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的产生以及历史意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44241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堂乐歌的产生以及历史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堂乐歌的产生以及历史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堂乐歌的产生以及历史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堂乐歌的产生以及历史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堂乐歌的产生以及历史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堂乐歌的产生以及历史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堂乐歌的产生以及历史意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溪山琴况名词解释以及美学价值:徐上瀛所著,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讲述琴乐表演艺术理论的专著,也是中国音乐美学史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在总结前人琴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古琴表演艺术的 24 个审美范畴,既二十四况价值:将古琴演奏的原则分为二十四况 和、静、清、远、古、淡、恬、逸、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他是研究古代音乐美学的重要文献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地位)1790 年安徽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先后进京,带去二黄腔,汉调艺人 1796 到 1850 年进京,又带去西皮腔,徽调与汉调艺人同台演出,并吸收了昆腔,梆子腔以及当地民间曲调,约在 19 实际 50 到

2、60 年代形成京剧。初期演员 于三胜张二奎陈长庚称为三鼎甲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梅兰芳,陈砚秋,苟慧生,尚小云等使中国戏曲在历史上达到了最高峰。擅长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的戏曲剧种,因形成在北京而成名,演唱时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文场以京胡为主,辅以月琴,京二胡等,武场有鼓板大小锣,钹等昆山腔的产生以及历史地位:又叫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而得名,在明嘉靖以前流传不广后经魏良辅等人加工改进渐扩大影响,以至成为传奇剧最有代表性的声腔。运腔上注意音调的抑扬与表情的细腻,伴奏以笛为主,箫,管,笙,三弦,琵琶,月琴等配合的伴奏乐队。地位:从明代中叶到清前朝,经过许多文人

3、与艺人的不断改进,艺术上达到相当成熟的境地,但由于音乐上过分的缠绵悱恻,唱词文雅难懂,所以在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落。海盐腔:是四大声腔中的最老的声腔,它萌芽于宋元,明代已经广为流传,因出自于浙江海盐而得名。 海盐腔多采用南北通行的 “官语” ,且曲调柔婉细腻,演出时不用弦管,只用锣、鼓、拍板等伴奏。 海盐腔曾对昆山腔影响很大。万历以后,日趋衰落后为昆山腔取代。余姚腔:形成在浙江余姚,明嘉靖时已流传于江苏的常州、润州、扬州、徐州、安徽的池州、太平等地,它的文辞比较通俗,曲文中夹进念白,唱腔简单明快,有时近似吟诵。后被弋阳腔吸收融化合流,以至衰落绝迹。梆子腔:是戏曲音乐板腔体的剧种,它确立了一套相当完

4、整的板腔体戏曲音乐形式,对近 现代戏曲产生了深远影响。梆子腔造成强烈的节奏感,并形成粗犷激昂的音乐风格,与感情激烈的冲突与对比。对深化戏剧性矛盾冲突十分有利,并因而受人喜爱。道情:它渊源于唐代道曲,始于南宋的曲艺,用渔鼓、简板伴奏,宣扬道家思想。明清时与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支流,有陕北道情、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四川竹琴等。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有只唱不说的,唱腔各不相同。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不同表演形式。 走唱: 走唱指的是一些带有歌舞色彩的流动的说唱形式,如安徽的“凤阳花鼓” ,湖北的“三棒鼓” ,四川的“盘子” , “车灯”等。其伴奏乐器多用打击乐器。板诵 板

5、诵是一些没有歌唱性旋律,只是按照一定的节拍, 朗诵有节奏有韵律的诗体故事的一些曲种,如“快板” , “山东快书” ,四川“金钱板”等。 弹词: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南方的板腔性的曲艺,唱词以七言诗赞为主,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和三弦也有增用二胡,四胡协助伴奏的。鼓词:是明代中叶后,与弹词并驾齐驱的,流传于北方的一种说唱艺术,早期以鸿篇巨制为主,后因不在城市书场中演唱,因此在清中叶渐渐兴起“摘唱” “段儿书”的短篇形式大量删减说白,即今广为流传的各种大鼓。牌子曲:又叫清曲,清音,小曲,曲子等,它是继承宋元南北散曲的艺术成就并不断吸取明清民歌小曲发展起来的一种曲牌性的曲艺,有小曲和大曲之分。小曲一般为民间小

6、调,不做单独演唱曲目,大曲结构长大,音调比较婉转,拖腔也多,可以用它为主构成套曲形式杂曲:是指明清的由一些运用富有特色的民间小曲发展而为说唱形式的曲种,大都只用一两个基本曲调反复演唱或者虽有一定数量的曲调,但具体作品中仍然只用个别曲调反复演唱而不连用各种曲牌。琴书:是明清曲艺的一种,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而得名,有时候还增用打击乐器堂鼓,怀鼓伴奏,琴书有说有唱,以唱为主说为辅,均用当地方言。曲调因地而异,坐唱站唱等表演形式,共同的风格特征是优美抒情。弋阳腔:元末起源于江西弋阳。其主要特点是不管弦,只以锣鼓伴奏,并采用民间常用的一唱众合的演唱形式,曲调刚健高亢,句法自由,唱腔灵活,富于口语化。乱弹

7、:明末清初在西北陕甘一带兴起的一种新的戏曲体制,它的总体结构约如传奇,分出没有限制,其最大的特点是创用了板腔体的音乐形式,唱词由七字十字等整齐句式组成,以上下句尾一组,较自由的反复,并做不同的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形成不同的板式。皮黄腔:是乱弹剧的重要声腔之一,他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声腔,原来是各自独立,产生于不同地区,后来合流,常在一出戏中运用,所以称为皮黄腔虞山派:创始人严天池,他在琴艺上从名师承精华,创立了清微淡远,博大和平的琴曲风格,虞山派为中国第一个有代表人物,代表琴谱,理论纲领和地狱特色的琴派。从明到清虞山派主要琴谱有十多种。传奇剧 :(明清戏曲特征及历史地位)元末,元杂剧日益衰微。到元

8、末明初,在南宋时流行的南戏吸收了元杂剧的形式与曲牌,又吸收了明清的民间歌曲、歌舞等艺术成就,并结合各地不同方言、不同民俗,而不断发展与融洽,在成套曲牌连接方面形成一定的规律,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从而确立的一种曲牌体的戏曲体制传奇剧。传奇剧影响较大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 “余姚腔” “弋阳腔” “昆山腔”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弋阳昆山腔” 明清说唱与戏曲的关系:共同点:都是以唱为主。不同点:各具特色,体裁不同,联系:两者相互影响,不断发展。产生过程:说唱音乐形成于唐代成熟于宋代, ,戏曲产生比说唱音乐晚,在元代末期逐渐发展,戏曲的音乐最初是吸收说唱音乐不断发展形成的。明清曲艺的(特征)历史

9、地位:明清曲艺是继承宋元说唱而发展创新的,现存三百多种大多在清代以前就已经形成,从他们的共同点来看,可归纳为弹词,鼓词,道情,琴书,牌子曲,杂曲,走唱,板诵八大类,从音乐形态而言可分曲牌体板腔体与综合体三大类,从说与唱的结合说来,可以归为只唱不说,只说不唱,有说有唱三种情况。曲艺在明清无论是从种类和演唱方式的多样都达到历史的最高峰。明清明间代表乐器的合奏:分为三类,鼓吹,丝竹和清锣鼓。鼓吹,既打击乐器与吹管乐器的合奏,其中曲调多来自戏曲曲牌或者民间小曲,丝竹是弦乐器与吹管乐器的合奏,多演奏民间小曲或古代乐曲,清锣鼓为单纯的打击乐器的合奏,以节奏取胜。具有代表性的有:十番锣鼓,潮州音乐,福建南音

10、,西安鼓乐,辽南鼓吹,山西八大套,和有著名的合奏曲弦索十三套明清明间代表的歌舞:明清时期汉族主要的民间歌舞 1、秧歌 2、采茶 3、花鼓 4、花灯 5、二人转 6、二人台 等。少数民族主要的有 1 木卡姆 2 囊玛 3 锅庄 4 堆谢古琴音乐的发展极其成就:古琴在历代一直为文人所重,到明清之际演奏流派繁多,明代有徐选为为代表的浙派,刘鸿为代表的,张岱为代表的绍兴派,严徵为代表的虞山派,著名琴曲有渔樵问答 秋鸿 伯牙吊子期 平沙落雁 长门怨明清民歌的发展及历史地位:明清民歌继承了历代传统而获得空前发展,尤其在明代中叶以后乡城小曲,山歌,号子等各种民歌兴盛,流传甚广,明清民歌的繁荣,使许多文人热衷

11、于对民歌的参与收集和整理,有挂枝儿 山歌 霓裳续谱等。地位: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广阔,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社会的诅咒,对爱情的渴望,对劳动生活的描述等,都是人民生活的反映,感情的自然流露。学堂乐歌的产生内容以及历史意义:产生:20 世纪初我国在国内新学堂开设乐歌课,教一些新歌当时称乐歌,后来音乐界将这一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等爱国主义的思想。其创作方法主要是采自日本、欧美歌曲曲调,填上新词,也有改曲记词的, 也有少部分是用我国传统的民歌、词调与戏曲曲调配上新词的,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创作歌曲。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12、有沈心工、李叔同和曾志忞等历史意义:1 是近代民主音乐文化的开端,它使集体歌唱这一新新式得到确立和传播 2 普及了简谱介绍五线谱和西方音乐的发展 3 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影响五四运动以后的音乐发展 4 歌曲体裁对其后音乐创作影响很大。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等爱国主义的思想。其创作方法主要是采自日本、欧美歌曲曲调,填上新词,也有改曲记词的, 也有少部分是用我国传统的民歌、词调与戏曲曲调配上新词的,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创作歌曲近代京剧的作家和代表作:代表音乐家有:谭鑫培,周信芳,四大名旦程砚秋,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代表作有周信芳

13、四进土 徐策跑城 文天祥 清风亭 追韩信梅兰芳洛神 嫦娥奔月 黛玉葬花昆曲传习所:1920 年成立昆曲传习所是为挽救昆曲起了一定作用,他是在 1920 年在苏州成立的一个昆曲传习组织,由穆藕初、王鼎成、张紫东创办,聘孙咏 为所长,吴梅为名誉主任,沈月泉、沈斌泉为老师,培养出许多著名的昆曲艺人。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乐团:大同乐会,霄兆国乐社,云和乐社,国乐改进社大同乐会:是五四运动前后我国民族乐器爱好者组织的社团之一,由郑觐文等人于 1920 年在上海发起,活动主要为学习,演奏名族乐器研制民族乐器等,也搞过一些雅乐演奏,抗日战争爆发后,该会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国乐改进社:1927 年 8 月成立于北京

14、,有刘天华等人发起,该社以“改进国乐并谋其普及为主旨”主张“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并提出“把音乐普及到一般群众中”以求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实际活动主要有 1 举行音乐演出 2 出版音乐书刊。左翼音乐运动:左翼音乐家在从从事群众歌咏运动和抗日歌曲创作同时,在 1936 年前后,随着抗日名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左翼音乐战线提出的“国防音乐”是在特殊政治情况下产生的一种音乐,号召全体音乐工作者在“国防音乐”的旗帜下保留个人意见,共同从事音乐救国的工作,共同发动群众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工农革命歌曲:清末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

15、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919 年,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在此过程中,各地张开了群众音乐活动,产生了许多新型歌曲,这些具有革命内容和历史意义的歌曲被称为工农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大多是为了直接配合政治斗争的需要,对当地革命斗争起了促进作用。新秧歌运动:1942 年,在延安开展文艺整风运动后,文艺工作者掀起极盛一时的新秧歌运动,他们从旧秧歌中的“小场子”加上一定情节,创作出有一定人物,场景,与话剧,糅合创造出一种秧歌剧形式。秧歌剧特点:最初秧歌剧剧情比较简单,只有两三个角色,用叙述式的演唱来表达剧情,其主题简单形式短小,后来发展成有较复杂的结构,有分场,人物叫

16、较多的秧歌剧。秧歌剧的形式从简单到复杂音乐由一般演唱民歌逐渐发展,开始塑造人物形象,这为延安的剧作家,作曲家探索发展中国歌剧奠定了基础。明清音乐概况明清歌曲继承了历代传统而获得空前发展,尤其是明代中叶后城乡中的小曲,号子等各种民歌盛行,流传甚广,它的繁荣使许多文人热衷于对民歌参与收集和整理。明清时由于戏曲的发展歌舞已完全失去固有的地位但是民间歌舞却十分丰富多样,少数民族歌舞也很丰富。明清的说唱音乐是继承宋元说唱音乐而发展创新的,从特点上可归为弹词,鼓词,道情,琴书,牌子曲,杂曲走唱版送八大类,就音乐形态而言可分为牌子曲,板腔体,与综合体三大类,以说与唱的结合可分为只说不唱,只唱不说,和有说有唱三种。其中戏曲音乐包括 1 传奇剧,在传奇中影响较大的四大声腔,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 2 乱弹剧中的声腔以梆子腔最为重要,还有皮黄腔,二黄腔,后来西皮和二黄腔进一步发展吸收昆,高,梆子腔在北京形成京剧中华人民共和国音乐概况: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音乐有了极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