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2014年2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657693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2014年2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2014年2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2014年2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2014年2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2014年2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2014年2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2014年2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一1古代汉语(一) 练习题一一、填空题1、传统的“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许慎对“六书”中“指事”所下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对“假借”的定义是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3、 “鬬”的简体字是 斗 。4、异体字形成的原因有三个:分别是造字方法不同,造字素材不同,偏旁位置不同。5、 “慚”的异体字是慙 6、 左传相传是 春秋 晚期鲁国史官 左丘明 所作,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解释孔丘的 春秋 的,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 体历史著作。7、 “穆公访诸蹇叔”的“诸”是 兼词 词,相当于 之于 。8、 “四体二用”说中的“四体”指的象形、指事、会

2、意、形声。9、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中的“焉”是 兼词 ,相当于 于是 。10、几个具有同一的意义和读音而形体不同的字是 异体字 字。11、六书中“会意”许慎所下的定义是 比类合谊 、 以见指挥 。12、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 ”中“是”是 代词, 词,可译为 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二、概念题古代汉语一21、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2、异体字: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换言之,就是所记的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3、四体二用 :清人戴震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造字法,

3、与汉字结构有关;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4、甲骨文:甲骨文是用刀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所以称作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5、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6、象形: 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许慎的定义:画成其物,随体诘誳,日月是也)7、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因铜器以钟鼎为最多,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8、繁简字: 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着眼于字的笔画的多少对汉字的分类。9、会意:会意是会合几个字类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 (慎的定义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三、释义题1、多行不义,必自毙

4、。毙:倒下 2、余折以御,左轮朱殷。殷:红中带黑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贰:两属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展5、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即:接近、走向6、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外交使节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边邑8、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舍:住宿古代汉语一39、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决:堤坝溃决10、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羹:带汁的肉 11、师进,次于陉。次:临时驻扎12、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陵:大山13、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类似现代的锁钥。14、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池:护城河15、既而大叔命西鄙

5、北鄙贰于己。贰:两属16、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如:到去 17、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官:官职18、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鲜:少。19、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贰:两属2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那个2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其:语气助词,表反诘语气22、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绥:安抚23、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行:行列24、称其仇,不为谄。称:推举四、判定、释义题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其:语气助词,表反诘语气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是:代词,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3、姜氏欲之,焉辟害?焉:代词,哪里4、郤克伤于矢。于:介词,表示被

6、动古代汉语一45、失其所与,不知。与:动词,同盟6、姜氏何厌之有?之:代词,复指;或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7、卻克伤于矢。于:介词,被8、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诸:兼词,之于9、重为之礼而归之。之:代词,他10、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若:连词,表如果 11、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也:语气助词,表停顿1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焉:代词,哪里1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以:连词,把表示目的五、分析题(六书理论分析下列各字的结构)衣 册 令 颖 日 羊 象 本 店 瓜 寸 从 寒 果甘 既 在 刃 众 更 末 衣:象形 册:象形 令:会意 颖:形声 日:象形 羊:象形

7、 象:象形 本:指事 店:形声 瓜:象形 寸:指事 从:会意 寒:会意 果:象形 甘:指事 既:会意 在:形声 刃:指事 众:会意 更:形声 末:指事 六、论述题1、叙述古今字的来源,并举例说明。1、 (1)是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古代汉语一5词义的不断发展,使词由单义变成多义。其中有的词义为适应交际的需要,从母体中分化出来,独立成词。为了相互区别,要求专有字形表达。如奉”是手捧义,分化后写作“捧” ,“奉、捧”古今字。(2)是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汉语中有些词由于意义比较抽象,不好造字,没有自己的书写形式,就借用同音字来表达。疑问代词“何” ,意义抽象,难于描画,就借用担负义的“何”字;

8、担负义的“何”字,让给了代词“何” ,自己用“荷”来表示。2、甲骨文是什么时期的文字?它具有哪些特点?2、答: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 、因去古未远,与原始文字接近,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形象逼真,颇似画面。(2)异体字繁多。因当时只求大体相象,多一笔,简一笔,不求固定画一。(3)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如“牢”(4)款式自由灵活,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随意性较大。如“及”3、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的来源及类别分为几种情况,举例说明。3、答: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换言之,就是所记的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1) 造字方法不同的异体字例: “災” ,

9、从水从火,是会意字。 “烖” ,从火声,是形声字。(2) 造字素材不同的异体字。例:“村” ,从木寸声;“邨” ,从邑屯声。(3) 偏旁位置不同的异体字古代汉语一6例:“期”和“朞” ,4、什么是六书?“六书”说的贡献与不足有哪些?4、答:(1)六书:是汉儒总结出来的四种造字方法和两种用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清人戴震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这是“四体二用说” ,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3)贡献与局限:“六书”这在当时确实是个创造,可以说是古典文字学领域一个丰碑。“六书”说的建立,把人们对字形的感性

10、认识提高到了理性的高度,开辟了科学地认识字形的途径。但由于汉儒接触是秦篆和六国文字,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所以“六书”说并不完善。5、什么叫四体二用?此说的观点和贡献是什么?5、答:1、清代以前,人们迷信“六书” ,认为是六种造字法。直到清人戴震才提出疑义。他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 ” 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2、四体二用说的提出是许慎以后对“六书”说的宝贵贡献,许多文字学家承袭了这一说法。“六书”的前四书是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六书”的后二书是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七、将下面古文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

11、语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为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则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 标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古代汉语一7“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12、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哉?”翻译: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绵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

13、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2、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塗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禅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2、 标点: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塗,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曰:“今者我亡缁衣。 ”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 ”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褝缁也,以褝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翻译:宋国有一个叫澄子的人, (他)丢失了一件黑色的衣服, (他)在路途中寻找。(他)见有一妇人穿着黑色的衣服,就拉住而不放开它,要取她的衣服。

14、(他)说:“现在我丢失了黑色的衣服。 ”那妇人说:“您即使丢失了黑色的衣服,可是这件衣服确实是我自己的啊。 ”澄子说:“你不如快点给我衣服,过去我所丢失的,是纺缁;现在你的衣服,(只是)单衣。拿单衣抵挡纺缁,难道你还没有占便宜吗?”二一、填空题1、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作者无可考。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 西汉 时古代汉语一8期 刘向, 整理过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 12 国,共 33 篇。2、 “闻斯行诸?”中的“诸”是 兼词 词,相当于 之乎 。二、释义题1、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子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 拜访3、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夫病足,曾不能疾走。 ” 趋:小步快走;谢:道歉;疾:快4、犹不改,宣子骤谏。 屡次5、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高举6、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打开7、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 裂8、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圈9、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 任凭10、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屋檐滴水处,屋檐下1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用12、孟尝君就国于薛。 到,走向13、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遊于观之上。 参加14、异乎三子者之撰。 才干15、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他,指丈人16、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