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女生篮球训练兴趣培养策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82951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女生篮球训练兴趣培养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女生篮球训练兴趣培养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女生篮球训练兴趣培养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女生篮球训练兴趣培养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女生篮球训练兴趣培养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女生篮球训练兴趣培养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女生篮球训练兴趣培养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女生篮球训练兴趣培养策略姓名: 董 剑单位:济源市天坛潘村小学邮箱:电话: 13507671939济源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选浅谈小学女生篮球训练兴趣培养策略姓名:董 剑 单位:济源市天坛潘村小学摘 要: 在篮球启蒙训练中首先要加强篮球训练兴趣的培养,使他们在训练中具有持久性,即使遇到某些困难也会努力克服,自觉主动地投入训练中去,有意识地把兴趣转化为志趣。如何调动小学女篮队员训练的兴趣,确保训练质量?本文将结合训练实际从篮球技术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关键词: 女篮队员,训练兴趣,培养策略正文:小学阶段的女篮队员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喜欢新颖的知识技能和训练方法,可塑性较

2、大。然而,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个性较强,若不在训练中注重训练的目的性,正确的动机,顽强的意志以及拼搏精神的培养,往往容易半途而废。因此,如何教小学女生打篮球,并让她们积极投身于篮球运动,是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关心的问题。本文将根据训练的一些实际情况,并结合小队员的身心特点,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浅见。一、 提出问题,积极引导,激发快乐的情绪,体验成功。小学生队员大都是从班级的篮球比赛中挑选出来的,应该说对于篮球还是非常喜欢的。但是,篮球的各项基本技术和要领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非常模糊。所以,在初期训练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适当地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小队员们的思考,循循善诱,使

3、她们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训练当中去。在最初的篮球训练中,要贯彻简单实用性的原则。如“急停”练习时,可以向队员提出保持什么样的身体姿势才停得住,而且停得稳;急停在篮球比赛中的在哪些地方需要运用;如何运用等等。让学生经过思考后尝试练习,然后再经过教练员正确讲解与示范,启发大家控制身体重心的内外因素,加深对动作的体会,引导学生探索出自己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从而让队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逐渐调动队员练习的积极性,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此技术动作的印象。在练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时,小队员一般都比较害怕传向自己的来球,尤其是球速稍快、稍高、或者稍远的来球。为了使小队员克服害怕的心理,我采用两人距离由近到远,由静到动

4、的练习方法。适时地讲解传球的动作要领和方法(尤其是接球),并与学生对练。还可以将要领编成口诀:“伸手迎接球,指触快后收,握球即缓冲,肩肘要放松”,让他们去体会、去尝试、去思考,去体验成功。让学生逐渐地克服这种恐惧的心理。其次,要给学生适度的“自主权”,让他们边想边练,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由于学生在训练初期表现出对篮球有比较大的兴趣,但学生往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容易失去原先的兴趣,降低训练的质量。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不仅要让学生在多看、多听、多练中学习技术技能外,更要让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越来越善于动脑子。其次,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

5、。如经常举行校际、年级和班级比赛,或是专门的女生篮球比赛。或者专门去组织女生观赛,充当啦啦队,让她们感受到球场上激烈竞争的气氛,使其跃跃欲试;或者让她们亲身实践,通过实战去提高技术和篮球兴趣。另外,利用有关篮球的录像(或组织观看 WNBA 和 WCBA 比赛、观看同龄人的训练比赛录像或者自己训练时的录像),挂图等,刺激大脑皮层使之兴奋,激发快乐的情绪,创造一种良好的训练环境,使学生沉浸在欢悦的学习气氛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二、创新训练形式,调动求新心理。篮球基本功练习单调乏味,尤其是熟悉球性和各种脚步移动等练习更是如此。但是,正是由于篮球技术的多样性,使我们在日常训练中的单个技术动作往往可以演

6、变为多种训练形式,并且小学生活泼好动, 敏感性较强,喜欢新颖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这对调动学生的求新心理和练习的积极性是非常由帮助的。所以在训练中要不断地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符合他们的心里特征。一、各种形式的运球练习。例如,在熟习球性练习中,除采用多样性运球手法。如,用布将眼睛蒙起来原地运球或者用双手同时运两个球(两手动作相同或不同) 练习;每人一球抢打或者追逐;几何图形运球追逐跑;限定范围内运球拍打其他人的球等。可根据队员掌握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还可以增加一些难度,如待学生这些练习基本熟悉后要求队员在往返运球返回时用左手等。这些方法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而且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提

7、高了训练的质量。同一个技术动作有多种训练手段,每一种手段的作用都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认真总结各种训练手段的优缺,根据训练内容和对象的实际情况,多法结合,灵活运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二、游戏和比赛。传统的训练方法对于队员掌握篮球的各项技术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队员对所练习的动作兴趣不高或者根本没有兴趣,尤其是小学生。如练习中对一个动作反反复复,队员即便对篮球有一定兴趣,对这样的训练也会失去兴趣,结果造成了队员都按自己的意愿三三两俩的“玩”起了篮球。通过游戏和比赛,使学生体会到快乐的同时,逐渐发现自身基本技术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篮球学习和练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如,在练习各种脚步和身体素质练习时,为防止学生感到枯躁,兴奋性下降,影响练习效果,都可以采用游戏或比赛方法,来调整练习中产生的抑制心理。如躲闪追逐、曲线追逐、“贴烧饼”、推小车、侧身跑接力比赛等,不仅活跃了训练气氛,而且很易激发练习兴趣,保证训练质量。但是,采用游戏或者比赛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适当增减游戏和比赛的难度。一般小学生初学比赛时,比较容易出现带球走、两次运球等违例现象,可“视而不见”,不给学生讲太多的规则的目的就是不影响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游戏和比赛氛围。随着学生的能力逐渐提高后,再适当增加规则的难度和比赛质量。(2)在比赛中增强对防守意识的培养

9、。在最初组织教学比赛时,学生们都不知道如何去防守或者根本不知道去防守。如果单独将防守技术拿出来练习,起不到什么直观的效果。所以可以在“实战”中进行边学边练。如,教练可带领相对较弱的一方,在游戏或者比赛中积极地防守、抢断。这时教练要不断的给队员示范和启发,只要队员们都能模仿起来,这样就达到了训练的效果。虽然防守的动作和姿势不是非常正规,但是提高了双方防守的积极性,比赛也更加激烈。(3)从比赛中找信心,培养群体作风和合作意识。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群体意识,但队员的个人技术也是参次不齐。组织队员实力强、个子高的队员一组,往往其他队员都不敢和他们比赛。所以教练可以经常亲自参与到弱队的比赛中,一有机

10、会就给队员创造投篮机会,鼓励她们勇敢去投篮,去拼抢。有时候她们偶尔投中一两个就很兴奋,就这样诱导学生多投篮,多进攻,多防守。有时候弱队还能战胜强队,队员的训练的积极性就提高了许多。三、 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小学阶段的女生打篮球一般都不好看,可以说不是在打篮球,而是在“拼抢”篮球。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女同学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客观的限制了她们的篮球意识和技战术水平。其实,每天辛苦学习各种篮球技术的目的就是能够在篮球实战中娴熟地运用出来,所以小学生篮球的技术还是以简单,实用为基本原则。本人主要总结了一些小学生女篮比赛中一些最常用的基本技术,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如:行进间运球后传接球、行进间运球、原

11、地运球 、行进间运球突破、双手胸前传接高吊球、三步上篮或投篮、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不运球传接球、运球传接球等。以上这些基本技术是在小学女篮比赛中最为常用的一些基本技术,而最主要的技术还是行进间的相互传,接球、接球后的大胆运球、突破、投篮;另外,抢篮板球也非常重要。这些技术都非常具有实用性,所以在训练中要紧紧围绕这些基本技术合理的安排训练的内容。一、课与课之间要贯彻系统性。课与课之间的系统性反映着训练计划的制定和进度的科学性,特别是周训练日程的合理安排,要注意使课与课之间达到上下、前后之间的衔接与吻合。比如,初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篮球还是比较的陌生,所以要把球性练习贯穿到每一节训练课上。一般采

12、用的方法是先原地的熟悉球性练习或者运球练习后再进行基本部分的练习。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负荷主要有练习的时间、次数、强度、密度等条件来决定的,小学阶段的女同学身体还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不适宜进行大强度的练习。假如在平时不加以注意,容易造成队员疲劳过度而产生“厌球”现象。同时在日常的训练中还要注意区别对待,在训练中要把集体训练和个别训练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每一个运动员的积极性。四、与队员多沟通、交流,让队员对篮球产生情感当队员得到教练对篮球兴趣的培养和耐心的指导后,学生对篮球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能较好地进行篮球实践。但更深层的对篮球的认识、理解、实践则仍需教练进一步的培养,使学生对篮

13、球运动产生爱好,这便是激趣与善学的升华过程爱学。“爱学”就是要使学生对篮球产生情感。而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当教练把这种情感带到训练场上时,学生从练习中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诚挚的爱后,他们就会从内心得到鼓舞,感到欣慰,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逐步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爱好。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个性、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材、因人、因机训练。运用“建立表象练习点拨再练习竞争提高”的训练手段,使学生在快乐中提高技战术水平。另外,教练从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要客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是情感或是指导上均一视同仁,但在任务的分配和要求上要区别对待。教练对“优生”要悉心指导,对待“差生”更是要满腔热情,让人人都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体会到成功。五、结论综上所述,过于程序化和传统的训练方式,并不能充分发挥小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只有通过教练员通俗易懂的讲解、简单实用的技术教学、趣味性的游戏或者比赛才能有效发展队员对篮球的兴趣和比赛的能力。参考文献: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2002 年 5 月2、 体育心理学教与学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11 月3、 体育心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4、 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 李承维 2012 年 2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