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82967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教育类型:基础教育论文类型:小学数学作者姓名:张晓安 王静族别:回性别:女学校名称: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小学联系方式:15999077968 13689903336邮编:831204地址:呼图壁县五工台镇中渠村一组联系电话:428933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源动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深化,创新教育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创新教育,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中如何对

2、小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培养途径 所谓的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有其独特的特点,如求异性和逆向性,具备创新思维,要求能够从不同角度、突破性的打破常规思考问题的方式。创新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锻炼而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所应当具备的创新思维,并不是科学史上惊天动地的创造和发明,而是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点滴表现所积累起来的思维方式。针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去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就可以视为创新;针对同一个问题,能够从以往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找到另一种解题的方法也可以视为创

3、新。作为教师,需要发现小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一、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 在新课改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方面,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将课堂范围进行拓宽,在课堂中引入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行为,引发学生的思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生在读中有思、行中有思。第二,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课堂主体中走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扮演的应当是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大方向,与学生一同探寻问题

4、的答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的手脑得到充分利用。第三,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进行转变。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教师的心理支持。小学生刚刚离开家长,来到学校,教师就成为了他们最信任的人,他们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教师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点头的动作,认真倾听学生的态度,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够鼓励和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迸发,教师的支持就是学生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的动力。因此,作为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信

5、任,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认真的倾听,对学生的成功由衷的鼓励和分享,并且分担学生的困难,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心理支持,小学生没有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心理支持就是他们形成完善人格的基础,也是培养他们创新潜质的思想基础。 二、兴趣的培养是激发创新思维的基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兴趣,就没有创新的欲望,而创新思维的激发也就成为了依据空话,因此,对小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一)充分利用各种辅助的学习工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还处于一个爱玩的年纪,教师如果一味的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枯

6、燥的讲解,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材料和工具,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时,如果简单的讲 1+1=?或者 10-3=?,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其他工具来进行教学,比如准备数十个玻璃球,各种颜色的小棒,以及不同颜色的图片,使用这些教具来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动手加加减减,比比看哪个学生计算的又快又准,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能够寓教于乐,逐渐培养起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走入到各个学校的教学中,在小学数学课堂引入多媒体,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变为彩色的动画和图片,势

7、必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解正方形和圆形等图形时,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图片制作成为教学课件,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这种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图形来演示,不仅能够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同时也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能够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帮助学生学会积累知识,促进学习兴趣的发展。知识的积累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积累的知识越多,对学习的兴趣就越浓。比如在小学生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时,首先应当对十以内的数字进行学习和积累,才能够在计算时得心应手。只有具备了对十个数字的积累,才能够完成加减法的运算,才能够产生对加减法的学习兴趣。因此说,知识的积累是促进学习兴趣的发

8、展的主要途径。 (三)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提问,通过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认真的思考和学习,就能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进行加减法的教学中,当学习到五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些问题,设置几个六到十的加减法问题,在下一节课的时候首先由学生讲述自己对问题的解题方法,或者是没有解答出来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四)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综合评价学生

9、。竞争机制的存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的一个有效途径。比如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时的穿插一些口算或者填空题的竞赛,能够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从多方面的表现综合评价,有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在竞赛或者日常的学习中不能充分的参与,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经常给予鼓励和帮助,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积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存在的优缺点,对他们表现好的地方给予鼓励和表扬,对表现差的地方不是简单的指出,而可以对他们的潜力进行挖掘,这样一来,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昂。 三、激发创新思维的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的培养,

10、并不是笼统的培养创新思维,其应当具体到对学生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如果不能将创新思维的培养具体到某一类型的思维培养方面,则会使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为一句口号,流于形式。因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思维的培养来实现创新思维的激发: (一)求异思维的激发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最明显的特征,求异指的就是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任何的科学发明和创造,都是以求异思维作为基础,没有求异便没有创新 。史丰收的“快速计算法”的成功;齐国的田单大摆“火牛阵”破燕军于城下;诸葛亮在船上扎草人乘雾佯攻,巧借十万支利箭。这些正是求异思维结出的硕果,千古流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对

11、待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简介,才能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比如在讲解加减法时,举例 100-23,当学生给出结算结果时,我发现大多同学都是直接列竖式而得到的计算结果,这时我问同学们,有没有人不是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就有学生回答,我追问他是怎么计算的,这位学生回答,他先用 99-23=76,然后再用 76+1=77。这时我问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么计算,他回答说,用 99-23 不用进行退位减,计算起来更加简单。所有的学生给予热情的掌声。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所有的学生对这种计算方法都会意了。随着学生知识不断的积累和教师的鼓励,这种求异思维在学生中也逐渐在大多数的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而这种求异思维的存在,正是创

12、新思维的一种表现。 (二)直觉思维的培养 语文中,把直觉思维也成为顿悟。直觉思维就是没有通过严密的逻辑和推理,而直接领悟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也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阿基米德游泳时因身体感受到水向上的托力,而发现了浮力定律;瓦特受到水开时蒸气掀动壶盖这一现象的启发,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鲁班因茅草划破手指,而发明了锯子。这些创新的科学成果就是直觉思维的体现。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由直觉思维进行判断的例子,比如比较 889/888 和779/777 两组数的大小,显然,如果使用通分和化小数等方法比较起来是十分麻烦的,而我鼓励学生观察和讨论,最后得到这样的讨论结果:这两个数和 1相比,都是相差各自的一个分数单位,进而转化成比较这两个分数单位的大小,使原题变得简单多了。 (三)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精彩表现 逆向思维的特点就是思维过程与条件的叙述方式相反,即变减为加,变加为减,变乘为除,变除为乘。历史上有司马光破缸救伙伴的故事,就是逆向思维的精彩表现。人们习惯让人离开水求安全,就忽视了让水离开人也同样可以得到安全。创新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打破传统思维定势跳出来思考的方法,而逆向思维就是创新思维最为经典的体现。 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教师将其充分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培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转贴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