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51898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顺义区 2015 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9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 题。【材料一】 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 。取字原属贵族特权,后来成为知识阶层的事。宋代还不准下层人取字。到明清时代,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几乎无人无字。尽管也遭到士大夫的抨击和嘲讽,但取字的习俗,仍然普及开来。先秦时代,字是行冠礼时由选定的嘉宾给起,后世不举行冠礼了,字则改由师长或其他通文墨的人给起,而且也不一定到成年才起,很可能是小名、大名和字一同起的。当然,也有成人之后才请人起字的。上古贵族女子,原本也起字。 礼记曲礼:“女子许嫁,笄而字。 ”是说女子成年许配人家时,把垂发挽

2、起来,用笄别住,并给她取字。这一礼制,秦汉后没能承袭。虽然上层妇女有的也有名有字,但不一定“许嫁笄而字” 。女性一般自幼至成年,只有一个小名(闺名) 。不过,这一礼制虽未推行开,却在汉语中留下许多成语,如说女子已有婆家,叫“已字” “已字人” ;没找婆家,称“待字闺中” “未字人” “未字” 。后世取字,有许多是引经据典。如唐代陆羽字鸿渐,取自易渐卦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宋代楼伯圭字禹锡,出自书禹贡 “禹锡玄圭” 。名字的组合方式,自古及今,当不下几十种。习见而常用者,约为以下八种。第一、同义相协。名与字为同义词,二者相为辅佐,互作解释。如宋欧阳修字永叔, 广雅:“修,长也。 ”说文

3、:“永,水长也。 ”第二、反义相应。名与字皆为反义词,二者对立相应,各从反面作解。如孔子弟子曾点字皙, 说文黑部:“点(繁体作“點” ) ,小黑也。 ”, “皙” ,意为洁白,点、皙相对。第三、连类相及。义类相近或相似,因甲而及乙。三国孙策字伯符,策、符皆为信物,只形制与用途不一。第四、景仰前贤。因为倾慕前代圣贤,向他们看齐,于是就袭用其名字。汉司马相如字长(zhng)卿, 史记说他“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蔺相如为赵国上卿,故以“长卿”为字。这既表示蔺相如的身分,也体现了司马相如建功立业的愿望。北齐颜之推字介,是拆春秋晋国介之推的姓名以为名、字。据左传 ,晋文公封赏随从逃亡的群臣,介之

4、推不去述功,文公也未加封赏,介之推遂携母隐居绵山。后文公以焚山方式欲使出山,介之推不出,遂烧死于绵山。第五、概括经义。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东汉时,儒家典籍便成了家喻户晓的课本了。人们逐渐就都从儒家经典中选取名字。汉末三国已渐成风。自南北朝而唐宋,而元明清,士大夫名字取于儒家经典者触目皆是。如唐白居易字乐天, 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 ”哀公问:“不能安土(意为“居易” ) ,不能乐天。 ”第六、使典用事。这种名字组合方式,先秦没有,两汉也少见,唐宋才多起来。它取材于史传载记,诸子百家之书。有的与袭用经文相似,但大多含有故事情节。如唐李商隐字义山, 史记伯夷叔齐列传载,武王伐纣

5、,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2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商隐,即谓殷商之隐者,义山,即谓“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第七、崇奉宗教。唐王维字摩诘,维摩诘,佛家菩萨名。 旧唐书文苑传下王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 ”因崇佛,故拆菩萨名为名字,以示皈依。第八、采撷名篇。采撷名篇佳作中的警策以为名字,南北朝时已很常见,至明清而大行。如明代胡东皋字汝登,出自陶潜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 。 ”清朝张孟词字腾蛟,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 。 ”孟,表示长幼次序中排行老大。名字组合方式,

6、不止上述八种,但常见而比较复杂的,大致如此。(取材于吉常宏中国人的名字别号 )1.下列加点字在【材料一】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男子二十冠而字 五行八作 皈依A.gunzubn B. gunzuguC.gunzubn D. gunzugu2.依据【材料一】文意,写出钱锺书围城主人公“方鸿渐” 、北大教授“裘锡圭”名字的出处。 (2 分)3.依照原文,把【材料一】中划线部分补充完整。 (4 分)4. 【材料一】中提到介之推,下面与之有关的民间传统节日是(2 分)A.元宵节 B.寒食节 C.端午节 D.祭灶5.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 ,意

7、味着起字一定要到男子 20 岁。B.“待字闺中” ,是说女子尚未成年,还没有取字,同时也意味着没有婚配。C.司马相如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因为他仰慕蔺相如,才改名相如,字长卿。D.由于儒家典籍家喻户晓,老幼皆习,所以古代文人名字都取义于儒家经典。6.宋代词人秦观,字少游,据【材料一】中“连类相及”方式,从他的字断定, “观”应该读 。 (写出拼音,2 分)阅读“材料二”及“链接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 711 题。【材料二】古人一般都有名有字,那么名和字的用途有何不同?什么场合称名,什么场合称字;对什么人称名,对什么人称字,这在古代是很有讲究的。若不论场合、身份、对象,任意而用,将十分难堪。从命

8、名取字上说,名是由长辈所起,行于家庭之内。字是行冠礼时由嘉宾所起,意在“敬名” ,是行于外的。由此便形成两个原则:名是尊长所叫,或用于自称;字是给外人叫的,不能用于自称。但其中情况也比较复杂,还须进一步讨论。第一、自称称名。总的说是自称称名,但还要看是对谁,不是对谁都称名。(1)对君父自称。封建时代君父一体,儿子在父亲面前,臣子在君主面前,或对天子的使者,都要称名。在君主面前,不但自称要称名,在提到其他人的时候,也得称名,即便涉及自己的长辈先人,都要3直呼其名,说“臣父臣某某” “臣大父先臣某某” 。(2)对尊长自称。对君父自称名,推而广之,对位尊者,对家族亲戚中的长辈,都要自称己名,以示尊敬

9、。如大诗人李白,出川之后,在荆州时想得到刺史韩朝宗的提拔,便写了有名的与韩荆州书 ,开头就说:“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 (3)对朋友自称。古代文人与朋友交往,不论对方年纪长幼,自称时都要称名,不像后来俗文学中所写,年长者自称“愚兄” ,年幼者便叫“贤弟” 。不论年龄,甚至同族兄弟,年长者也自称名。(4)尊长自称。尊长对卑幼者自称名,源自上古。 论语中,孔子与弟子们谈话,都自称名,如述而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 季氏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都是自称名。但是,家庭直系尊长,如父亲、祖父对儿孙是没有自称名的,甚至印章使用,也是如此。1949 年前,长辈给晚辈写信,结尾都不具名,只写“

10、父示” “祖字” “伯父手书”或也“伯父某某” “叔某” 。第二、称人用字。古人在交际中都是称人之字以敬其名。不过当时等级森严,礼节繁杂,就是称字也要看对象,也有许多讲究。(1)平辈之间称字。亲友中同一辈分的,原则上都称字。孔门弟子彼此间都称字。对朋友不能呼其名,这是传统的礼仪准则,除非对方没有字。许多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常常忽略这一点,实在欠妥。兄弟之间也以字相称。兄对弟,对称或叙述过程中都可以;弟对兄,一般只用于叙述时称呼。(2)尊长称卑幼者。身分地位高的对身分地位低的,年长的对年幼的,为表谦敬,也须称对方的字。亲友中长辈对晚辈称字,比较常见,但父祖对儿孙称字罕见。(3)关于称尊长的字。先

11、秦有称尊长字的,如孔门弟子常称老师“仲尼” 。但这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往往遭人非议。父祖之名固不能说,称字也行不通。有了别号之后,多称父祖的别号。君主的字是不能叫的。今天许多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让剧中人物直呼其君主之名,实在缺乏历史文化常识。此外还有一种“谥号” ,是人死后由朝廷(官谥)或门生后辈(私谥) ,按照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韩愈官谥“文” ,范仲淹官谥“文正” ,又如陶潜,又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 , “靖”表示保护、保卫,而“节”则表示节操,称靖节先生,也是一种敬称。链接一: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

12、无字。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链接二:水浒第三十九回和第四十回写吴用为救宋江脱离江州之危,命萧让摹仿蔡京笔迹给蔡京之子江州知府蔡九写了一封信,盖上金大坚摹刻的“翰林蔡京”四字印章,要戴宗带回江州,信中命蔡九把宋江押送汴梁,这样,就可以在路过梁山时,搭救上山。戴宗走后,吴用猛然想起信中印章有个老大的破绽,不但救不成宋江,反会拖累戴宗受苦果然,戴宗一到江州,就被机警狡诈的黄文炳一眼看穿图章的破绽。7.对【材料一】 【材料二】中涉及的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

13、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歌如忆江南 春夜喜雨 琵琶行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4B.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其散文写得婉转流畅,富有情致,其中醉翁亭记 秋声赋是其代表作。C.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誉。他的诗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着盛唐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8.结合【材料一】判断, “链接一”中宝玉给黛玉起字的方式是(3 分)A.反义相应B.使典用事 C.崇奉宗教 D.景仰前贤9.结合【材料二】 ,说明“链接二”中金大坚所刻图

14、章的“破绽”所在。 (3 分)10.假如你穿越为陶渊明家僮,见到主人时,结合【材料一】 【材料二】的知识,下列称呼最合“礼”的一项是(2 分) A.陶潜 B.陶渊明 C.靖节先生 D.元亮先生11.根据【材料一】 【材料二】 ,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宋代朱熹字元晦, “晦”意为昏暗,与表示光明的“熹”对立,名、字“反义相应” 。B.周瑜字公瑾, “瑜” “瑾”均为美玉,成语“怀瑜握瑾”可证,名字属于“连类相及” 。C.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他的弟子,只应称其字,而不宜直呼其名。D.某三国题材的电视剧中,事于东吴的诸葛瑾命孔明“见过吴主孙权再来叙话” ,失礼。二、阅读

15、下面唐诗,完成 1215 题。共 16 分。二月二日 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 意,更作风檐夜雨声。【注】二月二日:蜀地以此日为踏青节。元亮井,陶潜:“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作者称“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 ,意指难以归隐躬耕。亚夫营:汉代将军周亚夫,曾屯兵于细柳,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 。游人:作者自指。12.盛唐有“大李杜” ,指李白、 ;晚唐有“小李杜” ,指本诗作者和 ,小杜的泊秦淮被清代沈德潜称为“绝唱” 。最后两句是:“, 。 ”(4 分)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首联点明踏青时间地点和印象,虽是冷风,但旭日温暖,到处充满暖洋洋的春意。B “花须”即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柳眼”即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C “万里” “三年” ,表面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抒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D “风檐雨夜声”是写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是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5A “东风日暖”和“闻吹笙” ,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江行踏青的感受。B “无赖”本指人狡狯多诈,此指花开、柳舒实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