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语变化对比研究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83091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词语变化对比研究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英汉词语变化对比研究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英汉词语变化对比研究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汉词语变化对比研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词语变化对比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汉词语变化对比研究摘要: 英汉用词对比显示, 表达同一事物或概念时, 英语在选词上表现出强烈的变化倾向, 而汉语似乎不在乎词语的简单重复。除了文化思维习惯, 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要求、构词方式、篇章连贯以及指称词语的可及性方面的不同, 也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关键词: 英语; 汉语; 用词变化; 对比分析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 Choice in TextAbstract: A comparison o f English and Chinese indicates that w hen t he same thing

2、 or concept is referred to, the English text shows variety in choice of words while the Chinese text features repetition. This author proposes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an be accounted for in terms of phonetic requirements, word formation, text coherence and accessibility of

3、referential nouns.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variety in choice of words; contrastive study0. 引言搞英语和汉语对比研究的人, 无不感到英语和汉语在词语选择上的差异。前者在用词上讲究词语的变化, 反对简单的重复, 而汉语用词不怕重复。先看下面两个例子:(1) The foreign research scholar usually isolates himself in the laboratory as a means of protection. . . . Both the visiting p

4、rofessor and his students lack background in each others culture. Some concept of what is already in the minds of American students is required by the foreign professor. While helping him to adapt himself to his new environment, the university must also make certain adjustments in order to take full

5、 advantage of what the newcomer can offer. It isnt always known how to make creative use of foreign faculty, especially at smaller colleges. This is thought to be a field where further study is called for. (大学英语四级试题, 1996 /06)( 2) 近年来, 使用英语的 国家经济是很发达的, 这就是英语能够传播的重要的物质条件。其他民族的表音文字之所以消亡, 或者没有英语在世界上传播得

6、广泛, 不是这些语言文字本身的问题, 或有什么致命的缺陷, 而是在经济上的成就没有使用英语的国家发达。和英语相比, 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都有很大的优势, 它们没有英语传播得广泛,就是它们经济成就没有英美国家发达而已。.对于英汉在表达同一事物时的用词差异 , 不少学者都是从文化角度来解释的。如杨自俭 ( 2000) 认为 “东方人求同、求稳 , 重和谐 , 西方人求异、求同 , 重竞争等等 ”, 反映到语言风格上 , 西方人用词忌讳不必要的重复。 Fowler ( 1908) 认为 , 写作中重复词要么去掉 , 要么有变化 , 因为重复使用某个词多少有点反常。本文试图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这种现象。

7、1. 语音要求词语变化受制于造句的语音结构要求。汉语遣词造句讲究对仗工整、音韵声律平衡。无论是古代的骈文还是现代的散文、论说文, 都在结构上追求整齐平衡, 在声音上追求平仄和谐。根据吕叔湘 “凑音节”说和王力 “骈语法” 观, 为了达到结构的整齐美和音乐的韵律美, 汉语在相邻的句子中表达同一意思时要求尽量使用相同音节数的词, 甚至是相同声调结尾的词。而当这样的词难以找到时,则重复用过的词语, “拿相同的字眼起头或收尾” (丁声树, 1961) 就成为最常见的手段。而英语情况不同, 英语的词音节长短不一, 较难像汉语一样利用单音节和双音节数量优势去追求结构和音节的整齐。英语是一个以重音计时的语言

8、( stress-timed language ), 句子音律的整齐不是依靠音节数的对等来达到的, 而是取决于句子中重读音节的多少。英语追求词语变化, 并非一定需要相同音节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词语本身的音节长短对整个句子的音律节奏整齐影响不是很大, 重要的是词的重音节数要相等。如同义词 huge 和 tremendous, 前者是单音节 , 后者 3 个音节, 但由于它们重音节数量一样, 发音时间一样, 因此词语变化符合语音的要求。2. 构词方式词语的重复与变化和词化程度有关。一种语言中如果词化程度高, 即主要用综合法表达, 那么词语重复的机会就少。而如果词化程度低, 即表达主要依靠分析法,

9、 那么词语重复性就较大。3. 篇章连贯从语义上说, 词语变化和篇章连贯是一对矛盾。一般来说, 词语的重复和篇章的连贯是成正比的。词语重复度越高, 连贯性越强 ; 词语变化越大, 篇章连贯性就越可能受到影响。但是英语和汉语篇章连贯所依赖的语言手段是不同的。英语是一种形合性语言, 它有连词过渡、代词冠词照应、关系词连接等显性的形态手段保证篇章连贯。( Halliday& Hasan , 1976) 有了这些衔接手段, 英语就可以无所顾忌地追求词语的变化。也就是说, 由于英语语句之间的形合已经自足, 因此通篇行文可以以散、变为主, 不必仅仅依靠重复词语来加强连贯。正是这些衔接词的照应, 才使得作者能

10、够大胆追求词语变化, 而不至于造成误解。汉语是一种意合性语言。汉语几个相关词语和句子的组织, 不是靠形态变化和连词、代词等语言衔接手段, 而主要靠句子内在的意思来连接, 因此连贯是隐性的。这就对用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词语意思必须清楚明了, 歧义性和模糊性要低, 行文才能连贯通畅。也就是说, 在不依赖连词, 在名词主要以光杆形式出现 (即名词前不用像英语那样的物主代词, 如 “我穿上衣服, 等待客人”, 比较 “ I put on my coat and wait for my guest” ) 和不用冠词的情况下, 汉语依靠词语的简单重复来增加句子的凝聚力和连贯性。4. 指称词语无论是代词还是

11、同义词、重复词, 在篇章中都用来指代篇章中存在的先行词语, 都是指称词语。而选择同义词或重复词都受制于指称语的可及性, 亦即考虑听者或读者能否迅捷地将指称词语与先行成分建立联系。根据 A riel ( 1990) 的可及性理论,使用零代词表明可及性最高, 不用费力就可以理解所指, 然后依次是代词、名词、名词短语等。如使用名词短语, 说明听者记忆处于最不激活的状态,讲话人只能在名词前加上定语后才能让听者理解。如果参照 Ariel 的可及性模式, 并按照影响可及性的因素将各种名词也排个队, 就会发现这样的顺序: 重复词 派生词 同义词 上下义词 抽象词 同指词。也就是说, 对篇章连贯来说, 最直接

12、、最易理解的是重复词, 其次是派生词, 再者是同义词等。同指词对听者或读者的篇章理解要求最高。英语和汉语的这些词语对可及性或篇章理解的影响程度是基本一致的, 但也有差异。4.1 派生词4.2 同义词4.3 上下义词4.4 抽象词4.5 同指词5. 结语英汉词语变化对比研究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中国学生的作文中用词重复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杨达复 ( 2000) 对 LancasterOslo /Bergen 语料库中 128 179 个词符的样本 (体裁是新闻报道、社论和评论) 和中国 4 所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 271 篇议论文 (总共 128 168 个词符) 进行了比较

13、研究, 发现前者的词汇重复率是 1392 %, 而后者高达 1760 %。这里既有中国学生词汇量小的问题, 也有他们对词汇变化意识不够的问题。参考文献:1陈爱文, 于平 . 并列双音词的字序 J. 中国语文,1979 , ( 2) .2丁声树.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61 .3桂灿昆. 汉英两个语音系统的主要特点比较 A. 李瑞华.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C.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4陆振慧. 英汉语篇中指同表达的对比研究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 ( 5).5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 M .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14、.6杨达复. 英语错误型式分析 M .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0 .7杨自俭. 关于中西文化对比研究的几点认识 C . 罗选民. 英汉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 A.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 .8Arei, l M. Accessing Noun Phrase Antecedents M. London: Routledge, 1990.9Baugh, A. C. 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Long man, 1978.10Fowler, H. W. The Kings English M. Ox ford: Clarendon Press, 19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