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604751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陕西省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陕西省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陕西省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陕西省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西安铁一中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命题人:吴建刚 审题人:林东利 一、选择题(共 30 题,60 分)1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意即“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A “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C 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2.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

2、,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 )A西周 B秦 C唐 D清3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4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 “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A黄帝时期 B西周 C秦朝 D西汉5.分封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现象中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的是 ( )“问鼎中原”“烽火戏诸侯”鲁国大夫季氏违背礼制,公然“八佾舞于庭”“立嫡以长不以贤,

3、立子以贵不以长”A B C D6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 ( )行省制度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A. B C D.7. 史书记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8.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4、)A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产生B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9.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10. 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 封制C行省制代替封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11.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

5、、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12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中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 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 )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郡县制13皇帝见丞相到,起立施礼后才坐下,礼官在旁则高唱赞曰:“皇帝为丞相起” 。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 ) A西汉初 B_唐朝 C宋朝 D明朝14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

6、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论者认为( )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15(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 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 )A施恩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16. 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 10 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1

7、7.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18一位十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 “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 ,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 ) A秦末农民战争 B唐中期安史之乱C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 D清末八国联军侵华19. 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 )设中书门下分掌行政权废丞相,设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

8、事设枢密院掌管中央军政设三司机构总管国家财政A. B C D20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两千多年。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西汉中朝制度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21与下图相对应的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 )A分封制、郡县制 B分封制、行省制C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D郡县制、行省制2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

9、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23.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 ”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 A行政管理 B访贫问苦 C监察官吏 D缉捕侦查24明太祖在一首诗中写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的做法是 ( )A设置殿阁大学七以备顺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人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D设

10、六部分理全国政务25.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见下图),符合朱元璋真相的是 ( )A图 B图 C图图都是 D有待考证26.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这种制度应该是( ) A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元代的中书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27.“雍正七年(1729 年) ,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处,领以亲信、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因军事需要而

11、设置 降低了行政效率 参与国家决策 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 B. C. D.28. 明史专家吴晗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这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A B C D29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良善

12、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30.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材料二、(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 598

13、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 312 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史记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相关的历史信息。(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

1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材料二、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 年)(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 举制”的内涵。 (2 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5 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4 分)(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5 分)33阅读下列材料:(9 班、10 班必做、17 班 18 班不做)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