4、7 重要人物 8 夏后在位年 9 考古研究 10 关于存在性的争议 o 10.1 误解与质疑o 10.2 一些看法 11 参阅 12 参考文献 13 外部链接国号史记武帝本纪称夏朝国号为“夏后”,历史上则惯称为“夏”。司马迁认为“夏”是姒姓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唐朝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也有人认为,“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再成为国号。文献中的夏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在夏后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帝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

5、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部族追溯到帝颛顼。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禹为颛顼的孙子,但还有某些文献说禹是颛顼的五世孙。这些文献表明,夏氏族很有可能是颛顼部落的一支后裔。鲧主条目:鲧文献中所记载最早的一位夏氏族成员则是鲧11。国语周语中说鲧作为夏族首领被封在崇,即被称为“崇伯鲧”。之后禹继承了鲧,为“崇伯禹”。这便表明着夏氏族早期活动于崇附近。当时黄河泛滥,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鲧被四岳选为了负责治水的领导。他治水历时九年而最终宣告失败。鲧失败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不善于团结族人及搞好各部落的关系而得到了最终的失败。尚书尧典中记载着,尧最初认为鲧方命圮族、毁败善类而反对鲧承当治水领

6、导。这有可能表明着鲧在担当治水领导时,已经有不少部落对他产生了不满。尚书洪范与国语鲁语中又提到了“鲧障洪水”,说鲧治水的方法主要在于用土木堵塞,而最终失败,这有可能也是鲧治水九年失败的原因之一。总而言之,鲧治水失败后,被殛于羽山。禹大禹治水图主条目:禹禹是鲧的儿子。禹不仅没有任何愤怒,而且还依然恭敬舜,得到舜的信任。舜则把治水的任务传给了禹。禹改进了其父的治水方法,广泛地团结了各部落的族人,使得治水成功。史记夏本纪记载到禹治水时“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他的艰苦卓绝的精神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颂扬,这有可能也促进了各部落族人的团结。孟子滕文公提到了禹的治水方法:“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

7、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由于禹治水有功和发展农业生产,夏部族势力增强,成为部族联盟首领。随后舜又派禹去讨伐三苗。禹将三苗驱赶到丹江与汉水流域,巩固了王权。墨子非攻中说道禹克三苗后,“别物上下,卿制大极,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这些虽掺加着一定的夸张,但可以说明禹在治水与讨三苗成功后,夏部族已提升到了当时黄河流域文化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舜把帝位禅让给禹,禹在涂山召集过部落会盟,再次征讨三苗(当时中原部落常与三苗展开斗争)。据左传记载“执玉帛者万国”参加了涂山会盟,可见当时夏部落的影响力。有一次在会稽部落会盟时,防风氏首领迟到而被禹所处死。这表明着夏部族在稳定权力后开始出现了滥权的行为。

8、随着以黄帝族为核心的夏部落联盟在政权的日益巩固,各地的经济关系也同样的加强。古代文献中常有禹让诸侯部落以路途的远近来分别纳贡的一说,就可以体现出因夏氏族对其周边部落经济上的控制。禹先将颇有威望的有偃氏首领皋陶命为继承人,以表示禹对禅让传统的尊重。然而皋陶比禹还要高龄,还没有等到禅让,皋陶就先死了。禹又命东夷首领益为继承人。然而当时有很多部落都不拥护东夷的益,他们都拥护禹的儿子启。启主条目:启禹死后,益并没有得到权位,反而在民众的拥护下,启得到了权位。(另一说则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称益正式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夏位。)于是益率领着东夷联盟讨伐启。经过几年的尖锐斗争后,启确立了其王位。这便是大多数历史

9、学家所认为中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的起始。随后,还有不少倾向禅让传统的部族对启的权位而质疑。居于当今陕西省关中平原一带的有扈氏率领着联盟向启讨伐,在甘(今陕西省户县之南)大战。战前启称他的权位是“恭行天”的,这便是几百年后周朝天子论的雏形。启拥有着中原民众的赞同,在人数方面占有了绝大优势,最终战败了有扈氏。启的这两次胜利代表着当时中原社会观念从传统的禅让制度转向了世袭制度。启能歌善舞,常常举行盛宴。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钧台(今河南省禹州市),此即钧台之享,还在“天穆之野”(今具体位置不详)表演了精彩的歌舞。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到启在舞蹈时“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甚至有些文献说道启曾经上天

10、取乐舞。中国古老的乐舞文献九辩、九歌与九招均将启视为其原作者。启统治期间,其子武观常常作乱。韩非子说疑说他“害国伤民败法”,最终被诛杀。除了夏氏族内部的纠纷,为争夺方国部落联盟权威,而常常与东夷作战。太康失国主条目: 太康 (夏)、太康失国和羿、浞生乱根据史记记载,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继承了后位。太康只顾在田野游玩,不理政治,在位期间,夏部族权威削弱,东夷族太昊与少昊部落趁机西进。东夷族有位善射的首领羿。吕氏春秋勿躬认为弓就是羿所发明的。羿率军从东夷属地锄迁至有夏氏的属地穷石(今河南省洛阳之南),与当地的夏人通婚,结好了关系,形成了有穷氏。从而使得羿在夏民的拥护下夺得了夏政。随之太康投奔斟鄩

11、的斟鄩氏。羿夺得了权位后并没有称后,而是把太康之弟中康设为夏后。但事实上,国事全由羿来治理。这引起了不少部落的不满。其中主持天象活动的有和氏与有羲氏公开反对。羿说他们废时乱日,派兵讨伐他们并且取胜。中康死后,其子相继位。随后,相投奔了亲夏的斟鄩、斟灌氏。从此,羿独承夏后权位。但得权后,羿却像太康一样,不再理顾国事,整天在野外射猎。他废弃了武罗、伯困、龙圉等忠臣,却去重用被伯明氏驱逐的不孝子弟寒浞。寒浞网罗党羽,权力日益增大。终于有一天,他趁着羿在外射猎的机会将羿及其家人全都杀掉。夺取了有穷氏的大权。寒浞把戈封给了他的儿子豷,把辽封给了他的另一个儿子浇。浇率兵众灭了亲夏的斟灌氏与斟寻氏,杀了在斟

12、鄩躲避的相。相的妻子缗当时已怀下相的儿子,她从墙洞逃避了浇,跑到她母亲有仍氏家里避难,不久就生下了遗腹子少康。(注:太康、中康、少康均名“康”,但为了不混淆,后人加注了辈分。)少康中兴主条目:少康中兴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结果被浇闻讯。浇又派人去追杀有仍氏,少康无奈逃奔有虞氏(即舜的后代)躲避。有虞氏当时无儿子,仅有二女,对少康格外款待。他们把纶邑送给了少康,少康便以纶邑为根据地,组织了兵众。他开始收集存余的夏民众,设官分职。在浇廷中设间谍,准备恢复夏室。这时,躲避于有鬲氏原夏臣靡听说少康准备恢复夏室,亲自带领斟灌、斟寻氏残余民众与少康联合击败了寒浞。复立少康为夏后。少康又灭浇于过,又派他

13、的儿子杼灭“豷”于戈。至此,控制中原三代近百年的东夷族有穷氏终于覆灭。少康恢复了夏朝的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太康失国至少康中兴表明着,华夏族平定中原方国部落(尤其是东夷族)的过程以及最终的胜利。中期少康之子杼继承了后位。他了解东夷对夏室的不满,为了巩固在东方的势力,他把都城从原(今河南省济源)东迁至老丘(今河南省开封县之北)。他重视发展武装和制造兵甲。文献中还常常有“杼作甲”、“杼作矛”的说法。他还派人讨伐东南沿海地区的东夷(今山东南部、安徽东部、江苏一带)。其中还获取了吉祥物九尾狐。夏朝的版图就是在杼的统治下扩张到了东海(今黄海)之滨。杼在位期间可以说是夏朝最昌盛的一段。夏人对杼在祭典中也

14、是格外尊敬的。国语鲁语说道“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认为杼全面地继承了禹的事业。杼之子槐在位时,东夷族与华夏族开始了和平相处的关系。其中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居于淮河、泗水流域的九个部落(即九夷)通常向夏后纳贡祝贺。槐逝后,其子芒继位。芒逝后,其子泄继位。这期间东夷族与华夏族的关系不断地发展。泄在位期间东夷族已基本同化,于是他把视眼转向了西方。同时,他开始对顺从夏室的方国部落封土封号。这便是几世纪后诸侯制的起始。泄逝后,其子不降继位。他曾多次率兵征讨西方的九苑。末期不降死后,让其弟扃继承了后位。扃逝,其子廑继位。廑继位后不久便病死,其堂兄,不降之子,孔甲继位

15、。他改变了夏礼中祭祀祖宗的传统,开始着重恭顺天帝。史记夏本纪记述道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不少方国部落开始对夏室产生了不满,但华夏族与东夷族的关系仍然友好。这有可能是东夷族与华夏族的同化度较高的原因。孔甲逝,其子皋继位。皋逝,其子发继位。这段期间,方国部落与夏室的关系恶化,氏族内部的纠纷也激烈化。从孔甲经皋与发,到履癸(即夏桀)内乱不止。桀主条目:桀发逝后,其子履癸(即桀)继位。桀善武,史记律书夸张地说他“手搏豺狼,足追四马”。桀在位期间,夏室与方国部落的关系已经破裂。给夏上贡的部落不断地减少。桀因此还常常讨伐那些不顺从的部落。古文献中说桀贪色,他在击败某个部落后会从那部落中挑选出他所钟爱的

16、女子带回宫作为妃子。国语晋语提到的有施氏,竹书纪年提到的岷山氏、末喜氏都遭到了这种下场。其中末喜氏的妃子妺喜早已与伊尹结好,桀却在洛把她夺走,伊尹愤怒中奔投了商汤。桀的屡次征伐也惹怒了不少较有权威的部族。有缗氏(即舜的后代)因不服顺桀而被灭。活动于今山东省西南部的子姓商部族正在夏乱这期间兴旺了起来。桀又因商不服的借口讨伐商首领汤并败之。汤被囚禁于夏台(一作钓台),随后被释放。除了夏室对外关系的恶化外,文献中还提到了桀在廷内用人失当。桀只顾自己享乐,不顾民众疾苦,大约在 前 17 世纪末期,商部族首领汤率领着方国部落讨伐桀。灭了亲夏部族韦、顾、昆、吾后在仓皇与桀开战。汤的势力大,桀抵挡不过,一边逃一边战,最终战败于有娀氏旧址。桀逃至鸣条(一说今河南中部,另一说今山西安邑),汤追之,又在鸣条展开了大战。桀再次被击败,被汤放逐于历山(一作鬲山),与末喜氏同居,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