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44819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论述类文本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论述类文本阅读(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高中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2.4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 分) 甲、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一 19 题。学术通俗化不是学术娱乐化近些年,学术突然与大众亲近起来。不少具有“学者”身份的人,在电视上以时髦的话语方式,谈先秦诸子,谈三国风云,或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出版界自然也不甘落后,趁机大出这类以浅显易懂而又充满噱头的方式谈论“学术问题”的书。有人对之非议,也有人出而辩护。辩护的理由是:学术的通俗化是必要的,学术走向大众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学术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是极易混淆却又大不

2、相同的两回事。学术研究的目的,最终是要影响社会,影响大众的生活。实际上,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许多常识,当初都是高深的学术观点。抽烟有害,如今尽人皆知,当初却不过是实验室里的结论;人权的意识和观念,在中国也日渐普及,起先却仅仅是象牙塔里的呼声。学术的通俗化,其实一直以各种方式在进行着。过去的学者,是很注重这方面的工作的,他们往往一方面从事很专业很艰深的研究,一方面又致力于将自己专业艰深的成果尽可能向社会普及。这种普及性的著作,也能成为经典。费孝通、萨孟武,都是在学术上颇有造诣的学者,他们都另有多种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行世;至于他们的乡土中国 、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这样的著作,则是在非专业的报刊上发

3、表文章的结集,都是民国时期的“通俗经典” 。在将学术通俗化时,必然要考虑到大众的接受水平,必然要将那些最专业最难懂的部分牺牲掉。但这丝毫不意味着迎合大众、讨好大众。如果说,一个学者,在从事艰深的学术研究时,应该心怀一种神圣感,应该有着对学术的敬畏,那他在从事将学术通俗化的工作时,这种神圣感,这份敬畏之心,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学术通俗化,目的是在教育大众、启迪大众、唤醒大众,仍然是以对大众启蒙为目的。它不是要强化而是要摧毁、改变大众心中某些固有的东西。以这种眼光来看今日学术与大众的“零距离接触” ,称之为学术娱乐化或许更合适。将学术娱乐化的目的,无非是名与利,迎合和讨好大众,就是他们的基本策略。大

4、众最想听什么,听了什么最开心,他们就说什么。而将学术通俗化绝不这样。不妨以萨盂武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为例。在这本通俗性的学术著作中,萨孟武对梁山泊集团予以坚决的批判和否定。他强调,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造反集团,不过是一个“流氓集团” 。他从多方面分析了这种“流氓集团”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指出这种“流氓集团”在中国历史上屡屡起着极其恶劣的作用。这样一种对“梁山好汉”的评说,显然与大众心目中原有的情感观念相冲突。而萨孟武的目的,就是要摧毁改变大众长期以来对“梁山好汉”的仰慕崇拜,就是想清扫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水浒气” 。如果让今天的那些热衷于将学术娱乐化的“学者”来讲水浒传 ,他们决不会这样讲。他们一定

5、会极力歌颂“梁山好汉”的“义”与“勇” ,一定不敢对他们的滥杀无辜、打家劫舍有半句微词。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名与利,他们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迎合社会上的“水浒气” 。为了讨得大众更多的喜爱,也不妨顺便称林冲为“帅哥” ,说李逵是“猛男” 。而大众呢,大众自然乐得合不拢嘴。在这合不拢嘴的过程中,大众身上原有的“水浒气” ,就被进一步强化了。16根据文意,下列对“学术通俗化”的理解,确切的一项是(3 分) ( )A学术走向大众,影响大众的生活,与大众亲近起来,让大众最开心。B将学术专业艰深的成果以“通俗经典”的形式尽可能地向社会普及。C牺牲掉学术著作中那些最专业最难懂的部分,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好恶。D

6、浅显易懂,但与大众心目中原有的情感观念相冲突,不会讨得大众的喜爱。1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如今尽人皆知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常识,都是由当初高深的学术观点,借助学术通俗化方式逐渐普及形成的。B无论是从事艰深的学术研究,还是从事学术通俗化的工作,学者们都应心怀一种神圣和对学术的敬畏。C今日学术与大众的“零距离接触” ,常常以时髦而又充满噱头的话语方式,来解读古今中外的“学术问题” 。D对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水浒气” ,将学术通俗化的学者和将学术娱乐化的学者持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18文中两次例举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各有什么作用?(6 分)答: 19为什么说学术通俗化与学术

7、娱乐化极易混淆?二者有什么不同?(6 分)答: 二、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 分) 甲、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圣火登珠峰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据奥组委透露,让奥林匹克的圣火登上世界最高点珠穆朗玛峰的愿望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火炬手今年将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首次测试攀珠峰。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奥运圣火象征和平与友谊,她的每一次点燃,都会激起人们对奥运精神的憧憬与热爱。而且,如果这个创意真的变成现实,那么其象征意义将远大于其实质意义。而这种象征意义,无疑将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好方式的宏扬与提升,完全可以写进奥林匹克的历

8、史。然而,所有这一切并不意味我们可以不计后果与代价,来让奥林匹克的圣火在珠峰点燃。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到现实的困难,考虑到作为奥运圣火传递这一重大公共事件应该力避争议,考虑到奥运圣火登珠峰,在其实际操作中,是否已经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等现实问题。如果权衡利弊得不偿失的话,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奥运圣火登珠峰的计划再次进行斟酌。众所周知,登山作为一种时尚运动和个人爱好,虽然近年来方兴未艾,但是却一直饱受争议。尤其是自前年北大山鹰社登山队遭遇雪崩,5 名队员不幸遇难事件,更是把这种争议推向了白热化。这一生命的惨剧,引起了公众对于“攀登的意义”的持续追问和深入思考。今年从北坡攀登了珠峰的安德鲁-萨特兰医生

9、说,非官方数字显示,2006 年已经有 15 人攀登珠峰死亡。英国医学期刊的报告称,很多年以来,攀登珠峰的死亡率一直大约是十分之一。至今已经有近 200 人葬身珠峰。珠穆朗玛峰攀登先锋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说:“人的生命远远比攀登珠峰更为重要。”因此,即使准备再充分,即使考虑再周全,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风险仍将很大。毕竟,攀登珠峰的不可抗因素太多了。试想,如果真的发生什么意外,如果真的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要以人的生命为代价,那么,这显然是有违人文奥运之精神与理念的。退一步讲,即使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能够圆满完成,顺利而归,那么这一活动给珠峰造成的环境的伤害,也必将是不可避免的。像这种不容有失的登顶,相

10、信参加协助登顶的人数自然也不在少数,而为了新闻报道和电视直播的需要,各路记者和各行人员,以及大量的物资到时候都将齐聚珠峰,而在这过程中,势必将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势必对珠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轰轰烈烈的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结束后会留下什么呢?又一个官方版的无极?相信每个人都对此不无担忧。注:陈凯歌在云南拍摄无极时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摘自 2007 年 1 月 4 日羊城晚报 ,作者石子砚。有删改)16.就奥运圣火登珠峰一事,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奥运圣火登珠峰计划将于今年启动,火炬手将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首次攀珠峰测试。B奥运圣火登珠峰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

11、好的弘扬与提升,必将写进奥运会的历史。C奥运圣火登珠峰危险重重,自人类首次登顶五十多年来,已有 200 多人不幸遇难。D奥运圣火登珠峰很可能带来大量的生活垃圾,对珠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17.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奥运圣火能在世界之巅点燃,激发人们对和平、友谊等奥运精神憧憬与热爱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质意义。B对奥运圣火登珠峰一事,作者虽然肯定其创意,但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反对的意见,态度诚恳,观点明确。 C作者以北大山鹰社五名队员不幸遇难的事件为例,说明人的生命远比攀登珠峰重要,告诉人们要珍爱生命。D本文采用总分式结构,从两个方面来论证作者的基本观点,其中夹

12、以大量事实数据,思路清晰,说服力强。18.联系全文,理解文章结尾“又一个官方版的无极 ”的含义。 (6 分)答: 19.作者反对圣火登珠峰的原因是什么,试分条概括,并加以说明。 (6 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 分)甲、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重在引领 贵在自觉仲呈祥从去年开始,一部不趋时、不媚俗的被称为“三无”(无女角色、无婚外恋、无明星偶像)的电视剧士兵突击火爆荧屏,并持续到了今年,引发了一种蔚为壮观的社会文化现象:从电视台的文化类谈话节目到大学生论坛,从部队到工厂、机关和社会大众,人们都在议论“许

13、三多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一部文艺作品引发一种波及上亿观众主动参与的社会文化现象,这在当下并不多见、且值得珍视。彪炳人类文艺史册的古希腊喜剧游乐活动,参与者不过数以万计,而今凭着现代传媒优势的电视剧艺术,得到了具有欣赏章回小说和连台本戏剧艺术传统的中国人的青睐。究其原由是历史品位、美学品位使然。这部作品最终社会效益的完美实现,不仅在于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自身的创造,有时也必须靠读者、观众及全社会一起共同创造。惟其如此,重视对一部文艺作品引发的社会文化现象的正确引领,极为重要。譬如如何认识和评价“许三多艺术形象”?如何从这一独特的艺术形象中获取精神营养?这里面有个“引领”课题。我孤陋寡闻,也至少

14、耳闻目睹了几种不同的声音在一家省级卫视面向全国观众的谈话专栏节目中,年轻漂亮的主持人向在场的观众发出这样的提问:“诸位女嘉宾,你愿意嫁给许三多吗?”全场哗然,然后无人应答。稍顷,一位勇敢的时髦女性站起来应对:“我愿意!”主持人追问其由。再答:“第一,许三多憨,不怕苦,我可以叫他玩命挣钱,供我花;第二,许三多实,不怕累,我可以叫他全包家务活,我轻松。 ”答毕,一片笑声,并无辩难。此可谓一种“引领” 。另一种,某大学研究生论坛上,莘莘学子与编剧、导演、制片人对话,探讨“许三多性格”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你一言,我一语,认为其性格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力倡的“抱定宗旨” “自强不息”的因子,又有中国优

15、秀传统文化力倡的“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的因子,且在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军队熔炉中锻造而升华为一种具有当今时代精神和现代人文精神的理想人格,它在一定程度土反映出时代与人民的呼唤和现实社会道德的某种缺失。此可谓又一种引领。两种“引领” ,孰高孰低,不言自明。应当说,盛世文化,乃包容多样的文化。一个成功的典型艺术形象,引发各种社会舆论,不足为怪。但各种舆论与见解的高下是非,确须引领分辨。上面某电视台谈话节目中主持人面对那位年轻女士以庸俗的实惠主义去选择和理解“许三多形象”一言不发、一笑了之好呢,还是与人为善、外柔内刚地引领在场有高见的观众入情入理地加以辩难好呢?我看,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的电视台,还是理应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坚守人类神圣的精神家园,永远不忘胡锦涛同志早已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