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特辑——现代文阅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612766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19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特辑——现代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高考语文复习特辑——现代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高考语文复习特辑——现代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高考语文复习特辑——现代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高考语文复习特辑——现代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特辑——现代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特辑——现代文阅读(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上)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返回2001 年高考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总要求有一个重大变化:将“能阅读一般社科类、科技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改为“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这个变化表明,现代文阅读的范围有所扩大,因为“自然科学类文章”不仅包括对科技发明成果的介绍,而且还包括对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阐释;这个变化还表明,现代文阅读考查分为两类类为考查逻辑思维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 ,另一类为考查形象思维的“文学作品” 。关于现代文阅读的材料, 考试说明明确提出是“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所谓“社会科学类”的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

2、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例如:1989 年所选王瑶先生纪念朱自清先生的论文、1994 年所选钱钟书先生中国诗与中国画(片断)等均为文艺学方面的文章;1990 年所选三位专家在某次座谈会上的发言、1993 年所选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论文、1995年吕叔湘先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的节录和 1999 年所选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等都属于教育学方面的文章;1988 年所选的文化树是文化学方面的文章;2001 年所选的铜奔马正名则是关于考古学方面的文章。所谓“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

3、及天文学、地质学、医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文章。1986 年所选的关于哺乳鸟的文章就是一篇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说文。从 1992 年起每年都有的一篇短现代文(如中微子、生物降解、四角龙、外星人、造纸厂、颅脑与肠脑、转基因作物、冬眠、减慢光速等)也都属于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文学作品”则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例如:1991 年所选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 、1993 年六省市所选的青菜 、1996 年所选爱尔兰作家萧伯纳的贝多芬之谜 、1998 年所选宗璞的报秋 、2000 年所选鲍昌的长城 、2001 年所选美国作家莫利的门 、2002 年所选林非的话说知音 、2003 年所选

4、作家柯灵的乡土情结都属于散文;1991 年三南题所选的水乡行则是一首诗歌。 考试说明提出的这些阅读材料完全涵盖了中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过的各类常见的文学体裁。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与听、说、写作相比较,它有其独特之处,即它要求能准确而迅速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有效的信息。阅读能力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所以现代文阅读测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高考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核主要涉及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三大方面。本节梳理现代文阅读的第一个重要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顾名思义,它们应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例如:(1)与文段的中心乃至整

5、篇文章的主旨直接相关的词语;(2)运用修辞格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的词语等。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地理解这些词语,那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材料,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衡量阅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志。“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重点是理解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词的多义现象对思想表达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使语言丰富多彩,但也会给阅读者带来一些不便。词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出现的,一般总要跟其他词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某种意思。因此,对于词的多义现象,阅读时务必

6、紧密联系它的上下文去揣摩、体会。有了上下文,就可以肯定它表达的是哪种意义。所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读懂文章的前提,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一般地说,高考试题测试的词语的含义是在文章中的具体义项。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难点是对那些兼有多种作用词语的理解。分析时,要尽量从多方面去考虑,如 2001 年试题中对于“开门” 、 “关门”的解说。首先应该明确这两个词语与文章的主旨有直接的关联,并由此将解题点放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通观全文后才能解答。再如 1998 年的试题报秋中对于加点词“便” 、 “领取”的作用的分析,题于中特别指出了这两个词出现的次数6 个“便” 、5 个“领取” ,这意味着出题者强

7、调这两个问在文中分别连续使用的表达效果。因此,解答这道题时,除了表述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外,还应关注它们在写作技巧上的作用。 “便”的浯法功能通常是连接词或句子,起承接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它不仅连续出现了 6 次,而且后 4 次连接得非常紧。作者没有使川标点,每个“便”字的后面又都跟着一个节气。再看第一段的内容,写的正是作者因时光飞逝而心惊。于是, “便”的作用就好理解了: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飞逝,“领取”出现在文章最后一段。很容易想到它与文章主旨打一定关系,因为散文的主题常常在不断地铺垫渲染之后,在文章结尾的语句中显露出来。5 个“领取”连用,形成了排比句,解题时一

8、定要考虑排比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以“增强语势”来简单概括所有排比的作用,应该针对文章具体分析。看看“领取”后的宾语:从秋、冬到四季到生活,内容不断扩大。结合作者对于“领取而今现在”的感悟, “领取”的作用也就概括出来了: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的作用。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返回2003 年考试说明将“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改为“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删去了“解释” ,加上了“含意” ,这意味着强调对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考查。所谓“重要句子” ,是指那些对文意表达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如果读者不能正确地理解这些句子的含意,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纵观近几年高考

9、试题, “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2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3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4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5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例如,在理解“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时,只有先理清脉络,才能把握文意。例如 1986 年试卷中第 l0 题第 2 小题,原文是:“这一学说认为(a),鸟类和哺乳动物并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b)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

10、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哺乳鸟 。 ”题目为:在画线句子中,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各是什么?这是一个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句中有两个“认为” ,(a)所认定的是“鸟类和哺乳动物祖先哺乳鸟” 这一大段话的全部内容,而(b)所认定的只是“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这一点。如果不能理清这一复杂的句子并作出正确的解释,那就显然无法掌握加德纳的学说,也就难以真正把握这整段文章的意思。又如,1995 年试卷中的第 21 题:21 “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的意思是()。A不知道已经接收到的讯号有没有电波源。B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C不能确定电波发出的源头已

11、经接收到了讯号。D已接到讯号但没有发现电波源的特征。我们只要对“未发现”这句话的脉络稍加分析就可以清楚, “他们”没有发现“电波源” ,而这“电波源”发出的讯号却是已被“他们”接收到的,即“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为“电波源”的定语,它们一起又充当了“未发现”的宾语。所以,可以断定 B 是正确项。又如,对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更需要仔细领会,才能正确理解,进而方能更好地理解文意。例如 1992 年“三南”试卷第 29 题:29 “如果没有开普勒,第谷的辛勤积累也许会成为一堆废纸;反过来,没有第谷,也根本不会有开普勒的卓越成就。 ”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A第谷三十年的

12、工作比开普勒的贡献更为显著。B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突出全文观点。C见识是极重要的,但必须以知识和能力作为基础。D强调理论的重要性,突出全文观点。要解答这道试题,必须结合上文,不仅要了解开普勒、第谷是什么样的人,分别做了些什么,还要找出与本题有关的文句(“就这样,第谷的精确观察与开普勒的深刻研究相结合,引导到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这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范例”)才能理解到作者说这句话的用意,选出正确的答案 C。关于文学作品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要把重点放在兼具几种作用的重要句子上。例如,报秋的第 27 题, “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个句子就具有很强的提示性。试题要求分析句子所描写的心理活动产生

13、的原因,正是要求考生理解它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这句话有铺垫的作用,与文章最后作者“领取而今现在”的感悟相对应。作者最初因“没几天便立秋”而“一惊” ,既而因“收获的季节两手空空”而“怅然” ,最后却因“领取而今现在”而“悠然自得” 。 门的第 23 题主要考查句子与文段内容的关系,要求解说的三个句子都具有较强的概括性,而对它们的解释必须结合它们所在段落的内容。第 22 题则是对文章中“门”的象征义有分析才能解答的。做这样的题,不仅要结合句子所在的段落,更要结合整篇文章的内容。文章中不止一次谈到“门的隐秘性” ,这也正是这道题的解题关键。作者之所以认为玻璃门不是门,正是因为玻璃门不具备“隐秘性”

14、。完成阅读题的基本原则是: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文章的任何语句都是文章的一部分,都对文意的表达起到不同的作用。脱离文章来读这些词句,就割裂了它们与文章的联系,在理解上难免不出现偏差。此外,客观选择题中错误选项的设计常常是利用了这一点。常见的错误,如以偏赅全、随意引申、将两个事物(人)强加关系、无中生有等,往往都是断章取义的结果。例如, 报秋第 30 题的 B、D、F 三项, 长城第 24 题的 C、D、E 三项,门第 24 题的 A、D、E 三项都属于这种情况。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返回“分析综合”一般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主观试题,难度就更大一些。现代文阅读的分析综合能力考查包括五条

15、要求。其中“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2003 年考试说明将原来的“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改为“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虽然只换了一个词,但表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提出了更高要求,预示着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将更注重对学生获取、加工信息能力的考查,这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其实, “整合”从某种角度看就是“概括、重组、融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

16、定向阅读的主要目的和主要方法,它与传统的“精读”有很大区别。换句话说,抓住了文章中的信息,也就找到了试题的答案。语境中的信息既可以是一些重要的词语,也可以是关键句、关键语段等。学会筛选信息,掌握相关的方法、方式,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是信息的载体。阅读文章,往往不需要百分之百地吸收它所负载的信息,而需要根据阅读目的准确而迅速地从文章中辨别并筛选有关重要信息,这就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到文章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有: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知识在阅读(尤其是在学习性阅读)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例如1984 年阅读试题所节选的文章,内容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进程的,那么,在读文章第一段时,明确作者所说的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名称,当然具有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