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核算指标建立的可能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638827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GDP核算指标建立的可能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绿色GDP核算指标建立的可能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绿色GDP核算指标建立的可能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绿色GDP核算指标建立的可能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绿色GDP核算指标建立的可能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GDP核算指标建立的可能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GDP核算指标建立的可能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绿色 GDP 核算的思考我国的G D P 增长率在世界上是瞩目的,在“十五”期间我们的G D P 是平均每年增长8%,远高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但是我们却存在着资源利用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隐性成本,结果造成了现在的能源紧张和环境退化,长此以往,无法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指出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发展的全局,这就为绿色G D P 核算的楔入找到了接口,它的出现不只是一种核算方式的变革,也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并将带动实际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的变革。一、绿色G D P 的涵义(一)现行的GDP核算指标存在的缺陷现行的GDP 核算指标被称为“经济的

2、世界语”,是经过300多年众多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的不断努力而最终在1953 年初步成形的,1968 年和1993 年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又进行了两次重大修改,到目前为止,它是被世界接受的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福利程度的一个最好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和诺得毫斯把GDP 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 衡量一国的社会经济总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之和。它可以用三种方法来衡量,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经济周期以及通货膨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有的社会总福利水平,但

3、是有很多问题它没有反映也来。它没有衡量经济增长方式和代价,不能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不能衡量人们所获得的实际幸福,不能衡量分配公平程度,尤其是不能衡量社会成本即环境代价,所以人们对它的代表性进行反思,如何建立一个新的指标体系能够对环境成本进行正确评价,使人和环境能够进行和谐的发展,半个世界以来人们一直进行探索。(二)绿色GDP的涵义对于绿色GDP ,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提出过准确的、公认的绿色GDP 概念。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许多被我们认为已采用绿色GDP 指标的国家,无论是挪威,还是加拿大、墨西哥,其开展的工作只属于资源与环境核算。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没有

4、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绿色GDP 结果。目前人们一般将联合国的环境和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economic accounting ,简称SEEA) 中的国内生态产出指标EDP(adjusted environmentally domestic product) 称为绿色GDP,它泛指在现有GDP 的基础上 , 扣除资源耗减成本与环境降级成本之后的余额,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以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根据资源耗减成本中的不同资源构成要素和环境降级成本中的不同环境构成要素, 在实际核算时 , 就

5、形成了不同内容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 由此也就形成了反映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绿色 GDP 结构。以资源耗减成本进行扣减得到“经资源耗减调整的绿色GDP”; 以环境防护成本进行扣减得到“经环境防护调整的绿色GDP ”; 以环境退化成本进行扣减得到“经环境退化调整的绿色GDP”。环境成本是环境防护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之和, 环境防护成本代表为维护环境而实际发生的成本 , 环境退化成本体现在环境保护之外应该发生的虚拟成本。在国民经济核算基础上, 得到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GEGDP) = 国内生产总值( GDP) - 固定资产折旧- 自然资源损耗- 环境资源损耗( 环境

6、污染损失)绿色GDP 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经济体的一个核心指标,也是衡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二、实行绿色GDP 核算的必要性建立以绿色G D P 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从S A S 事件之后,我国政府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持续”的发展观,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全面反思,长期以来,我国的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主要是以资源投入型来维持的,走的是“高投入、高排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 的道路,最终引发了资源紧张和污染严重的社会问题。1 环境污染严重目前,世界10大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中,中

7、国占到6 个,中国城市有20% 左右受污染,酸雨每年都在加重,1/3 的中国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 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而另有1/4 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1/3 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公开发表的一份关于“90年代中期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的报告给予了公众一个参考。根据估算,1995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1,875 亿元,占当年GNP 值的3.27%。2资源利用浪费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但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石油进口居世界第二,钢铁、水泥经消耗量居世界首

8、位,铁矿砂的进口量已占世界可贸易量的30%。中国是世界上单位GDP 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是发达国家的3 至4 倍,主要产品能耗比国外平均高4 0。而且资源存量上却存在资源制约,如果石油生产和消费能力维持在目前水平,而同期的资源勘探不能取得重大突破,到2010 年国内石油对保证程度将达不到6 0 % 。而同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45 种矿产只有24种能满足要求,15 种支柱型大宗矿产将有一半出现供给缺口。以上国情决定了中国要实现长期增长,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即实现全面而持续的经济增长,包括经济繁荣,城乡平等,贫困消失,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时,政府确

9、立了“十一五”规划,其中要达到资源比“十五”期间节约五分之一,并提出要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绿色G D P ,把环境和资源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二)是建立新的政绩评价标准的要求把G D P 和为经济增长的核心指标,导致了在地方政绩评价体系中也片面追求地方G D P 经济增长,数字出政绩,政绩出数字,G D P 没有衡量环境和资源代价,结果造成地方环境污染严重和资源浪费严重,不计环境和资源成本的经济增长方式其实质是粗放式经济增长,其最终必受到资源和环境制约,而水污染、大气污染会损害人类的健康,这和经济增长的初衷背道而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完善新的政绩观,

10、即进一步明确“工作实绩”的具体内容,其主要考核标准不仅要包括就业率、最低生活保障率、反映收入分配差别的基尼系数等经济指标,也要包括环境和资源指标。从国际上看,“考核官员的环保责任”已成趋势。从长远看,要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得以统一,我们就要加大力量研究并采用绿色GDP 的衡量指标,将环境成本从经济增长的数值中扣除,形成我们衡量选择政府官员更全面的标准。三、绿色GDP核算的研究状况20世纪80 年代以来,众多国家就绿色核算体系的构建特别是绿色GDP 核算进行了多方位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方法和建议。从检索的文献资料来看,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绿色GDP 的理解主要有三种1. 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1、SNA) 的绿色GDP一种观点认为:绿色GDP是指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核心指标GDP 的基础上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对GDP 指标做出某些修正计算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总量指标,又称生态GDP ,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即:绿色GDP= GDP - 生产中使用的非生产自然资产,或者绿色GDP= (净出口+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净额+固定资产损耗) - 非生产经济资产净耗减-自然资产降级与减少另一种观点认为:绿色GDP是指从GDP 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的剩余国内生产总值。相应的核算公式为:绿色GDP = GDP - (自然资源耗减价值+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的价值)还有观点认为

12、: 应该从投入产出角度将绿色GDP 定义为EDP(国内生态产出) ,其计算公式为:EDP = GDP - 生产资产折旧- 环境投入以此表达一定时期内考虑环境投入后的经济产出。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是:以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核心指标GDP 为基础,扣除GDP 的获得对自然资源、环境所造成的降级与损失。这种绿色GDP 概念包含了一部分资源环境因素,从统计核算的可操作性角度来说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它没考虑如环境预防支出、恢复支出等一些环保性的支出,这虽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已被消耗掉了的,但其影响却并没有从GDP 里扣除,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且这个概念也没有考虑一些社会因素所造成的成本损失,

13、如疾病和公共卫生条件所导致的支出,失业所造成的损失、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教育水平低下导致的损失等,对于这方面因素的忽视可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要使绿色GDP 成为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指标,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信息支持,那么在对GDP 作进一步修订时,就不能仅仅只考虑资源环境的因素。2.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绿色GDP这种界定方法是由雷明提出来的:所谓绿色GDP 是指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或者说是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它是用以衡量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

14、) 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雷明对于绿色GDP 概念的界定,是基于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保持收入水平的可持续性。他的“现有资本资产”是指人造资本资产、人力资本资产和自然资本资产,这与世界银行提出的由“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组要素构成“扩展的财富”概念基本相同。但雷明的“现有资本资产”缺少对“社会资本”因素的考虑,似乎有不足之处。虽然在资源环境问题的考虑上较SNA 基础上界定的绿色GDP 更细致一些,将环境损害预防费用支出(预防支出) 、资源环境恢复费用支出(恢复支出) 、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也考虑进去即:绿色GD

15、P= GDP - 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损失-(预防支出+ 恢复支出+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但没有加上在资源环境得到改善后的收益部分,也是其概念的不足之处。3.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绿色GDP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应该以福利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来界定绿色GDP 的核算方法。由于现行的GDP 中仅仅只反映了经济活动货币化的部分,没有包含那些实际上给人们带来福利的外部经济因素,也没有把那些不利于社会福利增加的外部非经济因素影响如环境污染损失等加以扣除。相反还把一些用来维护环境质量的费用当作国民财富的增加来加以核算,给人们造成了“治理污染能增加产出”的错觉,这是有悖于福利本意的,与可持续发

16、展观更是背道而驰的。于是,一些学者提出了以福利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来界定绿色GDP 的核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定义为:绿色GDP= 现行GDP + 外部经济因素- 外部不经济因素其中最典型的可以引起GDP 增长的外部经济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下经济活动、非市场交易的自给性生产与服务(如非交易的家务劳动) 等。其最终产品的产出增加了社会的实际福利,但是由于它的隐蔽性,这些活动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中并没有被包括进去;二是国民时间资产与闲暇活动等。这也是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它的增加也表明了社会福利整体水平的提高。这种绿色GDP 观点考虑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在衡量可持续发展方面又进了一步,对绿色GDP 核算思想的完善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它提倡将地下经济纳入绿色GDP 核算范围中,由于其自身的隐蔽性,核算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同时,对非市场交易的自给性生产与服务进行核算时,由于其不通过市场而发生,要对其进行准确的价值计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再者,某些外部经济、不经济因素的核算也存在很大的主观性。上述三种关于绿色GDP 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