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影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83093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影响(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毕业论文目录【目录】第 1 页【摘要】第 2 页【关键词】第 2 页【正文】第 3 页一、要重视个性的培养第 5 页 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环境第 6 页三、重点抓好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培养第 10 页【参考文献】第 12 页【致谢信】第 13 页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影响学生个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实际上是关注了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

2、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以人为本” ,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理解能力为主,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帮一把,迷茫时教师要为他们指引方向,学会时与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用支持、鼓励、肯定、接纳、承认、赞扬、欣赏等积极的态度保护学生的“三心” ,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要重视个性的培养。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环境。三、重点抓好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培养。【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学生 个性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影

3、响学生个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朱艳枝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实际上是关注了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以人为本” ,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理解能力为主,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帮一把,迷茫时教师要为他们指引方向,学会时与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

4、心,自尊心和自信心。用支持、鼓励、肯定、接纳、承认、赞扬、欣赏等积极的态度保护学生的“三心” ,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学生 个性【正文】: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及各级教育部门的评价导向,造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从而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造成了语文教学只是在培养“做题工具” ,而忽视了学生4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实际上是关注了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这正如巴班斯基所

5、言:“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是以掌握语言能力为中介进行文化创造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偶尔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现我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向谈一点我个人的粗浅认识。小学是基础教育,就学生整体而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在性质上属于再现性思维。这就是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在总体上是再现前人或成人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这种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未有的;而对于前人或成人来说是已知的,已有的,因而在严格的意义上它不具有新颖性和社会价值,不属于创造性思维。那么,学生是不是没有创造性思维呢?不是。上面

6、我们是就学生整体而言的,但这并不否认个别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列托尔斯泰曾讲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假如,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说什么,或者在解决问题时只会运用一般的通常的方法来分析、思考,这个学生的思维就是再现性的,假如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自觉地、独立地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他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所得的答案或结论虽未能超越前人和成人,但相对于一般学生的思路和结果来说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学生的思维是创造性的。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具备了这种创造性的品质,那么长大以后就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这

7、种创造性的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谈一些体会和做法。一、要重视个性的培养。大凡创造型人才,都具有一种鲜明的个性。个性虽不属于智力和思维,但它与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形成却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平时没有事业心,思想保守、唯唯诺诺、缺乏主见的人,能够在事业上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创造,从创造心理学和人才的研究看,创造型人才的个性培养主要包括“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的培养,个性的独立性培养、一直坚定的培养,一丝不苟的态度培养。 ”针对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重视学生个性独立的培养。由于受传统教学

8、模式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或教师身上仍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或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以课堂教学为例,有的教师仍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 ,满足于教师讲和学生听,整个课堂缺乏民主,缺乏活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怎么谈得上个性独立性的发展呢?我课堂标准明确要求: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合作、研究地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要把学生看成真正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创设轻松的学历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质疑、发问和争辩,这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6独立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由“讲堂”变为“学堂”

9、,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尤其是上实践课活动课,完全可以把怎样上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办小报这样的实践课)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合作分头去收集资料,再整理这些资料,然后再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义愤文质兼美的小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以很高的热情积极去做,不像平时老师布置的其他作业,被动地完成。在这样的办报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认真负责的习惯,真是一举多得。学生是独立的个性,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见解,不要以听话不听话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好学生的标准,教师也是人,不是神,个人的观点难免片面或错误,况且有些事弄?一个对错我能判断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学生

10、顺从老师。相反有时学生的观点也颇有见地。如果老师一味地要求学生顺从,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无从谈起。但不要求学生顺从,并不是鼓励学生事事跟自己作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还是要遵守的,老师的正确教导还是要听的。不然,会造成学生 的“无法无天” ,使学生管理造成一片混乱。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环境。学生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固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客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从课堂环境来说,应该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7例如创造性复述、质疑发问和互相究疑,不但讨论,即兴演讲,口头作文,作文?改和集体修改等。都是有

11、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从课外环境来说,像组织文学社,办班级周报,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语文智力竞赛等。也都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好形式。从课内到课外,如果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创造环境,就会时时处处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样的创造活动中使学生的创造活动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利用课堂环境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是具体的、实在点。1、激发动机。思维规则告诉我们,大脑思考必须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维只是本能的再现。思维一般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如何借助外因促进内因变化,提高思维的动机和兴趣,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每教一课

12、新课时的导语设计能否使学生产生悬念或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打开思维的大门,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谜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门,你们听说过飞碟吗?飞碟是谁制造的?真有外星人吗?”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当老师揭示课题后,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种状态下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诱发学生的思维动机不一定都是在导入新课上,而要贯彻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8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课时,文中一句话:“似乎

13、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较难理解,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颤动而不是用抖动、晃动摇动、摆动等词?”学生通过对比词义,深深地理解了榕树的鲜活的、旺盛的生命力,体会到了作者对榕树的喜爱、感叹之情。2、设疑问难。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相对的独立性,根据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首先要注意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否则,问题解决不了,还会影响学生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索溪峪的“野”时,抓住“野”字,设问:“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索溪峪“野” ,索溪峪“野”在什么地方?作者为什么说:“索溪峪的野,荡济着我的胸怀?”这样的问题,由易

14、到难,引导学生沿着“野”这条线索去深入理解课文,也随作者一起被索溪峪的“野”感化,返朴归真。抛弃市井俗气,陶醉于大自然的怀里之中。其次,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特别是要启发他们无疑中生疑,发展思维。古语说:“疑则进也。 ”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我这样引导学生发问:作者七八岁时写的那首诗到底好不好?有的学生认为好,有的学生认为不好,学生就有了一连串的问题。同样一首诗,为什么爸爸、妈妈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为什么母亲热情地赞美,而父亲要冷酷地批评?如果只有赞美会怎样?如果只有批评会怎样?等等,这些问题虽小,却能小中见大,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达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9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这

15、样做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提高又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连续思考。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进行连续性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想的一个有效措施。因为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敢于凭借已知内容去想象未知的内容获得新知识。譬如说,读完一篇课文,不妨闭书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如果我来写将会怎样写?不这么写行不行?为什么?这样经常让学生有意无意地思考,可以使他们的思维强度得以加强。4、比较对照。比较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比较的方面很多,大到立意构思,小到谴词造句,无处不少。比较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求同和求异。求同就是引导思维有关注现象的共同点,从不同现象里去寻找包含的共同本质

16、和规律;求异,则是引导思维关注现象的差异,意志暴露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矛盾,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别。相对而言,求异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往往带着强烈的创造精神的思维。求异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空间远远超过求同思维。例如:林海和草原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都是借景抒情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对照,从同一作家同一体裁的作品中,去区别文章主题、结构、表达方式的不同,具体认识老舍作品的细腻,真挚、深刻,向“语言大师”学习表达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5、注重读写。10读写训练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读的本身就是训练思维的一种方式。朗读,从心理学角度看,它可以在大脑皮层促进许多兴奋点,建立神经联系,以此增强记忆,提高思维能力。因此,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