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自考西方文论选读部分名词解释题一1.诗画界限论(莱辛的)莱辛认为,造形艺术和诗歌,它们有异中之同,即都要模仿自然;也有同中之异,主要表现在四方面:1.就存在形式说,诗是一种时间艺术,画是一种空间艺术,诗的表现范围要比画广,画适宜于表现美,诗则除了美其他丑、怪、悲、喜、滑稽等均能表现2.就模仿的媒介说,诗用人为的符号,即时间中动作发出的声音;画用自然的符号,即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和色彩3.就模仿的对象说,诗描绘时间中先后持续的事物即动作;画描绘空间中并列的事物即物体4.就追求的效果说,诗求其真,再现人的动作的复杂冲突;画求其美,即姿态和表情上的静穆或静穆的伟大上述诗画各自的特殊规律是相互不能超越的,否则就会招致失败,但这些规律也不是绝对的关键词:诗画---同:模仿自然不同:诗—时间艺术--表现范围广--美、丑均能表现--人为的符号(动作发出的声音)画—空间艺术--表现范围窄--适宜于表现美----自然的符号(形状和色彩)诗—动作(时间中先后持续的事物)--求其真--动作的复杂冲突画—物体(空间中并列的事物)--求其美--姿态和表情上的静穆2.三一律所谓“三一律”,指行动的单一性、时间的单一性和空间的单一性,它在 17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中,是作家必须遵守的铁律,来自 16 世纪《诗学》的意大利注释家之手。
卡斯特尔维屈罗认为只有单一的空间与单一的时间和行动相适应,才能使观众信服三一律对此后的戏剧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3.鲍姆加登的“理性类比”概念“理性类比”是“美学之父” 鲍姆加登于 1739 年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他用“理性类比”肯定了感性的东西,其内容包括:感性洞察力,即洞察相同之点的能力;感性敏锐性,即洞察差别的能力;感性记忆;想像力;感性判断;对类似情况的观察;特殊感觉力理性类比”反映了鲍姆加登把纯粹认识论的美学转到艺术和艺术理论的美学 鲍 姆 加 登 】 ( 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 1714—1762) 又 译 鲍 姆 嘉 通 德国 哲 学 家 、 美 学 家 , 被 称 为 “美 学 之 父 ” 主 要 著 作 有 《 关 于 诗 的 哲 学 默 想 录 》 、 《 美学 》 、 《 形 而 上 学 》 等 在 美 学 史 上 , 鲍 姆 加 登 第 一 次 赋 予 审 美 以 范 畴 的 地 位 , 认 为 审 美 是 感 性 认 识 的 能 力 ,这 种 感 性 理 解 和 创 造 美 , 并 在 艺 术 中 达 到 完 美 。
美 学 即 研 究 感 觉 与 情 感 规 律 的 学 科 , 从此 , “美 学 ”作 为 独 立 学 科 诞 生 美 在 鲍 姆 加 登 那 里 被 定 义 为 感 性 认 识 、 秩 序 和 表 现 的 调 和 他 的 感 性 认 识 包 括 情 感 、直 觉 、 想 象 、 记 忆 完 整 性 是 对 感 性 认 识 的 要 求 ; 秩 序 即 某 种 科 学 规 律 , 是 感 性 认 识 的组 合 , 完 美 性 是 对 秩 序 的 要 求 ; 表 现 包 括 一 切 表 现 手 段 和 表 现 手 法 这 三 者 构 成 整 一 的艺 术 作 品 , 其 中 内 容 的 真 实 、 鲜 明 、 丰 富 、 可 信 、 生 动 , 是 一 件 “美 ”的 艺 术 作 品 的 最重 要 标 准 鲍 姆 加 登 从 主 观 、 客 观 两 方 面 分 析 审 美 与 审 美 对 象 间 的 对 应 关 系 , 认 为 美 的本 质 是 感 官 认 识 到 的 美 , 在 承 认 美 的 客 观 性 的 同 时 , 主 张 美 不 能 离 开 审 美 主 体 的 审 美 活动 。
他 认 为 美 的 完 善 性 在 于 审 美 对 象 的 美 的 素 质 和 主 体 的 审 美 能 力 的 完 善 结 合 , 以“丰 富 ”、 “光 辉 ”、 “伟 大 ”、 “真 ”和 “似 有 理 ”五 要 素 , 揭 示 了 美 的 自 律 性 和 完 整 性 “丰 富 ”用 来 说 明 个 性 的 、 明 了 的 美 ; “光 辉 ”用 来 表 现 生 动 明 晰 的 艺 术 活 力 ; “伟 大 ”即 道 德 性 ,被 他 认 为 是 艺 术 中 必 不 可 少 的 因 素 , 伟 大 即 善 ; “真 ”用 来 表 征 艺 术 作 品 的 又 一 特 征 ,但 他 区 分 了 此 岸 的 真 和 彼 岸 的 真 , 给 艺 术 创 作 留 下 了 余 地 ; “似 有 理 ”, 即 美 的 明 了 和真 使 审 美 主 体 产 生 了 “似 真 ”的 审 美 体 验 鲍 姆 加 登 认 为 美 学 的 使 命 在 于 通 过 具 体 艺 术作 品 和 艺 术 形 式 揭 示 艺 术 创 作 的 一 般 规 律 鲍 姆 加 登 不 仅 使 美 学 独 立 于 其 他 学 科 , 他 将 艺 术 个 性 和 形 象 性 高 扬 起 来 , 影 响了 欧 洲 美 学 由 康 德 至 克 罗 齐 这 一 传 统 流 派 。
4.黑格尔的情境·情节·情致为了实现艺术美的理想,黑格尔探讨了文艺创作的具体问题,如人物、环境、冲突等问题,并且提出和论述了情境、情节、情致这样一些重要概念分别介绍情境、情节、情致5.尼采的日神、酒神论尼采认为悲剧是在日神和酒神这两种至深本质的二元冲突中产生的,日神和酒神是二元对立的两种冲动或精神日神代表着对生命个体的肯定,酒神代表着对生命本原的肯定;日神代表梦的形象世界,酒神代表醉的现实世界;体现日神精神的艺术是造型艺术和史诗,体现酒神精神的艺术是音乐和抒情诗6.巴尔特的代码理论巴尔特在其《S/Z》中分析巴尔扎克的小说《萨拉辛》时提出了关于代码的理论,用 S和 Z 分别代表书中的两位主要人物他认为这篇小说具有自足结构和能指性质,小说中的人物、读者和作者都不过是各种代码,并不具有实体性他主要探讨词汇组合所包含的意义,用五种代码分析文本的能指,释义代码、寓意代码、选择代码、象征代码和文化代码7.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的继承者,他在美学上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个唯物主义命题他是在批判当代的美学思潮,特别是德国唯心主义美学思潮的过程中提出这个命题的。
他对“美是生活”作了这样的解释: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这个命题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恢复了现实的权利;其次:是它揭示了美对生活的依附关系;三是:它在唯心主义美学思想泛滥的情况下,为美学的研究打开了一个突破口8.象征主义的理论主张象征主义的最大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差异性和暧昧性去揭示它们所暗示的事物现象的内在性象征主义的目的在于以主观变形来构成它的作品;把主客观两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是波德莱尔的“普遍相似性”的思想;象征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象征;语言成为象征主义的中心;象征主义还要求诗歌的音乐性和绘画性9.尼采的日神、酒神论尼采认为悲剧是在日神和酒神这两种至深本质的二元冲突中产生的,日神和酒神是二元对立的两种冲动或精神日神代表着对生命个体的肯定,酒神代表着对生命本原的肯定;日神代表梦的形象世界,酒神代表醉的现实世界;体现日神精神的艺术是造型艺术和史诗,体现酒神精神的艺术是音乐和抒情诗10.穆卡洛夫斯基的“主体的移心化”(没有卡落下:移心)传统的艺术主体仅指作家,穆卡洛夫斯基主张多功能艺术主体论,除了作家,艺术品的保护人、商人、检察官、出版家、批评家等都可承担主体的功能,此即所谓“主体的移心化”。
正因为主体不是单元的,是同环境联系的,故穆卡洛夫斯基强调对话,把它作为联系实际的方式11.朗吉弩斯的《论崇高》《论崇高》侧重与内在灵魂的涵养提高,重视作家的心智;列举崇高的五个来源;这五个来源的关系;《论崇高》还提出了美的范畴问题;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标志着一个新的美学范畴的诞生12.柏格森的滑稽论 法国“非理性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柏格森在 1900 年出版的《笑》中收入了论滑稽的意义的三篇文章,他的滑稽论包括形式的滑稽、姿态和动作的滑稽、情景的滑稽、语言的滑稽和性格的滑稽等方面的内容A:1. “否定的美学”(阿多诺的)阿多诺在“法兰克福学派”中是最独特的人,也是“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大体上可以用“否定的美学”来加以概括,主要有三方面:1.反艺术;2.文化工业;3.音乐社会学《西方文论选》孟庆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阿多诺: B:1、 悲剧(亚里士多德的):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净化作用);悲剧成分中,情节是最重要的,人物性格居第二位M: 1、迷狂说或(灵魂回忆说)1、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2、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3、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K:1、《序言》: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主张应从人类的历史发展探讨诗的主题、功能与形式,文艺要反映崇高优美与丑陋滑稽的对照与结合;怪异是重要的审美范畴关键词:雨果--浪漫宣言--历史发展探讨诗---崇高丑陋对照-怪异审美范畴L:1、理念说:(柏拉图)这是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出的文学本体论范畴理念,即真理柏拉图认为现实是对理念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相对于理念,文艺是模仿的模仿,与真理隔着三层,如果说现实生活是理念的影子,则文艺就是影子的影子柏拉图的"理念说" :文艺 模仿现实事物,现实事物模仿理念,因而文艺与真理隔着两层,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F:1、 “法兰克福学派”述评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成果最丰、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从 20 年代末它把哲学与社会学结合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一直关心和追踪每一时期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
他们成就最大影响最广是在哲学和美学领域,代表人物有:本杰明、阿多诺和马尔库塞R:1、 日神精神:日神象征人赋予世界和人生美丽外观的精神本能日神精神是一种梦幻精神,它使人沉浸于梦幻般的审美状态中,从而忘却人生的苦难本质S:1、"诗性智慧"(维柯的)主要内容:首先,维柯认为智慧是实现人的理智和意志的功能,它建立在某种超越精神所启示的关于永恒事物的知识上;其次,他认为诗性智慧是在超自然的信仰感召下的诗人的智慧,这种智慧是人类各种文化发生的根源Z: 1. “主体的移心化” (穆卡洛夫斯基的)传统的艺术主体仅指作家,穆卡洛夫斯基主张多功能艺术主体论,除了作家,艺术品的保护人、商人、检察官、出版家、批评家等都可承担主体的功能,此即所谓“主体的移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