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学生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610616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学生(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10 年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 *(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 分)答_(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 分)答_(10 年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2、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 (10 年北京卷)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题。 (7 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徂辉:落日余晖。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

3、,非醴泉不饮。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4 分)(10 年山东卷)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 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

4、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 怆悢(li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 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 分)(10 年江苏卷)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 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 “江风引雨

5、”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 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 分)(10 年湖北卷)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 七夕 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4 分)(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6、 (4 分)(10 年天津卷)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 分)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司空曙 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1) 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10 年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菩萨蛮 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7、。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2 分)(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 ,下阕说“毕竟笑山孤” , “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 分)(10 年陕西卷)8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 89 题。雨雪曲 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 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

8、思?2).诗人把“旗彩坏” 、 “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 、 “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 分)(10 年湖南卷)9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 分)好事近 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 54 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 “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 分)(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 分)(10 年福建卷)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 分)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

9、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 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 (1 分)(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应”(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 分)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10 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岁暮唐 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

10、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 (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 ),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 分)答:_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 分)答:_(10 年江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 分)答:_(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4 分)答:_(10 年辽宁卷)阅读下

11、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雨 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 ,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 分)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 分)(10 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223 题。 (6 分)定林(王安

12、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 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 分)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 (3 分)(10 年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1) “斜红叠翠”一句, “红” “翠”和“斜” “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

13、分析。 (4 分)答: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 分)答: 2010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0 年全国卷)三、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

14、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 ,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