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611339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一、学习目标1理解意象和意境2了解常见诗歌意象的作用和常见意境的特点3能运用意象和意境的知识解题和命题二、知识归纳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诗歌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寄寓了诗人特定思想感情的景物,通常称为意象。如月亮就是个常见的意象,人们由月圆联想到人的团圆,而当人无法团圆时,就自然产生思乡怀人之情;由月残则会想到人的分离,从而表达出内心的孤单、寂寞、凄凉之情。1请圈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并在后面括号里指出其代表的思想感情。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杨柳代表惜别怀远之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

2、维送元二使安西(酒代表别离之情)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杜康酒代表消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代表思家)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铃霖(寒蝉代表悲凉,长亭代表惜别)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代表漂泊,浦为送别之地,为离愁别绪代名词)梧桐更兼细雨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猿叫凄清,杜鹃啼血,表悲伤凄凉之情,表现环境的凄清、悲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羌笛发凄切之音,成为征戍将士思乡和戍边幽怨的象征)多个相关的意象组合成特定的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由枯藤、

3、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相关意象,组成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意境,真切地表现了一个飘泊旅人的孤寂愁苦之情。2请概括下列各诗的意境。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落日怅望 马戴(孤寂冷清)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小 池 杨万里(清新明丽)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西楼 曾巩(雄伟壮阔)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宿甘露寺 曾公亮(雄伟壮阔)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4、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三、真题展示(阅读下面各诗及答案,并完成后面问题)1(2009 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月 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问题: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案: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

5、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2(2009 年福建卷)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问题:()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 分)答案:(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3(2009 年重庆卷)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 分)【折桂令】问秦淮 孔

6、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答案:(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4(2009 年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军城早秋 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

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问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案:(1)(4 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5(2009 年全国卷)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

8、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问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四、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1意象、意境类考题通常会从哪些角度来提问?请予以归纳:角度: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2意象、意境类考题的答题思路是怎样的?请予以归纳:思路分析:先点出具体的意象(即景物),然后结合诗

9、歌的诗眼、抒情议论类句子和整体感情色彩来分析诗歌意境,最后从情与景相统一的原则出发根据大意点出蕴含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五、知识积累1常见意象(见附录)2常见意境(氛围)类别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3常见思想感情类别: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六、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朝雨”“柳色”这两个意象除了描

10、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这一凄冷环境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问:本诗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答:用竹林、孤琴、深林、明月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恬淡隐逸的思想情怀。七、我来出题 请仔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编制两道试题并拟好参考答案。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诗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

11、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景物有落月、啼乌、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是秋夜幽寂清冷。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八、课后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西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1)请翻译这首诗歌的大意。(略)2)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

12、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送魏万之京 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 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请翻译这首诗歌的大意。(略)2)诗歌首联和颔联哪几个词表现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凄冷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人东归温

13、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1)请翻译这首诗歌的大意。(略)2)这首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通过荒凉的边地、飞落的黄叶、秋高气爽的天空、飒飒的秋风和灿烂的朝阳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辽阔深远的意境。(落叶萧萧的寒秋,在临近荒凉冷落的古堡旁,作者送友人远行,当时旭日东升,整个荆楚大地秋高气爽,朝霞绚烂,面对着高耸的山峰,浩荡奔流的大江、飒飒吹拂的秋风,灿烂的朝阳,无论是临行的友人还是送别的作者自身,都常见得胸中荡漾着一股豪气。这里的意境是辽阔深远的。接着作者想象一面目送归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大概

14、正望眼欲穿,切盼归舟从天际飞来,而且他又进一步联想到:归客将遇见哪些故人,受到怎样的接待,这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最后作者又由想象回到了现实当中,写当此送行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3)这首诗和一般的送别诗在意境上有什么不同?一般的送别诗多写离别时的哀伤与惆怅,但这首诗写送别而不伤离别。如离别,诗人只对深秋的苍凉气氛稍事点染,便浓墨重彩地纵横写去,营造出了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还闪现出对日后重逢的遐想。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请翻译这首诗歌的大意。(略)2)请编制两道题目并拟好答案。例: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