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黑石子生活垃圾场实施性施工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237064 上传时间:2016-12-20 格式:DOC 页数:124 大小:6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北黑石子生活垃圾场实施性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江北黑石子生活垃圾场实施性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江北黑石子生活垃圾场实施性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江北黑石子生活垃圾场实施性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江北黑石子生活垃圾场实施性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北黑石子生活垃圾场实施性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北黑石子生活垃圾场实施性施工方案(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重庆黑石子垃圾处理场渗沥液处理厂土建(合同编号: )施工组织设计编 制: 审 核:技术负责: 总 工:中建一局黑石垃圾处理厂项目部2目 录 编制依据 工程概况 施工总平面布置及说明 施工准备 施工布署 施工计划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措施 施工组织机构及职责 确保工程质量目标及工期的措施 施工技术及安全保证措施 现场文明施工及环保、环卫管理3第一章 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依据设计施工图、相关的国家及市、行业规定、规范,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在我施工单位已施工的类似工程的先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基础上进行编制的。主要考虑如下:1、根据合同文件要求,选择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力量强的施工队伍精心组织施工。

2、2、总结我司在以往类似工程施工中成功的施工经验,加以充分利用,并结合近年来的经验进行提高与改进。3、充分利用本司施工机械、技术力量、物资材料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时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如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破安全规程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轧钢筋射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凝土拌和用水标准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凝土质量控制标准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筋焊接及验收规范。5第二章 程位置和现场交通条件重庆黑石子垃圾处理场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黑石子村和渝北区燕窝村交接处,现

3、有村级公路直通现场,但是雨天材料不能进入施工现场。在场区北侧有一条村级公路,起点从五桂路西南合成制药厂家属区,途经幺店子。终点至渝北区石坪镇,并最终至渝北区两路镇,另在目前设计的 B 路上,也有一条村级公路,经五里坪,至石坪镇,至幺店子。程地质(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江北区溉澜溪街道黑石子村石朝门社,北侧为重庆黑石子垃圾处理场 A 路(正在施工),西侧为垃圾处 理场垃圾坝和渗滤液调蓄池( 已勘察)。场地地理坐标 X=建地为一沟槽,北、东、南三面高,西面低。场地内最高处高程为 口标高为 低处高程为 口高程为 地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2)地质 构造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属龙王洞背斜东翼

4、,岩层呈单斜产出,据场地内基岩露头测产状为倾向 12001300,倾角 500造裂隙 调查如下:310 0400距大于 2m,延伸 2开度 2面平整,无6充填,结合一般,硬性结构面。:210 0800距 2伸小于 2m,裂面闭合,无充填,裂面较粗糙,结合一般,硬性 结 构面。砂、泥岩体属中厚层状结构。(3)地层结 构及岩土工程特征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场地内分布地层为第四系人工杂填土(残坡 积粉质粘土(Q 4cl+中侏罗统沙溪庙组(J 2S)砂,泥岩互 层,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人工 杂填土(Q 4黑褐色,黄褐色等 杂色。由生活垃圾,粘性土及碎块石等组成,硬 质物粒径为 10量约占总质量

5、的 30该层呈松散湿- 湿状,主要分布于居民点范围 ,据调查其填龄大于 ,属人工抛填形成。仅在钻孔 露,层厚 粉质 粘土(Q 4cl+褐黄色。成份较均匀,表层含植物根系和有机质成分,局部含少量风化岩屑,呈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震反应无,稍有光泽。除钻孔 , 其余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为 要分布于农田及斜坡地带。泥岩 (紫红色。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砂 质含量较高。泥质结构,中构造。强风化带岩石风化严重,网状 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较软,岩芯呈碎块状,强风 化层厚度 等风化岩石较完整,岩质较硬,岩芯呈长该层为场地主要岩层。砂岩 (黄褐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 白云母碎片次之,含少量暗色矿物。

6、细粒结构, 钙质胶结,厚 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石破碎,呈碎块状或粉砂状,岩块手捏即碎,强风化层厚度为:;中等风化7带岩芯呈完整长质较硬,锤击声脆,该层呈夹层或透镜体产出,仅在钻孔 露。(4)水文地 质 条件场地内第四系杂填土结构松散,孔隙大,透水性强为透( 含)水层,但分布范围小,层 厚小,蓄水量有限,砂岩裂隙不 发 育,泥岩、粉质粘土,属相 对隔水层。 场地西 侧冲沟切割较深,地势相对较高,大气降水后多形成地表径流向西测冲沟径流排泄,少部分下渗赋存于第四系人工杂填土和基岩强风化带裂隙中,贮水条件 较差。 钻 探施工完毕后对钻孔 号 钻孔深度(m)提水前水位(m)提水后水位(m)提水时间(分钟

7、)48 小时后水位(m)0 6 5 1 3 )地震效 应 及不良地质作用1)地震效应场地内第四系杂填上为软弱土,剪切波速为 140m/s(经验值)。场地内第四系粉质粘土为中软土,剪切波速为 200m/s(经验值)。基岩为坚硬上( 剪切波速大于 500m/s),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判定:8建筑名称 整平后覆盖 层厚度(m) 场地类别地震动反应谱设计特征周期值(s)备注综合用房 5 0 0 0 0 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分,勘察区抗震 设防烈度为 6度,设计地震 动加速度为 计地震分组第一组。2)不良地质怍用经工程地质钻探和测绘表明,场子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及地下采空区

8、等不良地质作用。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评价(1)场地的 稳 定性及适宜性评价通过本次勘察查明了场地范围内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未发现断层、滑坡、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整个场地现状稳定,适宜建筑。(2)工程地 质问题 分析场地整平开挖后,将在场地四周及水解酸化池,集污池,一段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二段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四壁形成人工边坡。边坡稳定性分述如下:91)场 地北 侧人工挖方边坡稳定性评价场地整平开挖后,将在场地北侧(剖面 1置)形成高度 人工挖方边坡。该人工边坡由粉质粘土和砂、泥岩组成。边坡顶部粉质粘土厚度 可塑状,由于基岩面较陡,开挖后易失稳下滑, 设计土层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挡

9、。边坡基岩高度 据裂隙产状及边坡产状要素作赤平极射投影图,由赤平极射投影图可知,北侧边坡坡向与岩层产状大角度相交,与 I 组裂隙正交,与 裂隙呈小角度(15 0)相交,故北侧边坡稳定性受 裂隙控制。按建筑 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录 A 标准判定北侧边坡属类欠稳定型边坡。由于有放坡条件,建议基岩按坡度 1:坡处理,并同时作好防风化处理。结构面内聚力 C=摩擦角 =2202)场 地 东侧人工挖方边坡稳定性评价场地整平开挖后,将在场地东侧(剖面 10置) 形成高度 人工挖方边坡由粉制裁粘土和泥岩组成。边坡顶部粉质粘土厚度 可塑状,由于基岩面较陡,开挖后易失稳下滑,建议土层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档。边坡基岩高度

10、 据裂隙产状及边坡产状要素作赤子极射投影图,由赤平极射投影图可知,东侧边坡坡向与岩层产状倾向相反,与 I 组裂隙呈小角度(25 0)相交,与组裂隙呈大角度(75 0)相交,故东侧边坡稳定性受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附录 A 标准判定东侧边坡属类欠稳定型边坡。建议基岩采用坡率 1:1 放坡处理。3)场 地南 测人工挖方边坡稳定性评价10场地整平开挖后,将在场地南侧(剖面 5置)形成高度 人工边坡由粉质粘土和泥岩组成边坡顶部粉质粘土厚度 可塑状,由于基岩面较陡开挖后易失稳下滑,建 议土层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挡。边坡基岩高度 据裂隙产状及边坡产状要素作赤平极射投影图,由赤平极射投影图可知,南侧边坡坡向与

11、岩层产状大角度相交,与 I 组裂隙正交,与组裂隙倾向相反,故南侧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录 A 标准判定南侧边坡属 I 类稳定型边坡。由于有放坡条件,建议基岩按坡率 1:宽比)放坡处理。4)场 地西 侧人工填方边坡稳定性评价场地整平开挖后,将在西侧(6形成高度 人工填方边坡,污水处理厂西侧边线距渗沥液调蓄池 放坡条件,建议清除地表含有机质成分粘性土,采用坡率 1:坡处理,坡角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挡。5)水解酸化池、集污池,一段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二段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四壁人工填土边坡稳定性评价场地整平开挖后,将在水解酸化池、集污池、一段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二段接触氧化池及

12、沉淀池四壁形成高度 人工边坡。 边坡岩土为填土、粉质粘土和强、中等风化基岩组成,其中边坡填土最大厚度为 污池位置),边坡粉质粘土厚大厚度为 段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位置) ,强、中等风化基岩最大厚度为 段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二段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水解酸化池位置)。11第三章 置依据1、实际地形、地貌2、现场环境3、设计施工图4、施工部署5、建筑工地施工安全标准(9)置原则本着经济合理、现实可行、文明施工的原则进行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布置。通布置该工程施工场地北侧有一村级公路,进场后立即施工场内道路与北侧公路连通,便于各种材料和施工设施可直达现场(雨天不能进入现场)。工临设(具体位置见总平面图)根据现场考察主要以租用民房作为临时设施的办公及工人住房。工场地及设备布置根据工程的构筑物的特征及工程量的大小,为满足整个场区内构筑物混凝土拌制需要,整个现场布置两台 3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