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于课本的十八个文言虚词强化训练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657646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取材于课本的十八个文言虚词强化训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取材于课本的十八个文言虚词强化训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取材于课本的十八个文言虚词强化训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取材于课本的十八个文言虚词强化训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取材于课本的十八个文言虚词强化训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取材于课本的十八个文言虚词强化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取材于课本的十八个文言虚词强化训练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取材于课本的十八个文言虚词强化训练题1下列句中“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B/C/D/2下列句子中“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曰:壮士,能复饮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与相同,与相同B 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不同3下列句中“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

2、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4下列各句中“其”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则或咎其欲出者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相同,相同B 相同,不同C相同,相同D不同,相同5下列句中“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视之,形若土狗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天若有情天亦老若属皆且为所虏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君过矣,不若长安

3、君之甚若为佣耕,何富贵也A/B /C/D/ 6下列句中“也”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故曰:“弊在赂秦也!”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B廉者,赵之良将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D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7下列句中“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之一生彘肩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E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8下列“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E使杞子、杨孙

4、、逢孙戍之,乃还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9下列“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C吾攻赵,旦暮且下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F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10下列“所”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B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11下列句中“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不足为外人道也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E为赋新

5、词强说愁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12下列“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于乱石之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谓也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E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F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13下列“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B不如因而厚遇之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4下列“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15下列“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陈涉少时,与人佣耕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E微斯人,吾谁与归F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16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余与四人拥火以入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F是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G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17下列句子中“者”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而记游者甚众

7、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8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强化训练题参考答案1C(转折连词修饰连词顺承连词递进连词)2D(比助词,表疑问语气助词,表揣测语气词尾)3D(A 怎么 B 什么,宾语 C 什么,定语 D 为什么)4B (他的其中的那那其中的他,他们我,自己他,他们)5C(如,像如,像如果如果你们,你像,如及,比得上你)6A(A 助词,表感叹语气 B 助词,表判断语气

8、 C 表停顿 D 助词,表疑问语气)7AE(A 就,承接连词 B 乃,是就是 C 连词,用在对比句中 D 转折连词E 就,承接连词)8ADG(A 才 B 是 C 竟然,却 D才 E 就 F 这样 G 才 H 你的)9CEF(A 将近,几乎 B 暂且,姑且 C 将要,马上 D 尚且 E 将要,马上F 将要,马上)10CD(A 地方 B 助词,与“为”合起来表被动 C 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D 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11CD(A 因为 B 是 C 对,向 D 对,向 E 为了 F 表被动)12Af(A 词尾,的样子 B 之,他 C 哪里 D 兼词,于之 E 语气助词 G词尾,的样子)13ACE(A 于是,就 B 趁机 C 于是,就 D 凭借 E 于是,就 F 通过)14AC(A 被 B 比 C 被 D 引进对象)15DF (A 替 B 连词,和 C 动词,亲附,结交 D 语气助词,表疑问 E 介词,和,跟 F 语气助词,表疑问)16BG (A 目的连词 B 把 C 并列连词 D 顺承连词 E 因为 F 凭借 G 把 H 在)17B (A 判断语气 B的人 C 附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D 判断语气)18BF(A 这 B 助词,提前宾语 C往,到去 D 得 E 取独 F 助词,提前宾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