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分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82940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分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分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分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分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分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分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分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8 课 下课了 放学啦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分校 王苏霞本课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2行为与习惯 通过课间与课外活动的参与,养成学生遵守纪律、守规则的行为习惯。3知识与技能 认识课间活动的规则和纪律,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技巧,在合作中共同发展。4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守秩序的好处,尝试参与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方法。第 1 课时一、课前准备1、制定课间活动调查表。2、学生课前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了解全校学生下课活动情况。3、摄制学生课间活动的录相,歌曲课间十分钟 ,制作多媒体课件。4、排演小品上课铃响后 。二、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

2、题。1、小朋友,刚才下课你们都在玩什么?学生交流自己下课时的活动。2、从小朋友的谈话中,老师感受到大家都非常喜欢下课活动。今天,我们就一块儿走进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揭示课题:下课了 放学啦让学生交流自己刚才下课时的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二)活动一 课间活动小调查1、小朋友,你周围的同学们下课都在干什么?2、学生小组交流课间观察的同学们的活动:活动地点,游戏名称等。填写“课间活动调查表” 。小朋友最爱活动的地点小朋友最爱活动的项目3、小组派代表交流调查结果。4、你喜欢这些游戏吗?你会玩这些游戏吗?学生说说丢沙包,老鹰捉小鸡等游戏的活动规则。调查活动目的是给学生参与实践

3、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游戏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在课间活动时守秩序,才会玩得开心。(三)活动二 课间活动要合理1、大家的课间活动可真丰富呀!老师也拍下了几段同学们课间活动的录相,你们想看看吗?2、学生观看录相(1)录相一: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拿出了牛皮筋,几个小朋友在教室里跳橡皮筋,几个同学在走廊里跳皮筋,还有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跳皮筋。(2)录相二:下课了,一位女生拉着一位男生的手说:“我们到草坪上去玩。”男生说:“我不高兴,我不去。 ”这时女生还是拉着他的手不松开,男生就用力地把手一甩,这下好了,女生的手被甩痛了,还流了眼泪。3、 “我们来当小法官” 。(1)师:看了刚才的录相,你

4、们觉得这几个小朋友的课间活动怎么样?(2)学生当小法官来评价。教室里和走廊上为什么不可以跳牛皮筋?下课找小朋友玩,产生矛盾了怎么办?(3)你发现身边小朋友下课活动不合理的吗?说出来大家评评4、 “课间温馨小贴士”师:看来,要想下课玩得好,要注意的事情还不少呢!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吗?(1)哪些活动是适合小朋友下课玩的?(2)我们校园里,哪些地方是适合小朋友下课活动的?(3)课间活动,和小朋友一起玩要注意些什么?组织学生观看录相,模拟当小法官讨论、 评价,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进行课间活动:会选择合适的场地,和小伙伴发生矛盾后学会处理。 “课间温馨小贴士”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提醒学生,提高学习的主观能

5、 动性。(四)活动三 课间时间巧安排1、学生表演小品上课铃响后:上课铃响后,有小朋友急匆匆去上厕所,有小朋友急匆匆把书本拿出来,有小朋友在喝水。2、看了小品,你觉得这个班级上课怎么样?大家来找找原因。3、课间十分钟怎么安排呢?4、小组制定计划,评比哪组的计划最好?组织学生表演、观看小品,旨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巧妙安排课间时间,在课间注意休息,或上厕所,或喝点水,或整理好 书 本,为上好下节课做好准备。(五)总结本课课间活动是那么快乐,但课间时间又是很短暂的,希望小朋友能合理安排好这十分钟,休息好,活动好,以更饱满的精神迎接下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在歌声中迎接快乐的十分钟吧!在课间十分钟的歌声中

6、下课。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本课内容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习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在课件制作上也力求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反映学生的真实生活。因此,在课件中摄制两段学生课间活动的录相,一段反映学生课间活动的场地选择,一段反映学生课间活动中出现摩擦冲突的情景。通过真实再现场景,把学生带入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在看后就有回归生活之感,有话想说。此时,安排“我们来当小法官”的活动,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学会在活动时选择合适的场地,注意安全;懂得在活动中处理好与伙伴的关系,当发生矛盾是会选择恰当的途径解决。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

7、与建议本课活动,可以采用观看录相、多媒体动画等形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资源,还可带领学生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观察一次学校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情况。有条件的话,可以把上课时提到的几个游戏到大操场上玩一玩。参与面的扩大、参与率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儿童与同学、老师交往的能力,激发孩子乐学爱玩的情感。课本中的“留白” ,可在调查填写时进行,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材料,在课堂活动时交流。这种补白活动,使学生进入教材,与教材对话,一方面给了学生发表言论的空间,同时,也给了学生动脑创新的平台。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安排,形成适合于本班的特色活动。第二课时一、 课前准备1、

8、学生在家活动的照片、录相。2、拍摄录相小品明明放学后 ,制作多媒体课件。3、学生搜集自己和同学放学在家的各类活动,每人准备自己展示的作品。4、辩论双方两色小旗,填写活动项目的卡片和篮筐。二、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结束了一天的学习,要放学啦!你们回家都做些什么呢?2、揭示课题:下课了 放学啦(二)活动一 小记者采访团1、师:老师在放学后去几个小朋友家进行了采访,让我们看看他们在家里做什么呢?2、多媒体演示:一位小朋友在家背诵课文,一位小朋友在家扫地,另一位小朋友和爸爸在小区的空地上学溜冰。5、你们想不想采访一下身边的同学,问问他们放学回家做些什么?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

9、小记者,组成小记者采访团。课前老师把设计好的调查表发给学生,学生填写好,供上课交流。7、小记者提问,采访主题:放学后,回家喜欢做什么?8、学生汇报交流。9、小结: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多媒体演示学生在家的场景,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回想、交流自己在家的活动。通过“小记者采访团”的活动,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感受到 课余活动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三)活动二 课余时间巧安排1、师:放学后有那么长一段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你是怎么安排的呢?请看录相明明放学后 。2、播放录相:明明放学回家后,放下书包去玩陀螺,妈妈叫他做作业,他说:“作业很少,等会儿再做。 ”吃晚饭时

10、手里捧着一本漫画书。吃完晚饭,开始做作业了,可是电视还开着。3、小朋友,你们说明明的做法正确吗?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应该怎样做?学生交流讨论。4、 “实话实说”:明明的做法,在你身上发生过吗?学生对照自己平时的表现实话实说。5、小结:放学以后,要安排好自己的活动,先做好作业,再活动。做作业,吃晚饭都要专心。组织学生观看录相小品,讨论小品的主角明明的做法对不对,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懂得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重要性。同 时 ,通 过明明,对照自己,像照镜子一样,看看自己平时的做法,实话实说,把学到的化做实际行动。(四)活动三 有益活动多参加1、 “小小辩论会”:放学回家看电视益处多还是害处多?学生分

11、成两方,进行辩论。让学生明白看电视不能看太久,要选择有意义的电视节目收看。2、 “有益活动大搜索”师:其实,放学回家以后有许多对我们有益处的活动可以参加。让我们写在卡片上,投进篮筐里!(黑板上贴出篮筐:家务劳动、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其他)学生分小组讨论,把大家参加的活动写下来,分类贴到篮筐里。“看电视”是目前绝大多数孩子放学后的活 动之一,到底该不该看电视?看电视有没有好处?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让学生认识到看电视要适量,并选择有益处的节目。 让学生搜集有益活动, 扩大学生的眼界,对学生的课余活动也是一个指导。(五)活动四 做中学 玩中学1、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呀?2、学生

12、交流自己的体会:通过( )活动,我( ) 。3、课余活动作品展示。师:你放学后在家里的活动今天能不能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小制作、电脑绘画等,还可以给大家展示自己的踢毽子、跳绳本领(注意:教室里要留出空地) 。通过展示汇报,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多参加有益处的课余活动,既是一个放松身心的途径,又是一个学 习的方法。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 学生乐于参加有益的活动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观察他人的作品,学会欣赏他人。(六)总结本课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上得开心吗?从这节课中你懂得了什么?三、 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本课时的内容具有

13、很大的开放性,关注学生的课余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恰好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把学生的课余生活拉回到课堂中来。课件中播放学生在家学习、活动的场景,引起学生对自己课余生活的回忆,激发学生想交流的愿望。把明明放学后的小品摄制成录相,节约了课堂上排演的时间,把明明放学后的活动浓缩在小品中,这也是部分学生生活的写照。观看小品就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照自己,分析讨论,认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本课涉及学生放学后的活动,因此,调查活动、搜集作品等,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在课堂活动时交流。对于“小记者采访团”的调查活动,建议老师在活动前做些调查,摸清儿童的喜好有哪几大类

14、,是否存在有益活动和无益活动。这样心中有数,便于活动中及时指导。在有益活动搜集时,可以把好的做法,推荐给全班学生,扩大为全班儿童的共同经验。教师成为连接家庭与社会、学校的桥梁,指导儿童参加有益活动的同时,间接引导家长家庭教育的态度。在教学时,要避免教师一味的说教,让学生在讨论、争辩、汇报、展示等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课教学设计总体评价与反思: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

15、中,深化道德认识,而不是直接传授知识,不是来“教”教材。我们的教学应该更贴近生活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来思考如何成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如何更好地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从而更好地帮助儿童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下课了 放学啦作为第二单元“快乐的一天”中的一课,渗透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是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的琐事,而琐事中往往更塑造着儿童的品性和人格。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尽量避免说教,而是应用了一系列切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观看录相、小品表演、访问讨论、辩论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发现、去总结什么是可以做的

16、,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后活动习惯。第一课时通过课间活动小调查,搜集学生课间游戏的项目,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通过观看录相,做小法官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去,认识到课间活动的规则和纪律。学生通过调动以往课间活动的经验,给大家做一个温馨提示,把一些好的做法扩大为全班儿童的经验。小品表演“上课铃响后”是个别孩子平时学校生活的缩影,因为没有合理安排下课时间,造成上课纪律混乱,正常的学习秩序被破坏。学生观看小品后,会有所触动,知道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第二课时是反映儿童放学后课余生活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创造性的运用课程标准“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生成活动主题。在“小记者采访团”的活动中,老师要仔细倾听,捕捉信息,整合归类,及时做出判断,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有意义、有创意的活动。 “明明放学后”的录相是一部分孩子的真实写照,通过“实话实说”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