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23语言文字运用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3612173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23语言文字运用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23语言文字运用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23语言文字运用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23语言文字运用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23语言文字运用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23语言文字运用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23语言文字运用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训练二十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24 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敞篷缘份显像管破天荒 要言不烦 卓而不群B刍形 急躁 兑奖券歇后语 唇枪舌剑 呕心沥血C修茸 影碟 协奏曲捅娄子 挑肥拣瘦 不计其数D造型 翔实 抱不平螺丝钉 崭露头角 尚方宝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今后,无论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生活中遇到什么苦难,我一定鼎力相助。B复旦大学医学研究生林某毒杀舍友事件震惊全国。有人认为林某身为学医者,却不求仁心仁术,泯灭人性,罪不容诛。C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个别商家趁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之机哄

2、抬物价,欺骗广大消费者,这是不容置喙的事实。D菏泽牡丹,其花色五花八门,花型千变万化。其主要花色为粉、红(含紫红)、紫、蓝、黄、白、黑、绿、复色九大色系。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郭川驾驶“青岛号”无动力帆船,经过 137 天的艰苦航行,创造了 40 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环球航行第一人。B2013 年,全球超过 150 个国家和地区的 7000 多座城市参与世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共有 127 个城市加入该活动。C人口老龄化加剧,给“未富先老”的中国带来巨大考验和压力,健全和改善“积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的制度和服务体系刻

3、不容缓。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4下面是苏雪林对沈从文作品的评价,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 40 个字)(5 分)他的作品却不是毫无理想的。不过他这理想好像还没有成为系统,又没有明目张胆替自己鼓吹,所以有许多读者不大觉得,我现在不妨冒昧地替他拈了出来。这理想是什么?我看就是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入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年青起来,好在廿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权利。答:_5欣赏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2(1)请简要描述画面内容。(4

4、分)答:_(2)请用简明的文字揭示漫画的寓意。(2 分)答:_6高三了,一位老师对工作很负责,教学水平也很高,只是有时作业布置得太多,部分同学因此对他有意见。假如你是本班班长,该怎样向这位老师反映同学们的意见?该怎样做好同学们的工作?要求:符合情境,语言得体,富有说服力。(4 分)(1)你对该老师说:_(2分)(2)你对同学们说:_(2分)3二、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中华国学最突出的核心价值或理论价值是它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其具体表现为始终彻底地从一种伦理化的人文世界观立场看待世界和人生,追求“人” “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

5、中,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普世关怀和人文实践精神。国学中的“人文”一词,早在周易中就已出现。 易传在解释贲卦的卦义时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产生自然界的“天文”现象;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根据天文,可以察知自然界阴阳寒暑、风霜雨雪等天时的变化;根据人文,可以改变人性气质、风俗环境等社会条件,从而使整个社会趋于良善。可见,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标示“天文” “地文” “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

6、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文采,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天地,也不同于草木鸟兽。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这里, “亦且有义”四字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 “鬼文” “权文” “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在论语中,有一段

7、子路求教孔子的故事,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完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这里的“文之以礼乐” ,即是强调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不能把儒家的道德关怀仅仅限制在伦理或政治领域,其更重要的意义乃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所谓“主体性”或“本体存在” ,皆指人的道德自觉。用孟子的话说便是人皆有“四心”(或“四德”),因此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是道德自觉;而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又是儒家的仁爱学说。 论语一书中, “仁”字出现了一百七十多次,即可说明孔子对“仁”的

8、重视。孔子以“仁”界定“人” ,即是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又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把“爱人”作为人的基本品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再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达到“爱亲则继其爱人” “孝之放爱天下之民”等社会效果。孟子发挥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又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认为孔子所谓“仁” ,乃是仁者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因此“仁”必须是自觉的而“非由外铄” ,这样才能由“不忍人之心” ,发展为“不忍人之政” ,以仁德之心施仁政于百姓,使天下之穷民(鳏寡孤独等无依无靠的人)而无告者皆有所养,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选自 2013

9、 年第 5 期社会科学论坛 ,略有删改)7下列对国学中的“人文”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我们国学中的“人文”一词,这在周易中可以找到最有力的证据。B “人文”一词在国学中可以用来标示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与“天文” “地文” “物文”等的本质区别。C. “人文”既不属于自然之文,也不属于人类所特有的社会之文,而是以道德自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4D. “人文”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以礼乐道德为主要内容。8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中华国学最突出的核心价值或理论价值是它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与

10、最后一段形成并列。B第二段论述中国早就有“人文”一词,意思是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C第三段通过与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对比,重点论述了人文的内涵,比第二段推进了一层。D第四段着重论述中华国学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从一种伦理化的人文世界观立场看待世界和人生,追求“人” “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引用孔子、孟子、荀子的话来说明仁爱、礼乐道德,这些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中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B仁爱学说是构成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其内涵已经超越伦理或政治领域。C儒家的仁爱思

11、想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推己及人,从仁德到仁政,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D孔子“文之以礼乐”的思想,强调了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家的人文关怀。5训练二十三1D解析 A. “缘份”应为“缘分” 、 “卓而不群”应为“卓尔不群” ,B. “刍形”应为“雏形” ;C.“修茸”应为“修葺” 。2B解析 B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A.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谦敬不分。C.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应用“不容置疑” 。属于望文生义。D.五花八门: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化多端。此处用“丰富多彩”比较妥当。3A解析 B 项, “参与熄灯活动”与“取得了快速发展”句式杂糅;C 项,“健全和改善”与“制度和服务体系”搭配不当,且“健全和改善”的语序不当;D 项,主客体倒置,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 。4答案 沈从文作品有着零散(或:不成系统)、隐晦(或:含蓄)、希望借文字使颓废的中华民族充满活力的文学理想。(“零散” “隐晦” “借文字” “充满活力” “理想”各 1分)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要一步步地理清文段的思路,本类型题的答题格式一般为“谁怎么样。 ”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