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及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带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657671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化常识及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文化常识及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代文化常识及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代文化常识及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代文化常识及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化常识及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及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带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化常识复习题古代文化常识复习题1、下列哪一部作品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 D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春秋2、在下面几种语境中敬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语境:麻烦别人 请人改文 求人原谅 请人批评A、 打扰 斧正 包涵 指教B、 劳驾 打扰 赐教 斧正C、 包涵 打扰 赐教 指教D、 包涵 打扰 赐教 斧正3 选择题:对下列诗句所表明的节令,按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1).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4).至今不会天中事,

2、应是嫦娥掷与人。A.(3) (1) (2) (4) B.(1)(3)(2)(4) C.(2)(3)(1)(4) D.(4)(3)(1)(2)4、下列地支与其十二生肖配对正确的是( B ) A、子兔 B、 巳蛇 C、 酉猴 D、 申鸡5、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A ) A、口吃 B、好说谎 C、喜欢骂人 D、喜欢无病呻吟 6、 “耳顺”代指什么年纪?( C )A、四十岁 B、五十岁 C、六十岁 D、七十岁7、书画作品中的“四君子”通常指哪四种植物?( A )A、梅兰竹菊 B、梅松竹兰 C、梅荷兰菊 D、梅荷竹菊8 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

3、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按节令的时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 D )1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2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3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4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A 2 4 1 3 B 4 2 1 3 C 1 2 4 3 D 4 2 3 1 9“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指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寒食节 )10.庆阳的香包闻名全国,有人撰写一副对联赞扬它。请从备选项中选择适当的词语,把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备选项:荷露荷月荷

4、风荷香上联:_送爽,_醉客,_沁心,_含情,庆城六月花开好;下联:柳浪迎新,柳色惊人,柳烟迷眼,柳帘幻梦,陇上三春叶透娇。答案:荷风荷香荷露荷月11 根据下列对联所描写的景物特征,按四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1)翡翠屏开槐影茂,鸳鸯池涨藕花香。 (2)红点桃花千朵嫩,青描柳色万枝新。(3)梅试朔风舒骥足,雪呈瑞色映芳樽。(4)丹桂香飘赏心乐事,蟾宫月满美景良辰。A.(2) (1) (4) (3)B.(3) (1) (2) (4)C.(2) (4) (1) (3)D.(4) (1) (2) (3)12 某位老师喜欢用对联来劝慰学生。在学生失意的时候,可送一副对联加以劝解:“ ”意在说明只有遇

5、事做到无我、忘我,才可以免除烦恼;只有经历磨难,才好做人。在学生考试获得好成绩时,可送一副对联加以鼓励:“ ”意在鼓励其以这次为新的起点,下次再取得更好的成绩。某位学生经常早起,晚退。和他交流的时候可用对联:“ ”意在告诉他学习只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才能成功。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做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万丈楼台再起新高。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13 给下列对联归类,依次是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的是 ( B )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死而为何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海

6、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A B C D14 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 ,读一读,指出 A、B 两处的人物是谁。A 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B 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答案】 (1)解析:A:刘四爷,B:虎妞。15(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 1926 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 十 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和 。(2)、 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

7、 、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 , “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 1926 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 10 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 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 , “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综合性学习一、专题性综合例(2010 江苏盐城) 今天是 6 月 16 日(农历五月初五) ,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走近端午(1 )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

8、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 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是: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赛龙舟 传四海情系节日(2 )请描述你所度过的端午节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或一次体验。要求具体生动,情感真切,不超过 60 个字。弘扬传统(3 )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4 )某网站针对上题文字中所说的现象,以“弘

9、扬民族传统文化 ”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请你也设计一条。 (含有一种修辞手法)解题策略:本题围绕节日的文化常识及其相关的人物信息、文化积淀展开,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关注民风民俗、关注传统文化,很好地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综合实践题构题的基本模型是,设置一种生活情境,题干上有一些要求考生设身处地思考的提示语。所以同学们答题时需注意的是,答案开放,但内容要切合题干要求,和此次活动的主题相结合,尤其要注意其中的隐含信息,不能凭空想象,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应对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答题语言要体现自己的见解和主

10、张。参考答案:(1)屈原投江 鼓声阵阵(或:呐喊声声) ( 2)示例:十多个人坐在龙舟之上,随着鼓声的节奏合力划桨,江面上一艘艘龙舟,你追我赶,蔚为壮观。 (赛龙舟的场景) (3)示例 :传统文化教育滞后,宣传倡导不力,部分青少年传统文化意识比较淡薄。(4 )示例:传承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二、知识性综合例(2010 福建泉州) 问题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起名学是一门趣味性与知识性兼有的学问,这学问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元素。现在,让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对名字进行探究,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1 ) 你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名字的字面现象有哪些?(2 )揣摩名字所含意义的类型: (3 )请从以下名字

11、中任选一个,探究其由来及意义。冰心 思惠 弘毅 招娣 金火示例:思惠:因母亲是惠安人,名字中有思念惠安的意思,同时也蕴含着父母对女儿能成长为一个聪明贤惠之人的期望。解题策略:这是一道信息含量较大、探究能力较强的试题,考查面广。要善于调动平时从课本、报刊、聊天等渠道中积累的知识,品味分析,由表及里,探寻规律,依题择法,依境作答。对于名字现象的探究,要善于发散,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然后加以归类比较;对于名字由来及意义的探究,要仿照示例,多从家庭的角度、期许成人成才的角度、报效祖国的角度思考。参考答案:(1)要点提示: 单字的,双字的,多字的。 一般具有性别特征。有通俗的,有文雅的。有地域特征的。

12、(写出两点即可 ) (2 )要点提示:直白的含蓄的纪念性的与风俗有关的 (3)示例一:弘毅,选自 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一语,意思是刚强、勇毅(宽宏、坚毅) ,寄寓了父母的期望树立远大理想,具有坚定的信念。示例二:招娣,巧用谐音,希望能招来一个弟弟,有男有女,家庭生活和谐美满。二、地域性综合例(2010 福建漳州学业质量检测) 综合探究。漳州是闽南历史文化名城,蕴藏宝贵的文化资源。为弘扬漳州民间文化,七年(3)班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和搜集到以下相关材料,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请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八万年前,漳州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生息,唐建州以来,经济和文化日益繁荣。上世纪

13、末,全市共收集金盏和百叶 凌波仙子 九龙江等民间故事传说4000 多篇,创办民间文学小报金盏 。材料二:台湾 2300 万人口中,有 358祖籍漳州。两地流传着阿里山之神吴凤相思树与望夫台 郑成功等漳台关系的故事。材料三:漳州的锦歌、竹马戏、大鼓凉伞、木偶雕刻和剪纸等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布袋木偶戏、芗剧曾多次出国献艺。 (1)请根据以上材料,写出你得到的两条主要信息。 (2 )简述你对漳州谚语的感悟。 (任选一句回答)细汉(少年)偷割瓠(葫芦 ) ,大汉偷牵牛。吃盐确多(比多)你吃米,过桥确多你走路。暗暗困(晚睡觉) ,早早起,米缸常常有剩米。(3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漳州,提高漳州的知名度,请结

14、合材料三的内容,拟一则宣传标语。解题策略:地域性综合题的解答,要看清楚题干要求,有针对性地答题,符合地方特色。对于地方历史文化、名人掌故、名优特产、风土人情等的回答,要准确明了,不能张冠李戴,须抓住体现本地特色的关键信息;对于谚语、俗语的感悟,要能理解其含义,把握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选出最易于表达的一种来答;写标语、提建议时,要满含热爱家乡的情感,歌颂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并遵循简洁明了、形象生动、有鼓动性和号召力的原则来答题。参考答案:(1)示例:漳州民间文学源远流长,文化积淀丰厚。示例:漳州区域色彩浓烈,乡土气息芬芳。示例:漳台民间文学同根同源,相得益彰。 (2)第一句话告诉我们小时候如果有小偷小摸的行为,长大后就容易走上犯罪之路,所以我们从小 要养成良好的 习惯。第二句话告诉我们长辈的经验比年轻人丰富,我 们要虚心听取长辈的意见。第三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勤劳才能发家致富。 (3)示例:赏龙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