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68260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广东省深圳中学 2009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一部分阅读鉴赏(60 分)一、 古诗文阅读鉴赏(34 分)(一)1、补写古诗文中空缺部分(任选 6 句,每空 1 分,共 6 分)(1 ) 、岁寒, 。 (子罕二十八)(2 ) 、见贤思齐焉, 。 (里仁 十七)(3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雍也二十)(4 ) 、 ,小人长戚戚( 述而三十七)(5 ) 、敏而好学, (6 ) 、 ,诲人不倦(7 ) 、身无彩凤双飞翼, 。(8 ) 、纸上得来终觉浅, 。(二)、古诗鉴赏(8 分)2、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忆江南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

2、如蓝。能不 忆江南?梦江南 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 语驿边桥。(1 )试从思想内容方面比较两首词的异同。(4 分)_( 2)试从景物描写与感情抒发角度比较其特色。(4 分)_(三)文言文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7 题.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 ,选为博士弟子。 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曰:“以此何为? ”吏曰:“为复传 还当以合符。 ”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弃繻而去。 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

3、夫 张汤劾偃制大害,法至死。偃以 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 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 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 ,称以出疆,何也? 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 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偃穷诎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 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 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 ,不足以

4、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 吕嘉不欺内属, 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 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选自汉书)注 繻 ,用作通行证的帛。传,凭证。制,帝王的命令。横草,使草倒下。孤于外官: 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偃使行风俗 行:推行B,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 矫:假托C,干名采誉 干:求取D,臣宜被坚执锐 锐: 锋利的兵器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

5、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武帝异其文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 弃繻而去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C 以从民望,干名采誉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 以贻之D 且盐铁,郡有余臧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终军报国心愿的一项是( )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 启前行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驽下不习金革之事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B,

6、徐偃受命出使外国, 不遵守法纪 ,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 ,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 终军表示 :自己过去没有什么功劳, 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D,终军请缨赴南越, 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 只是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太守闻其有异材, 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 (3 分)译文:_(2)国家不足以为利害, 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 ,何也 ?(3 分)译文:_(3)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

7、下。 (2 分)译文:_二、现代文阅读鉴赏(一) 、阅读下文,完成 8-10 题(共 9 分)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 规范已经不能适 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 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 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 现象。 这 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 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 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 存在着一条 “道德黄金律”。 “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

8、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 待人如己”。孔子所 说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 最早的充满伦 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意思是 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 他人” 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 “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 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

9、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 ”则是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受、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 观意愿设定对自 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 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 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 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 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

10、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 “先人后己 ”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 现了“ 道德黄金律”的第二个 层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则是希望人要追求

11、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8下列各项对“道德黄金律 ”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3 分) ( )A是针对社会转型事情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B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C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D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9文章阐释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下列阐释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3 分) ( )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来承受。C “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 “自私自

12、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合“道德黄金律”的行为准则。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中心,而忽视他们相关者的利益。10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B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个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D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继承与弘扬。(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17 分) 悲 悯 的 月 光张佐香有人 问托尔 斯泰,如果你看见一个坏人,正 举起一个小孩,要往地上摔,唯有对那那个家伙射击才能挽救小孩的无辜生命。这时 ,你射 击还是不射击?这个命 题集中体现了人类在伦理和精神上的矛盾。俄罗斯女青年微拉查苏利奇以 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并且慷慨陈述选择的理由。1877 年 7 月 31 日,被囚禁的进步大学生波古柳波夫因在彼得堡市市 长特列波夫面前没有行脱帽礼,遭到毒刑拷打。薇拉愤慨至极,她朝那个灭绝人性的暴徒射出了一颗子弹,并当场被捕。 审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