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异才刘羲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361773 上传时间:2017-07-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晋异才刘羲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晋异才刘羲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晋异才刘羲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晋异才刘羲叟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晋异才刘羲叟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晋异才刘羲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晋异才刘羲叟(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晋异才刘羲叟河阳路侧花应合,天井关头雪未开。会使乡人惊六印。莫羞今日敝裘来。太行横拥巨川回,三晋由来产异才。展墓乘春走步陌,负书拂晓下兰台。 在这首送仲庚归泽州诗中,司马光高度评价了刘羲叟一生,盛赞他为“异才” 。欧阳修甚至把他比之“汉之向(刘向) 、歆(刘歆) 、张衡” 。刘羲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历法学家、数学家、史学家、易学家和工艺大师。他广博的学识,丰富的研究成果,无不令人惊叹。刘羲叟也是从泽州地区走出的第一位鸿儒,是晋城地区的里程碑式人物。勤奋少年刘羲叟(1018 1060) ,字仲庚,泽州县高都镇刘庄村人。他的家乡,坐落在美丽的丹河岸畔,清澈的丹水悠悠从村边流过,村里柳树

2、成荫,槐花飘香。村民的土地分布在丹河东岸的山岭上和西岸的河谷中。只是丹河时发洪水,河上浮桥经常被冲毁,跨河耕作不便。这样村子一分为二,一部分人住河东,叫东刘庄;一部分人居河西,称西刘庄。不过,仍是一个行政村。我们从晋城玉皇庙元代的重修碑中可以看出,当时还是“刘家庄” 。分为两个行政村,大概是元代以后的事情了。宋天禧二年(1018) ,随着一声清亮的婴啼声,刘羲叟初步人间,来到了刘家庄。不知是这儿水土特殊,还是祖上遗传因素,给了他一个聪明的脑子。他自幼聪颖, “强记多识” ,被村人誉为“神童” 。为了儿子的前程,刘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离开世代居住的刘庄,搬到文化底蕴深厚的高都城中居住。那里曾

3、是县、郡、州治所,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城中的居民把文化视作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把子孙的教育当作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勤奋的刘羲叟很快成长起来。 知识是浩瀚的海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刘羲叟象一条鱼儿一样,尽情地在大海中畅游。知识是那样神奇,那样美丽,它象磁石一样把刘羲叟紧紧吸在自己的身边。少年几乎无不涉猎,恨不得把全世界的知识装入自己的脑中。随着年龄的增大和书本知识的积累,刘羲叟渐渐不满足于纸上的东西。他带着无数的疑问离开家园,走向辽阔的世界。在垂棘山腰、珏山山顶、丹河苑谷、莲花洞里、碧落寺中,时时闪现着他的身影。文化聚会的茶楼,术士聊天的风口,儒家论道的讲坛,又多了一个陌生的面孔。

4、在饱学之士面前,刘羲叟只是默默地听着,但偶发一言,无不令人吃惊。他象一只小鸟,羽毛渐渐地丰满起来了,时刻准备着扑向上空,展翅翱翔。喜拜高师天才加勤奋等于成功,这是古今中外无不奉守的信条。但是机遇对于人同样重要。刘羲叟的成就,除了天才和勤奋之外,还得益于他有缘投师于一位高人 被称为“易学大家,象数之祖”的李之才。李之才(?1045) ,字挺之,青社(今山东青州市)人。天圣八年(1030)同进士出身。 宋史李之才传载:他“为人朴且率,自信,无少矫厉。师河南穆修,修性庄严寡合,虽之才亦频在诃怒中,之才事之益谨,卒能受易 。时苏舜钦辈亦从修学易 ,其专授受者惟之才尔。修之易受之种放,放受之陈抟,源流最

5、远,其图书象数变通之妙,秦、汉以来鲜有知者之才器大,难乎识者。 ”李之才的“象学” ,开了宋代卦变说研究的先河。受其影响,苏轼、朱熹、林至等大易学家皆言卦变。在义理之学兴盛的时代,象数易学的卦变成为时人关注的问题,这当然归功于李之才。李之才不仅是位易学大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李之才的弟子很多,最著名的当数邵雍与刘羲叟。邵雍,北宋大儒,与张载、程颢、程颐、周敦颐并称为“北宋五子” 。邵雍少年时胸怀大志,发愤刻苦读书。据宋史邵雍传记载:邵雍“始为学,即坚苦自励,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后来,他为了增长见识,还游学四方,到处寻师问道。回来后,闭门苦读。李之才听说后,主动上门,传授

6、了他河图 、 洛书 、 伏羲八卦等易学秘奥。在高师的指点下,邵雍终于成为风靡遐迩的鸿儒。他以他的先天易数,用元、会、运、世等概念来推算天地的演化和历史的循环,留下了皇极经世 、 观物内外篇等著作共十余万言。在他的传世之作-梅花诗中,惊人地预言了他身后在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演变。当然,和所有预言一样,他采用了很隐诲的语言,并非很容易理解。对后世易学影响很大的铁板神数和梅花心易也都是出于邵雍。后人尊称他为邵子” 。刘羲叟是李之才的第二位得意门生。他为泽州签署判官时,认识了刘羲叟。刘的悟性与勤奋精神征服了李之才。他遂收羲叟为弟子,精心传授其历法、术算之学。 宋书李之才传曰:“泽人刘羲叟从受历法,世称“

7、羲叟历法” ,远出古今上,有杨雄、张衡所未喻者,实之才授之。 ”东都事略儒学传载:“泽人刘羲叟晚出其门,受著历法,亦为名士。 ”刘羲叟从师苦学天文历法,有着现实的考虑。刘羲叟生在农村,常与农民打交道,深知种田的艰辛。人以食为本,庄稼是庄户人家的命根。在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多么渺小和脆弱。这就象一叶扁舟在波浪翻腾的大海中航行,随时都有颠复的可能。庄户人家对天气的关心几乎超过了一切,求神祷雨的迷信活动遍布每一个村落。只是老天不长眼,一点儿也不关心对它顶礼膜拜的人们。如果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增强抗灾能力,那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但天文、历法不同于其它学科,仅靠自己的努力和悟性,学起来是十

8、分艰难的。刘羲叟从小就喜欢研究这方面的学问,只是苦于未遇高人指点,不能得其奥秘。如今有了良师,他异常兴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步入仕途刘羲叟步入仕途,得益于大文豪欧阳修。庆历四年(1044)8月14日,欧阳修被委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 。当时河北的情况很不妙,内乱外患相继发生。欧阳修肩负着平乱、应敌、安民与巡察“河功”的多重任务。这一年,欧阳修足迹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山东五省四十余州郡,史称他“奔走边塞,勤于政务” 。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仍一如既往地不忘发现、举荐人才。庆历五年(1045)闰五月,欧阳修在泽州巡察时,发现了刘羲叟。这位思贤若渴的文豪,不惜长途跋涉的疲劳,兴冲冲赶到高都,

9、在陋巷中寻到了刘羲叟。欧阳修急切要见刘羲叟,有着特殊的原因。他深切地关注着黄河,曾先后三次对黄河进行了考察。黄河泛滥给民众造成的危害,使他刻骨铭心。在各地巡察时,到处寻求治黄之术。在泽州听说了刘羲叟的名字,了解到此人“精算术,兼通大衍诸历,学识渊博,注有司马迁天官书 ,更懂治黄之道,著有洪范灾异之书。 ”他大喜过望,立即来到高都。与之交谈,欧阳修大吃一惊,站在他面前的眉清目秀的小伙子,决不是一个平凡之辈。他立即赶写了举刘羲叟札子 ,文中说:臣昨奉敕,差往河东。伏见泽州进士刘羲叟有纯朴之行, 为乡里所称。博涉经史,明于治乱,其学通天人祸福之际,可与汉人向、歆、张衡、郎觊之徒为比。致之朝廷,可备顾

10、问。伏乞特赐召试。或不如所 举,臣甘当朝典。今取进止。从这篇札子中可以看到,欧阳修对刘羲叟的评价是多么高,甚至拿他与刘向、刘歆、张衡等人比较。刘向、刘歆父子是西汉著名学者、目录学家、文学家、天文历法学家,被誉为“古文鼻祖” 、 “父子星座” 。张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与文学家。欧阳修通过与刘羲叟的接触,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位应得到朝廷重用的旷世之才。他回去后不久,又收到了刘羲叟写的春秋灾异一书,大加称赞,立即写成奏状,再次向朝廷举荐刘羲叟。右臣荐举泽州进士刘羲叟,学通天人祸福之际,如汉向、歆、 张衡、郎顗之比,乞赐召试,升之朝廷,可备顾问。臣今有收得刘羲叟所撰春秋灾异集一册,其辞章精博,学

11、识赅明,议论有出于古今,文字可行于当世,然止是羲叟所学之一端,其学业通博,诘之不可穷屈。其文字一册,臣今谨具进呈。伏望圣慈下两制看详,如有可采,乞早赐召试。谨具状奏闻。 这就是著名的“一札一状” 。令人惊异的是,一贯办事效率“滞沮” “缓怠”的仁宗朝廷,竟然在欧阳修上呈奏状后不到11天,便下达了由刘羲叟为“试大理评事”的委任状。此春秋灾异集 (又名洪范灾异论 )一书,在后来治理黄河灾患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刘羲叟终于走出了封闭的大山,进入繁华的都城,先后做过大理评事、权赵州审事判官、秘书省著作佐郎、崇义院检讨等官职。欧阳修可以说是刘羲叟的又一位恩师。在他日后的成长中,欧阳修给了他不少帮助、关心和

12、教诲。欧阳修在寄题刘著作羲叟家园效圣俞体诗中写道:嘉子治新园,乃在太行谷。山高地苦寒,当树所宜木。群花媚春阳,开落一何速。凛凛心节奇,惟应松与竹。毋栽当暑槿,宁种深秋菊。菊死抱枯枝,槿艳随昏旭。黄杨虽可爱,南土气常燠。未知经雪霜,果自保其绿。颜色苟不衰,始知根性足。此外众草花,徒能悦凡目。千金买姚黄,慎勿同流俗。历法泰斗刘羲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政绩,但在学术研究方面却令世人刮目相看。 宋史刘羲叟传记载刘羲叟“尤长于星历、术数”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言:刘羲叟“星历、数术尤得其要。 ”(曾巩刘羲叟传 )刘羲叟早在高都期间,就写成了刘氏辑历 (亦称刘氏辑术 ) 。其历法被称之为“羲叟历法” 。

13、史书赞其:“羲叟历法 ,远出古今上,有杨雄、张衡所未喻者。 ”宋书刘羲叟的治学精神是十分严谨的,见地也是非常独到的。 钦天历法 “世罕传”记载, “欧阳修尝问于著作佐郎晋城刘羲叟” ,刘说:前世造历者,其法不同,而多差,至唐一行始以天地之中数作大衍历最为精密,后世善治历者皆用其法,惟写分拟数而已。至王朴一能自为一家,朴之历法总曰躔差,为盈缩二历,分月离为迟疾二百四十八限,以考衰杀之渐,以审眺肭而朔望正矣。校赤道九限,更其率数,以步黄道,使日躔有常度。分黄道八节,辨其内外,以睽九道,使月行如循环,而二曜 协矣。观天势之升降,察轨道之斜正,以制食差,而交会密点。测岳台之中晷,以辨二至之日夜,而轨漏

14、实矣。推星行之逆顺伏留。使舒亟有渐,而五纬齐矣。然不能宏深 简 易。而经急是取,至其所长,虽圣人出不能易也。从刘羲叟对欧阳修的一番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天文、星历的研究,是在总结别人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而发展的。 宋史律历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皇祐四年(1052) ,十一月日月食, ”“崇天历”与“古圣历”不一致,皇帝下诏以唐八历及宋四历对照审定。奉旨参加审定的人,几乎都认为崇天历制定的度数密了一点儿,欲作改动。刘羲叟激烈地反对:“崇天历颁行已逾三载,所差无几,怎么能因为稍出差错就轻易改动呢!”他以雄辩的口才和充分的理由说服大家:“古人制定历法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掌握节令。古人制定的历法,也是在不断总

15、结,不断实践中逐步完善的。我们在古人研究基础上制定的历法,毕竟是一种前进了的东西,两者没有必要完全吻合,辰刻出现的差异,未必是历法的问题,也可能是我们校检的问题。 ”众人见他讲得有理,于是“从刘羲叟言,复用崇天历。 ”后来,天文学家周琮、沈括等人对崇天历作过改动,但都失败了。这时他们才真正相信刘羲叟之言是对的。长历是刘羲叟编制的一部从战国到五代的万年历谱,它大体上依据各个时期的通行历法,按年月日依次编朔闰,抵牾之处则照实际情况略加调整。当时历学首推刘羲叟为第一,他为同时期人所推重, “皆遵用之” 。北宋易学大师邵雍,以毕生精力经营皇极经世 ,其书亦采用长历 。2000年11月9日, “夏商周断

16、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 。它代表了年代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易学研究家郭彧对皇极经世与夏商周年表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邵雍于九百多年前能推出较今日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更为详细的历史年表,当有今日见不到的文献依据。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今日清华大学出版发行的黄金书屋光碟中的中国历代纪年表与中国历代帝王年表 ,又与邵雍所推年表几乎完全相同。 ”因此, “明确邵雍所推历代帝王年表的来龙去脉,对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夏商周年表 ,可能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此亦可证刘羲叟长历之功力。 (郭彧 与 )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使用的也是刘羲叟的历法。我国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注通鉴周纪一说:“皇极经世书不能违彝叟历。及其来居于洛,而温公亦奉祠以书局在洛,相过从稔,又夙所敬者也。余意其讲明之间必尝及此,而决于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