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技巧与方法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83095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技巧与方法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技巧与方法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技巧与方法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技巧与方法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技巧与方法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技巧与方法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技巧与方法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方法与训练内容摘要 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 ,是发声阅读。朗读,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的识记,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途径之一。关键词:朗读 技巧 方法 训练 作用朗读,可以是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朗读,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的识记,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要交给学生朗读技巧教师要交给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正确要求学生朗读时字音要准确、清晰、不丢字,不添字。 “流利”要求学生注意高低

2、快慢,断连疏密的朗读技巧,让学生动笔做适当的记号,注意朗读的语气、停顿,反复练读比较,以达到读得“流利” 。 “有感情”在深入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要求交给学生语言的抑扬顿挫,朗读的速度轻重缓急等技巧表达感情。朗读技巧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才能提高阅读能力。二、要重视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百读不厌,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如:1、教学看图学文时,可交给学生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读。2即凭借画图,突出感知对象,使学生产生丰富联想,逐步达到以图学文,读文识图,文情画意相得益彰之目的。同时使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画意之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教学课文的重

3、点和难点部分时,可交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读、熟读精思,深究内涵。3、对课文中一些文字优美,富有文彩,能唤起美感的精彩部分,采用听录音欣赏读法,老师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跟着朗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提高鉴赏能力。4、有些课文常常利用相反意义的句段结构衬托或对比手法展开思路,可让学生采用男女生对比读法,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5、对于诗歌和抒情散文,应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感情色彩,读得琅琅上口,甚至熟读成诵。在课堂上提出思考题,需要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时,应让学生齐读;让学生领略某篇文章的优美文辞;对话较多,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可让学生

4、分角色朗读等等。三、要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能成为千古名言,理也就在此吧。 3(一)、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1、读得正确,即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 2、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 3、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准确地

5、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朴实、自然。 (二)、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情景朗读训练1、创设氛围,进入情境 首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匆匆一文,我先出示多媒体日子来去匆匆后,接着放出了一首明日歌歌曲,学生跟着悠扬起伏的歌声开始朗读。时间去的匆匆、一去不复返时间是极宝贵的都在他们动情的朗读中体现了出来。 2、评读,促进发展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

6、领略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不要只是强调某个4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这就是新理念的最好体现。3、创设情境,进行比赛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都给打分,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其次,经常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每次评选出一名“朗读天使”,让得奖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失败者继续努力,争取夺魁。 4、提供示范,让学生模仿 学生

7、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示范朗读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重视示范朗读的积极作用,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而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也就有情有意得多。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 5、表演读 学生是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的,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

8、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5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6、自由读 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可独自读,也可约伴读,还可邀老师一起读。 7、变换形式,常读常新 人经常吃一种饭菜,即使做得再香,也会感到腻味。同样,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教学说明文,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童话,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教学散文,采用师生赛读的方式比输赢;教学对话多的文章,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锻炼口才。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不但要重量、重质,同样也要注重读的形式和方法;读要读出情,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