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克服情绪化很重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611340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克服情绪化很重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考复习克服情绪化很重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克服情绪化很重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克服情绪化很重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考复习克服情绪化至关重要考生减轻“考前焦虑症”如今的高考难度已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高考不是比谁难题做得好,而是比谁做得快做得准。 ”高考恐惧症、焦虑症的表现,并不奇怪,是高考阶段的部分人群的一种心理。近半高三生有焦虑情绪。昨天,杭州市疾控中心心理健康专家公布一项数据,在对杭州市区某些中学的 1000 多名学生进行考试焦虑调查结果显示,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年级越高,出现的心理问题越多。高三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 26.38%29.72%;焦虑发生率为 44.55%。其中,女生焦虑发生率高于男生,重点学校比非重点学校的学生更容易焦虑。考试焦虑是考生对考试的一种特殊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迎考及考试期间

2、出现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或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严重的会影响身体健康。专家指出,在考试前,绝大多数考生都会出现或轻或重的焦虑情绪。其实,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孩子在考试时发挥到最佳状态。但是,也有些孩子身上的焦虑情绪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在心理上表现为过度紧张、担忧、恐惧;在生理上,则出现吃不下饭、呕吐、腹泻、头晕、头疼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具体说,他们可能会上课心不在焉,吃不好,睡不香,精神一直萎靡不振。考前焦虑是压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期望值过高,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实际水平;二是对于结果的接受程度差,因为过分关注成绩而怀

3、疑自己的能力。因此,从心理调节上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有一颗“平常心”平常考试化,考试平常化。平时的模拟考试要认真对待,让自己多体验进入考场的感觉,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学上常用的“脱敏”疗法。其次,要树立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能考好,即使没有超常发挥,也能保持一贯的水准。再次,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哪怕一天不看书,舒舒服服地睡上十几个小时也没有问题。最后,多运动让自己出出汗,有张有弛,身体才能保持最佳状态。考试焦虑症:高考决定命运的考试,可导致考生心理压力明显加大,精神紧张和过度用脑可能造成学生神经衰弱,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不足,烦躁易怒,甚至产生放弃学习和考试的情绪。慢性疲劳综合

4、征:表现为困乏、周身不适、情绪低落、压抑郁闷、食欲下降、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爱发脾气、不想上班等。还有两个多月就要高考了,日前,有的高考生反映,一想到高考要到了,就总感觉复习的时间不够用,为此产生焦虑,就此现象,有关心理咨询老师认为,考生心理出现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事实上,如果再复习上半年考生也会觉得不够用,主要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那么如何消除这种焦虑呢?“心理高原期 ”是指到了冲刺状态,人的身体体能到了近乎极限的时候,有近乎窒息的感觉。其外在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记忆力下降、失眠、焦虑、烦躁、厌学、成绩极度下降。大脑也需要休息“考生复习时,有时一闭上眼睛就感觉大脑一片空白,抽象的知识都变得模

5、糊起来,好像什么也想不起来了。事实上,并不是真的不会,具体到某个题目上时还能想起来,这就说明大脑已经疲劳了,需要休息了。所以即使在备考阶段也不要让自己太累,要做适当的放松。”保持适当的焦虑2在心理咨询老师看来,考生太过焦虑和紧张肯定不好,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备考情绪。而一点紧张都没有也不太正常。而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恰恰能让自己把精力都专心用到备考中。有的考生在备考期间想得过多,总是想到高考后的结果,想到父母的期望等,其实这样不利于自己安心复习,一定程度上造成自己心情紧张,感到时间不够用,越想心里会越慌,因此,复习备考阶段,不要胡思乱想。科学调整时间时间总是不够用的,那怎么办呢?有关老师建议考生要科

6、学安排时间,让时间有效利用。做到有效利用时间,就要做好每一天的计划。早自习、下午和晚自习都看什么都要有计划,这样心里就不会慌乱。当然,也许有的学生对很多知识还没有熟练掌握,所以总感到时间不够用,这种情况下要有所取舍,抓住基础的、主要的,把该拿到的分数都拿到,这样才能取得高考的成功。案例上届某高三一女生,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离高考只有两个多月了,一提到考试就害怕,怕考不好,怕分数低,怕名次低,真的想考出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满脑子都是各科较高分数,复习时经常发呆。连教师上课时讲的教学内容都听不进去。当然,考生到了这个最后阶段,对较高的分数都会有一种期待和盼望,这是正常的。但不能不现实地幻

7、想,情绪化地定出过高目标。因为不现实的目标引起的不再是持久的努力,而更多的是恐惧或抑郁。人们做事的动机和效果之间不是成正比的关系,适当的期望值对目标的实现有利,但期望值过低或过高都会引起不良的效果。这类考生要适当调整高考过高的预期目标,复习要理智,尤其在最后两个月的复习中,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月计划、周计划,这样努力起来就不会盲目,每天每时都有具体的任务可做,并能体会每天在进步,心态就会少几许烦躁,多几许平和。我们看到,在竞争激烈的升学压力下,长时间的应激状态,使得高三毕业生体验着高焦虑。这种高焦虑使学生形成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往往带有疲惫烦躁,孤独压抑,敏感多疑,茫然困惑,无奈无助

8、等负性情绪,主要表现为,由于习题作业负担太重而感到疲惫不堪,对自己的现有学习状态感到不满,从中滋生烦躁情绪;紧张而繁重的学习使得学生休闲、交流特别是与父母老师的沟通减少,更加感到孤独和压抑;同伴之间的竞争在此期间最显突出,以至于“见比我好的同学问老师问题,心中总感到不安”,从而加重了焦虑感;对自己的情绪和目标都没有确定的把握,对当前的学习与今后的关系不明确,对前途存有不确定感;高期望、低学习效率、低成效,被忽视感、高压力使他们产生一种无法摆脱的无奈与无助感。一份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会因考试而感到紧张不安,其中,30%-40%学生表现更为严重,考试焦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焦

9、虑的程度反映了一个学生对学习的认真态度,面对考试,适当的焦虑是健康的、正常的;反之,如果一个学生在面临重大考试时,没有一点焦虑情绪,反而是不正常的。但过度的焦虑就会产生很多害处,不少学生在考前烦躁不安、过分忧心、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生活节奏紊乱;在考场上由于过度紧张,会出现思维混乱、大脑一片空白等现象,这都是过度焦虑的表现。良好的应考心态可以使总分提高 100 分左右。如果说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高考的硬件,那么考生的心态则是高考的软件。高考就是一场实力和心态的较量。调适焦虑状态专家教你几招不要因为参加高考而过度紧张,把考试看成是人生平常事,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把高考看成像做作业一样。心理学上有一个“自动思维”的概念,面对考试或一些重大事件时,人们脑中会出现这种自动思维,而自动思维多是自我贬损的信念,如“我不行”、“我做不来”等,对这种自动思维,孩子应该进行自我质辩,质疑它的不合理性。如果在考场上一旦紧张,路海东教授传授了“以呼吸排解忧虑”的训练法,即“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3腹部;用鼻子吸气,让你的胃鼓起来,保持舒缓的吸气;缓慢、均匀地将废气从鼻子中呼出;重复几次,保持一定的节律,一分钟 8 次-12 次。”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快速深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