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思品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82956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思品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思品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思品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思品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思品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思品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是目前我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社会德育的重任,应该说,它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迅猛发展,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了社会意识的变化,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过去可以按部就班的思想品德课越来越举步维艰,其实际效果亦越来越不容乐观。再者,思想品德课一向给人的印象是抽象、枯燥、理论性强,教师如果单纯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则学生必然一逢思品课就昏昏欲睡,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巧用多种教学方法,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一种苦差和负担变

2、成一种快乐的体验就显得异常重要。孔子曰“乐知者莫如好知者。 ”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事事都想探个究竟,想问个“ 为什么”,这正符合处于学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最活跃、最现实的成份,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驱动力。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自我主观能动性,点燃学生表达的欲望,唤发积极参与热情与投入的欲望。一、精彩导入,把学生“吸”起来有良好开端的一堂课,能迅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精彩的导入就是开启新课的钥匙,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是承前启后的桥梁,使学生温故知新,是乐章的序曲,使学生感受整个乐章的旋律,是感情的起搏器,激起

3、学生心海的波澜。精彩的导入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而且还能使学生在瞬间就是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和老师一道探索新知。那么,如何把握好这至关重要影响重大的导入呢?第一,新颖独特,出奇制胜。教师应巧妙构思,以学生不会想到的开头为导入,使学生耳目一新,觉得新鲜好奇,利用“兴趣”这块磁铁吸引学生。第二,态度诚恳,语言幽默。教师既要感情趋势,语意中肯,又要幽默诙谐,生动风趣。营造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利用亲和力感染学生。第三、紧扣新课内容,启迪陶冶。教师应总揽全局,精心策划,简洁明快地阐明本课的任务、内容,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信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动力。二、

4、教学氛围温情化儿童眼中的世界与成人是不同的,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作为教师必须 “俯下身” ,真正走进孩子眼中的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保持情感体验上的一致,允许学生有答错、不会答的现象,使学生不胆怯、敢想、敢问、敢说,畅所欲言,每一个问题都得到尊重与回应,使每一位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情,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充满和谐的课堂氛围。尤其对于小学生,许多思维活动都是表象的、肤浅的,甚至是极其幼稚的。例如曾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勇敢”,有答“ 某某同学敢从很高的台阶上直跳下来 ”的,有说 “某某同

5、学敢抓毛毛虫 ”的,还有学生回答“我觉得奥特曼最勇敢了,他可以打败怪兽。 ”童言无忌,面对孩子们天真的回答,不可断然大加斥责,要允许孩子特有的童真、童趣、童乐表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始终能够在一个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下体验各种新的情感,这样可以很好地缓冲教材刻板空洞的内容与孩子天真烂漫的天性之间的矛盾,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中生动、活泼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形象化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注意力不持久,易疲劳,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因而,教师要善

6、于正确地利用这一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投影仪、影碟、录像等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的渠道多元化,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在自我体验中求知,感悟教学内容的所传递的道德情操。我在思品课教学中将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引入思品课堂,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教学做事不拖拉一课,我先播放了动画片等明天 ,孩子们立即被片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聚精会神地观看屏幕上的每一个画面,专注的神情告诉老师,他们已经被那个因做事拖拉而被雨淋得无家可归的小猴子所吸引。等动画片播放结束后,孩子们开始若有所思,然后我请学生们思考:“假如小猴子由于贪玩,造房子的事

7、就一直等明天,会等到怎样的结果呢?”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展开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小猴子会被冻病的”,“小猴子会越来越可怜” 抓住小猴子这根主线,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做事拖拉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延伸到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使学生懂得今天的事情今天做的道理,在自我体验中加深情感,感悟道理。四、教学内容生活化教材是一本“有字书” ,而生活则是一本“ 无字书”,教师在讲解课本内容的时候,应引导学生多想想生活中的事情,在看到生活中的情境时,就多想想书中的道理,多对照书中的行为要求,这样“ 有字书” 与“无字书”之间的有效互助,增添了学习思品的乐趣、信心和效果。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教

8、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思品课最终的任务是用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作为课堂教学引导者的教师,在理性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材观”,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努力开发和利用与儿童生活有关的一切资源,挖掘学生活生生的生活资源作为铺垫,让教学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教学活动延伸到儿童生活,通过引入生活事件,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增加教学“绿色”生机,在学生的思想认识与生活的沟通之间架一座桥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找出生活的素材,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组织起来,使教学素材取之于生活,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9、。我在教学做事不马虎中,在讲马虎的危害性时,首先根据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较为普遍存在因为马虎而抄错题、算错数、写错字的现象,请学生列举在学习中曾经犯过的粗心马虎的毛病,使学生从切身体会中认识到在学习上马虎会影响学习成绩,影响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随后加深课题,如果养成了马虎的坏习惯,将来长大后“小马虎”变成了“大马虎”,那时会给将来的工作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列举实例:马虎的医生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马虎的司机会造成交通事故、人员伤亡,马虎的邮递员会将信件寄错,甚至丢失,耽误事情通过列举事例,让学生感知马虎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马虎不仅使事情做不好,还会带来麻烦,甚至会耽误事情, “小马虎有大

10、危害”的概念逐步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五、开展活动,让课堂“热”起来在新课程标准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优化教学实践活动,强调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 20。课堂活动在思品课教学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再说,活泼好动是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开展一些活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把学生的手、脚、脑都解放出来,让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和中心,他们在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体验中能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不仅能学会学习,而且能学会合作,不仅能学会知识,而且能学会创造。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把

11、不完全知识变成完全知识。例如在讲“ 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时,我让班上的男生和女生组成正、反两队,就“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人越多越好,还是人越少越好”展开辩论。整场辩论紧张激烈,结束时意犹未尽,通过辩论,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积极主动地查找资料,组织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批驳对方的观点。通过辩论,学生认识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当然,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辩论会议外,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诸如小组竞赛,三分钟演讲,小品表演,小组讨论,情景再现等活动,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热”点和“ 亮”点。六、引经据典,让内容“活”起来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

12、需要的人,重视的是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观念的形成。因此,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都是为社会服务,为政治服务。死板的教材内容,加上机械的考试评估,造成老师拼命划重点,学生考前突击性地背、背、背。这样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学生厌学。曾经有人在学生中作过调查,学生们对思品课的评价是:“过于空洞、高远、零散,甚至不知讲的什么, ”“考试就是记笔记,背课文,考试过后烟消云散。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这就要求老师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笑话、发人深思的典故、成语以及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古诗词、对联、俗语、歌词等,这样就会

13、使思品课处处生春,兴趣盎然。例如:讲“挫折”时,可用“ 吃一堑,长一智 ”来辩证地看待挫折,讲“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时,可用“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来形象说明;讲“尊敬父母”时,可吟诵游子吟 。讲课时,只要老师吟诵出上句,学生们都会齐声接出下句,这一诵一接,既活跃了气氛,又让学生明白了道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所以,只要我们精心策划,巧妙安排,优化整合,必然让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高深的理论通俗易懂。兴趣是学生学习不竭的动力,而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着这一心理特点,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直观性、实践性,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的进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努力使之长久保持,使学生在思品课这个求知乐园里体验成功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