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611442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本专题集中的成语多为近年高考和各地模拟考试中已出现的成语,少数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易误用、高考或模拟试题尚未考查的。 “浅说”内容一般包括释义、例证、关键点解说三部分。成语后加“”者是近十五年来高考曾考查过的,词条后注有考查年份。正文后附有词条索引,以便查阅。 释义及例证,多出自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 商务印书馆 1989 年 8 月版) 新华成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02 年 1 月版) 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 (长春出版社 2003 年 5 月版) 现代汉语词

2、典 (商务印书馆 1996 年 7 月修订版) 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 年 1 月音序本版) 辞源 (商务印书馆 1988 年 7 月合订本版) 。中有抵牾处,比照之后,多以辞海辞源为最后凭依。 成语辨析 (倪宝元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 年 10 月版) 咬文嚼字杂志(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5-2004)有丰富的材料、精当的辨析,本专题集也多有采用。例证或重源流,或重文学性,或重影响力;重视近代、现当代作家、学者的词语使用。关键点的解说、提示或探究,据不同情形多加“董按”或“注”字样。本专题集的初衷之一,是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略知其所以然,故“浅说”内容有不惮其烦处。学生诚能对

3、所举例证细加揣摩,则于语文素养之提升不无裨益,非唯成语专题复习之用。1, 心领神会。先看一个例子:“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 ”(朱光潜谈美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这个句子当中的“心领神会” ,从语法角度来看用得是错误的。 “心领神会”是不及物的动词性短语,不能跟宾语,即不能带动作行为的对象。汉语中,这类词语不少,如:侃侃而谈、津津乐道、无人问津、斤斤计较、精打细算、喜闻乐见、嬉笑怒骂、生死攸关、夸夸其谈、不屑一顾 、浑然不觉、不可理喻、漠不关心、视而不见、家喻户晓、出奇制胜、洗耳恭听、耳闻目睹这些词语之所以会被用错,多是因为大家

4、把整个词语的用法等同于该词语的末一字或末两字了,如“谈”可带宾语,就以为“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也可带宾语。2, 从长计议。慢慢商量、不急于做出决定,目的是考虑得更全面、更周详。现在人多误用为“从长远考虑” 。茅盾虹之四:还是暂且实行你的“现在主义”罢!明年暑假时我一定回川,那时我们再从长计议。2004 北京卷尝考查。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3, 一文不名。“名”:占有。一文钱都不占有,形容极贫困。只用于人,因为只有人才有穷不穷的问题。刘绍棠村妇卷一:腰里一文不名,借钱四处碰壁,便兔子也吃窝边草,到亲

5、戚熟人那里坑骗。2004 北京卷尝考查。4, 一文不值。 “值”:价值。连一文钱的价值都没有;形容毫无价值,也形容地位卑微、受人鄙视。常用于物,也用于人;因为人、物都有价值的判断问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20回:只要李家把那田的水源断了,那时一文不值,不怕他不卖。5, 文不加点。“点”:古人在字的右上角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不用涂改一气写成。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成熟。语出祢衡鹦鹉赋: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又如,岑参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2004 北京卷尝考查。6,不刊之论。“刊”:削除,删改。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削掉。 “论”:言

6、论,学说,论点。全词指不可改动的、不会磨灭的、正确无比的精辟言论。褒义。董按:该成语另有结构相同之一系列短语。如:不刊之典(著作、典籍) ,不刊之作(笔墨、作品) ,不刊之训(教导、训诫之语) ,不刊之则(规则、法则)今人多把“不刊之论”中的“不刊”等同于“不堪” ,误。 “不堪” ,多表消极意义,多用于不好的方面,较少作定语;如:不堪入目,狼狈不堪,这人太不堪了。 “不易之论” (不可更改的正确言论)或“的论”可视为其近义词。1993 全国卷尝考查。7, 诛心之论。 “诛” ,有“谴责” “揭穿”意。谴责他人真正用心的言论,后多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多用作褒义。清代魏源书明史藁二:若非礼亲王

7、诛心之论,乌能动史臣之肺腑哉!巴金随想录86:诛心之论,痛快淋漓,使高宗读之,亦当汗下。8, 名噪一时。名声很响,在一个时期内尽人皆知。 “噪”:广为传扬。董按:该词大约为中性词时居多。尝有复习资料以之为贬义词,恐无充分证据。2004 年北京卷高考题第 4 题 D 项:早在 30 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原答案认为该成语使用正确即为明证。又按:“梦之音”疑为“梦之谷”之误, 梦之谷为著名作家、学者萧乾之唯一长篇小说。 梦之音则未之闻。2004 年杭州市第三次模拟题为:早在 30 年代,萧乾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9,

8、火中取栗。冒风险替别人出力,自己吃了苦头上了当,得不到一点好处。王火战争和人(一)卷三:听说你在家里闭门不出,写文章准备大骂汪先生,我窃以为不可。你要慎重三思,何必为人火中取栗?(董按:“我窃以为”有赘余之嫌)1998 全国卷、2004 全国(海南等)卷尝考查。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0, 相濡以沫。喻在困境之中以微薄的力量互相救助。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六:爹爹早就死了,妈妈带着他们三个,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什么苦都吃过了。2004

9、湖北卷、2004 全国(甘肃)卷尝考查11,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语本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亦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董按:从众多用例来看, “相依为命”的主语往往是两个人(或两者) ,而且属于弱势群体中人,而且多处在困境之中。也指依靠别人或某种事物维持生活。如清代赵翼哭铁骡:昂藏五尺高,气压马万匹相依互为命,汝足即我膝。12, 九牛一毛。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董按:类“沧海一粟”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喻人或物在无限广大之中所占比重非常小。 ) ,两成语都由两部分组成,两部分都有对比之意,都有后者难与前者相比之意。2004 全国(吉林等

10、)卷尝考查。13, 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而收效大。 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冰心三寄小读者三:早晨头脑最清醒,做起作业来,往往事半功倍。董按:反义词“事倍功半”2004 全国(吉林)卷尝考查:形容费力大而收效小。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现在下面支部里各类问题很多,你如果一一用手工业的方法去解决,那是事半功倍的。14, 差强人意。“差”:音 ch,尚,略,稍微。 (董按:一说相当于“很、甚” ) “强”:音qing,振奋。整个成语是“ 虽然不太好,但尚能使人满意”的意思。既不能理解为“太差” ,也不能曲解为“强人所难” 。1993 全

11、国卷、2002 春招全国卷、2004 全国(安徽等)卷、2004 湖北卷尝考查。15, 耿耿于怀。“耿耿”:形容有所系念。表示某件事(董按:多为憾事,包括对别人或对自己某一做法的不满,对无能为力之事的遗憾)存在心头,不能忘怀。金声与谭友夏:惟学问一事,耿耿于怀,恨不得胜师良友,日亲时接,以此亦欲见翁兄,一罄区区之意。贾平凹祭父:在那苦难的两年里,父亲耿耿于怀的是他蒙受的冤屈,几乎过三天五天就要我写一分翻案材料寄出。2004 天津尝考查。16,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长物”:多余的东西。 老残游记二集五回:德夫人走到他屋里看看,原来不过一张炕,一个书桌,一架书而已,别无长

12、物。梁实秋雅舍小品廉:汉末有一位郁林太守陆绩,罢官之后泛海归姑苏家乡,两袖清风,别无长物,惟一空舟,恐有覆舟之虞,乃载一巨石镇之。2004 浙江卷尝考查。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7,春意阑珊。“阑珊”:将尽,衰落。该词意即春天将尽。 (2004 辽宁卷)董按:“春意盎然” (春意十分浓厚)(2004 全国春招卷)可视为其反义词。类似短语还有“灯火阑珊” (灯火将尽,灯光昏暗) 。18, 不以为意。没有在意,未予注意或者不放在心上。茅盾子夜八:昨晚姨太太又是到天亮才回来。这已是惯了的,冯云卿本来不以为意

13、,但此时正因公债投机失败到破产的他,却突然满肚子不舒服了。2004 湖南卷尝考查。19, 不以为然。认为不是、不对,含有否定意味。 喻世明言卷 12:未入境时,顾佥事先去嘱托此事。秦御使口虽领命,心下不以为然。鲁迅呐喊兔和猫:我觉得母亲实在太修善,于是不由得就说出摸棱的近乎不以为然的答话来。20,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一般用来强调事实清楚,道理正确,绝对可信。如陈忠实白鹿原一章:冷先生只用一个手势就表示出不容置疑的坚决拒绝。董按:“置疑”不能写作“置喙” 。 “置喙”:插嘴。 “喙”:本指鸟的嘴,常借指人的嘴。 “不容置喙”是不容许插嘴,不允许议论评论。也不能写作“质疑” 。 “质疑”

14、:提出疑问。它不用于否定形式,而“置疑” “置辩”多用于否定形式中。 “不容置疑”的近义词可找“无庸置疑” “无庸置辩”:用不着怀疑、争辩。 “无”也写作“毋” 。如郭沫若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尊重民族形式并不是复古,那是无庸置辩的。21, 不厌其详。不嫌详细,表示越详尽越好。朱熹答刘公度(其一) :讲学不厌其详,凡天下之理,方册圣贤之言,皆须仔细反复研究。王致之忆朱自清先生:在闲谈中,朱先生不厌其详地问及抗日同盟军的活动情况。董按:要和“不厌其烦”区分开。 “不厌其烦”指人有耐心。如莫应丰黑洞四:社会交往都是按照古老的程式进行的。人们不厌其烦,有惊人的耐性。2004 湖南卷尝考查。22, 不亦

15、乐乎。本义表示十分高兴。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多用来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或极点的地步。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他知道清朝英武殿里藏过一副铜活字,后来太监们你也偷,我也偷,偷得“不亦乐乎” ,待到王爷们似乎要来查考的时候,就放了一把火。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工兵们正在全镇搜集门板,你来我往,忙得不亦乐乎。 二刻拍案惊奇卷 31:王俊索性赶上,拳头脚尖一起上忙来劝时,已打得不亦乐乎了。董按:其近义词“不可开交”:形容无法摆脱、了结、结束。多用在“得”后,作补语。如:忙得不可开交,打得不可开交,闹得不可开交另有二不常见用例附后。 官场现形记5 回:这天直把三荷包乐得不可开交,就此与王梦梅作了一个知己。 官场现形记2 回:吴赞善听到这里,便气的不可开交了,嘴里一片声嚷。23, 不瘟不火。指演出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恰到好处。常被误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被误写为“不温不火” 。 “瘟”:喻戏曲表演沉闷乏味,不够热烈火爆。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4, 无出其右。泛指在某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