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啥不爱和父母说话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44580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为啥不爱和父母说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孩子为啥不爱和父母说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孩子为啥不爱和父母说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孩子为啥不爱和父母说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孩子为啥不爱和父母说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为啥不爱和父母说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孩子为啥不爱和父母说话父母慈爱、儿女孝顺,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样本,这种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是很多人都向往、追求的。然而,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学生学习成绩的高压、独生子女的孤独,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导致很多学生对父母出现“生疏现象”,这在高中学生当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甚至有的独生子女对于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根本不理解,对于父母每天忙于家务、忙于照顾自己更是认为理所当然。学生心态 家长只关心我的学习成绩学生明明(化名)已经一个月没怎么和父母说话了,即使是有一些非说不可的话,也都是草草敷衍了事,让父母非常苦恼。从明明念上初高中开始,父母就显得比他还紧张,为明明的衣食住行忙前忙后,更是天天为他的学

2、习成绩操心。可令父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样“关心备至”,从小性格乖巧的明明却开始跟父母“冷战”起来。明明苦恼地向记者表示,父母有时候根本不了解自己在想什么,平时跟父母说话也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就导致父母对自己的责骂和更加严厉的管教。有时候自己想表达一些对事物的看法,却招致了父母的不屑,认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我最讨厌他们把我当成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整天就知道让我学习,好像我生来就是一个学习机器!”现在的明明面对父母,变得话越来越少,谈起自己与父母的“僵持”,明明表示也很无奈,如果父母不改变教育方法,将继续自己的“冷战”状态。相对性格内敛的明明,学生小强(化名)也出现了同样的状况,小强平

3、时性格风风火火、敢想敢做,深受同学的欢迎。但面对父母,却常常是“沉默寡言”。对于自己不愿与父母沟通的现状,小强也非常苦恼,他表示自己跟同学们谈学习、谈歌星、谈网络、谈影视剧完全可以“畅所欲言”。可和父母说起这些内容来,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有一次,小强和父母刚刚说起一个新出道的歌星,便遭到父母的申斥,认为关心这些事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习成绩。小强介绍,其实自从自己念初中以来,父母突然像变了个人,不像从前那样耐心听自己说话了,也不带自己出去参加任何活动。 “其实我也知道要好好学习了,可是他们越这样,我越感到心里反感,这样我就更不愿意和他们说话了。”家长想法 现在的孩子感情咋这么淡不同年代的人,在

4、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代沟现象”在很多家庭、很多人群中都存在,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这道沟似乎更深了。王女士的儿子今年念高一,她发现孩子从上初中以后和父母的话越来越少,多年来对孩子辛辛苦苦地不断付出、操劳,现在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冷漠、误解。孩子现在和家长很少在一起唠嗑,即使是在家人集中的吃饭时间,孩子也是闷头儿吃喝,家长问什么答什么,自己从来不主动说话,饭后回自己的房间一关门,有时一两个小时也不出来。王女士感觉孩子和家长话越来越少,可是和同学打电话却唠起来没头儿,总是有说不尽的话,说着说着还会开心地笑起来,让她这个当妈的非常羡慕。记者对 20 多名学生的

5、家长进行调查后发现,每个家长都表示自己对孩子的付出太多太多了,现在的孩子比他们小的时候幸福多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反而对家长好像没什么感情。一些家长反映,有时和孩子唠起将来父母年龄大了有关养老的问题,孩子的回答很少有令家长满意的。有的孩子说现在都上敬老院,哪有用孩子养老的;有的孩子说,虽然父母有些行为不合格,但也会帮助父母安度晚年的;还有的孩子竟然认为父母生他养他就是为了给自己养老的孩子们很少2有从亲情出发,主动提出会好好赡养父母的。家长们悲叹,这种“尽义务式”的想法让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情感世界担忧。老师意见 父母要争取和孩子做朋友孩子和家长沟通少、感情淡,原因有多种多样,第三中学高级教师张喜凤认

6、为,家长应该和孩子做“知心朋友”。具有 20 年教学经验的张老师介绍,照比孩子本身来说,家长都是过来人,很多孩子经历过的事家长都经历过,但家长经历过的事孩子们却没有经过,所以家长要想让孩子在情感上走近成年人,家长在情感上要率先走近孩子。首先,家长要跟上“孩子社会”的发展时代。虽然家长们都是从孩子时候过来的,但现在的孩子面对的是先进的网络世界、多彩的娱乐天地,家长要“适应”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为了教育孩子、走近孩子,要主动到孩子的世界中去学习、去接触。比如说经常上上网,看看孩子都喜欢什么东西,带孩子经常看看电视,和孩子寻找共同语言。孩子只有感觉你是朋友了,才会和你有感情、才会和你亲近。我们爱孩子

7、,我们大多只有一个孩子,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仅有爱是不够的,爱也需要技巧和训练。我们渴望自己不仅是情感上深深地爱着孩子,而且确实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帮助。其实交流首先是语言的选择的问题。请看几种案例,相信有同样烦恼的家长即刻可以领悟。1.尊重孩子的特性,接纳他们的负面感受。用“*(物品)是你最喜欢的,失去了它是挺让人难过的。 ”代替“别难过,不就是个*吗?”2.相互尊重是合作的开始,陈述事实,不论断、不评价。用“洗手间的灯还亮着。 ”代替“又不关灯。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总是记不住。 ”3.用描述性的语言及时称赞孩子做对的事情。“屋子打扫得这么干净,走进来让人感觉真舒服。 ”4.有

8、话好好说用建议代替命令用“屋子乱了,有时间收拾一下吧!”代替“把屋子弄这么脏,赶快收拾!你真是个懒虫,简直跟猪一样。 ”可是学一种新的语言,谈何容易。就像我们说了那么多年的母语,但说话可能仍带着口音一样。那些不该说的话,正是我们最耳熟能详、每天不断被重复的。因此,看似简单的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地操练。在实践这些方法的时候,可能我们常常又回到原来的状态“都说多少遍了,你怎么总是丢三落四的!”;“动作快点,真受不了你这么磨蹭!”这样的话仍然会脱口而出。新的语言毕竟不是自然形成的,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改变惯有的说话方式。幸而我们有爱,爱会让我们有耐心的实现转变,愿那种充满爱的智慧的语言能够一天天在我

9、们嘴里变得自然起来,直到成为本能的反应。其次,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反感。从多年的教育得出的结果看,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是家长逼出来的、看出来的,孩子的学习一要有环境氛围,二是孩子有一定的天赋,爱因斯坦只有一个,牛顿也只有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并非不优秀,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某个方面的天分,并非只有提高学习成绩这一条路。3专家观点 家长不要对孩子“无私奉献”独生子女与家长沟通难,双方都有一定的原因,辽宁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主任、心理学副教授杨洪泽认为,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责任,但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只要大家都从误区走出来,沟通起来就会感到是一种享受、一

10、种快乐。家庭误区:爱不是要啥给啥由于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待这惟一的一个孩子可谓倾尽一切不遗余力,吃的、穿的、玩的、用的,要什么供给什么。在孩子的起居饮食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岂不知,这种教育抚养方式给孩子送出的是误导的信号,即让孩子感觉父母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其次,很多家长把对人生的梦想和对未来的希望都压在了孩子身上,自己的全部精力也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结果自己在工作上没有优秀表现,在生活中没有个人爱好,平庸的家长却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也令孩子很难接受。家长永远不要丢失了自己,才能让孩子感觉自己的父母是值得尊重的长辈与朋友。其次,在很多家长对孩子付出后,就认为孩子一切事情都理所当然地

11、要听从家长的,这也是对父母付出的一种回报。岂不知,正是这种让孩子“唯命是从”的误区,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的隔阂越来越大。沟通良方:互相寻找共同点在社会上的人际交往中,不同人的年龄、爱好、观点等等都会不同,即使是成年人互相交往,也存在一些难以沟通的障碍,独生子女和家长沟通难,也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见现象。所以,互相寻找共同点是孩子和家长都应该遵守的“准则”。增强沟通的方式,首先家长要为孩子指导人生,不要设计人生,即不要强迫孩子完全按家长的意愿去做事,家长往往难以接受孩子做的事并非是孩子不应该做的事。其次,家长不要总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要鼓励孩子用个人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会使得孩子在未来受

12、到挫折时能够正确对待。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经验、家长的阅历都是一本读不完、学不尽的知识,孩子主动和家长沟通,对自己积累知识、积累经验都会有很大的益处。请关心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是一位中学生从他们稚嫩的视角,解读父母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也写出了渴望父母能给孩子多一份理解、多一些空间的共同心情。2003 年 8 月 17 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实:父母对一对双胞胎姐妹百般依顺,唯有学习父母管得甚严,从小到大,姐妹俩几乎天天被锁在家里学习。她们只能透过窗户把羡慕与向往的目光投向外面的孩子。那把锁,并没锁住她们的心,反而锁住了原本属于她们的活力,滋长着与日俱增的

13、仇恨。步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以后,她俩显得格格不入。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成了她俩社交的最大阻碍。当与老师或同学发生摩擦时,父母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上几句或者干脆将其转学。第二次中考失利后,父母将其又锁在家里并不予理睬。迷恋上网而又不甘失去自由的姐妹俩,突然觉得只有杀了父母才能拥有自由。于是,一锅红枣粥中隐藏着这样一个杀死父母寻求自由的罪恶阴谋。面对这骇人听闻的事实,我想了好多。我,作为一个中学生,作为一个大人眼中没有陋习的未成年人,我不想为这姐妹俩辩解,因为无论从道德还是法律来说,这一作为,都是令人发指的。可家长的做法又全都合理吗?请听听我们中学生的声音吧!4家长眼中的“好”与“坏”当今这个经济高速

14、发展的时代,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家长不惜花钱,就是要让孩子上名校。在他们眼中,成绩就是一切,成绩是家长区分“坏孩子”与“好孩子”的唯一依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无疑是每个家长的殷切希望。可往往家长只看重学习,而不去重视孩子的素质与能力。在我们身边,“好”“坏”倒置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个品行低劣、素质低下、自私自利而拥有优异成绩的孩子,在许多家长眼中,他就是榜样,就是美谈,就是“名副其实”的“好孩子”。而品行端正,乐于助人,却没有优异成绩的孩子,则会成为家长眼中“一无是处”的“坏孩子”。在父母眼中成绩就是一切,孩子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学习。我理解天下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正确对待孩子的自身发展也很

15、重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又何必强求在一座独木桥上拼命挤呢?许多孩子拥有某方面的天赋,可家长并不让其充分发挥,而是以自我为中心地去“塑造”孩子,非要考大学不可。孩子成长到底选择哪条路?这个问题不是家长标新立异就可决定的,而是孩子的个性所决定。一位大学毕业生爱上了擦皮鞋,于是在街头干起了许多人都认为羞辱的行当。可数年以后,他却成了这行中的顶尖人物,并拥有了世界首个擦鞋公司。找一条适合孩子发展的路,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吧!不要忽略与孩子沟通我想问问,有几个家长可以肯定地说“我完全了解自己孩子”?有几个家长敢说“我常与孩子谈心”?又有几个家长能做到不摆长辈架子与孩子以朋友身份相处呢?

16、许多家长面对心事重重、偷偷写日记、对父母敬而远之的孩子感到头痛;对满口“另类”语言,狂热“追星”而担心;对痴迷网络而又沉默寡言的孩子感到茫然。其实这些表现都是由于对孩子少了一分了解。案例中,双胞胎姐妹从未与父母沟通,导致其抑郁消沉,最后甚至萌发杀害双亲之念。试想,若父母与其进行了沟通,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又怎会造成这样的悲剧呢?我知道,让孩子与父母谈心很难,因为许多父母都是传统的父母,他们对于孩子错误的做法,往往不等弄清原因就噼哩啪啦骂上一通,导致许多孩子都对父母有话不敢言。坦而言之,我自己也很少和父母沟通。因为对他们,我缺少一种信任,我不敢相信他们会理解我,所以只好埋在心里。其实许多未成年人都和我一样,只是他们不会调节,因而有些偏激的行为。可父母也应通过行动,让孩子信任你,与你交谈。多和孩子交流,你就会找到那么多你想知道的答案。也才会让孩子知道自己行为的对与错。给孩子一个空间许多家长都很矛盾,他们不知道,给孩子一定的空间是对还是不对?给,怕孩子因这自由的空间而误入歧途。不给,又怕这枯燥乏味的学习会让孩子变得深沉。不过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