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604485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关于阅读量,好多名家都通过自己的阅读经历提出了一些想法,你像张光斗说:“如果一本书 10 万字,那么每个中小学生每年读 40 本书,一年就是 400 万字。”小布头奇遇记的作者孙幼军说:“以平均每本书 10 万字计算,中小学学生每个月至少应该读一本,认真地读,而不是走马观花,能读两本更好。”柳斌主任说:“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则一年之内,可达到 36 万字,十二年则可阅读 430 多万字。所以,中小学阶段阅读 500 万至 1000 万字应当是合适的。”那么说这样一些话,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都要培养,但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

2、础。给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不同的读物有这样一个经典的说法,可以说明不同年龄读不同书的重要性。三岁孩子眼中的爸爸:“哇!爸爸太伟大了,他什么都知道。他不仅认识一,还认识二,他连四都会写呢。”这个两三岁、三四岁孩子眼中的爸爸太高大。但对不起,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他就有感觉了,他说:“爸爸好像有时候也不对。”到了二十岁甚至感觉到他爸爸简直太迂腐了,没有办法和他对话。到了三十岁就有点骄傲:“如果老头子当年和我一样老练的话,他该赚到多少钱啊?”但是一过四十岁,就开始感觉到:“也许爸爸说的话有一点道理,当初可能需要听听他的意见。”过了六十岁对爸爸就非常崇拜了:“爸爸太了不起了,我当初要是听他的话该多

3、好!”我们过了四十五岁的人,都特别愿意、越来越愿意和爸爸妈妈多待一会儿,多聊一会儿,多坐一会儿,跟二三十岁的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样一种规律同样适合我们的阅读,就是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让他能有不同的理解,让他理解不同的事物,一定要基于他的生活。你看,在没有进行课改之前,我们一年级的小学教材,我随便想起一篇小八路:“他是谁?你看他身穿军装,头戴军帽,脚穿草鞋,胳膊上还有臂章。原来他是个小八路。你看他长得多结实啊!他一定跟着八路军跑过很多路、打过很多仗,他真是个勇敢的小八路。”这是给六岁孩子学的课文,这个六岁孩子看了这个课文之后他会怎么想呢?首先,小八路是什么?有没有小七路?有没有小六路?这个路跟

4、狗熊一样不一样?也就是他没法理解。昨天下午我曾经讲到过一个课例,一个老师跟学生一起学苏教版的小池塘(一年级),他说“这些池塘边的芦苇像睫毛一样”。我就问旁边四个孩子什么是睫毛?一个孩子说睫毛就是眉毛,这个孩子最接近这个说法。一个孩子说睫毛就是芦苇。另外两个孩子说不知道。我们不要高估孩子,正像我们不能低估孩子一样。还有一课选了王二小:“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着八路军放哨,有一天,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看见王小二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什么是儿童团员?什么叫放哨?谁是敌人?扫荡是怎么回事?能把这几个概念搞清楚,学生基本上就糊涂了。小孩子,特别是低段,一到三年级的时间,

5、一定要基于孩子的生活,他才会阅读。包括现在我们的教材里边一些文字也是值得商榷。我知道苏教版相对编得还比较好,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你看小学一年级就有一篇文章叫做春到梅花山,这个课文就太南京化了。这个梅花山,就只有南京有,能够看到梅花的孩子就太少了。我想我什么时候见过梅花,我可能大学毕业的时候还没见过梅花。但是梅花山,那就更是渴望不可及了,孩子们就没法理解。还有就是草原的早晨。我们这边一年级的尽是这样一些课文,你看台湾一年级的课文是什么,它就是天亮了、上课了、我的一家,就是这样一些孩子们身边的生活。不是说我们只能学身边的,而是特别的年龄阶段,他特定的认识水平需要从身边的开始。孩子们有特有的

6、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由我们的想法和感情来代替他们的想法和感情,那这样就是愚蠢的。像我们把匆匆、春这样的朱自清的名篇,我们成人特别喜欢的文章编到小学教材里,本来就是没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你问一问小学生,他会喜欢春吗?他会喜欢匆匆吗?我曾经对小学生做过一次调查,每一次调查都是“排倒数第一、第二、第三”这么一个位置。为什么?他这个年龄,他喜欢故事,你非要逼着他学这种所谓的名篇范文,我觉得他没办法学好。什么时候他会喜欢范文呢?他会泛读的时候,他就真的喜欢范文了。你看小学生他会泛读吗?他一开头就跑,你让他泛读难死他了、烦死他了。但是有一天到初二了,他开始学会泛读了,他也喜欢范文的情调了,读者也会成为他

7、们首选的读物,这个时候大量泛读的阅读期就开始了。所以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应该是大量的故事书、历险记、童话,我们喜欢不等于孩子喜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推荐的好多书目孩子不喜欢。九年制课标修订之前,我们课标推荐的那些书,哪一本是学生喜欢的呢?几乎没有。为什么?这是我们成人的视角,我们认为很重要,我们认为孩子应该去学习。所以就包括我们订画报、订儿童杂志的时候也要留心。两岁之前,有一本叫婴儿画报,两到三岁,有一个叫娃娃画报,三到五岁叫幼儿画报,五到十岁还有儿童画报,然后是连环画报。好多家长和我说,你们家孩子好,你家孩子喜欢读书,我家孩子不喜欢读书。我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

8、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我们家长现在带着孩子到书店去,一买就买提高成绩的书、马上见效的书、他不喜欢的书。所以,孩子不是不喜欢读书,是不喜欢家长给他推荐的书。现在出版界也有好多误区,所以要慎重选择图书。一个误区就是,好的名著被改编成学生读的连环画,或者有一套书把四大名著,把红楼梦改编成小学生读的连环画,这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儿。叫小学生读红楼梦,他能学到什么呢?你是害了红楼梦。为什么?就是他再也不读这个玩意儿了,因为他知道这个是不好的,结果到了成年他也不读了。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我们选了十位学生,就是我们问他“你喜不喜欢红楼梦?你是什么时间读的红楼梦?”十位学生,有七位学生说喜欢红楼梦,这七位学

9、生是什么时候读的红楼梦呢?一个是高一寒假,一个是初四到高二,一个是高一暑假,一个在高二,一个在高一暑假,一个是初四暑假,一个是高一至高二上学期。还有三位学生不喜欢红楼梦,我调查一下,全是在小学和初一读的红楼梦,从此他就不喜欢这玩意儿了,你再让他读就很困难,就伤了他的胃口。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把好的东西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送给孩子。其次,有些名著是有特定内涵的,并不适合孩子读。我想引用费孝通一句话,他说:“我小的时候,还没现在的孩子们幸福,很少有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书,我只能从爸爸妈妈的书架上找书看,比如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里边说你一刀我一枪的,很精彩。”我始终不建议孩子们读水浒传,这个书没有一定的见解能

10、力会出问题。因为它里边好多容易迷惑孩子的,假的,那种义气,那种杀杀砍砍很容易养成孩子模仿的习惯。再一个,好多名著是挺好,但是不是孩子的名著。还有呢,有人心非常好,觉得孩子们读名著这么厚读不了,所以就把它缩写了。这一缩写可坏了,情节一删减,这人物也不丰满,从此孩子就不喜欢了。书店里有好多这种的书籍,特别危险,一定不要读这种缩写的书。缩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只有极其个别的作家,那些驾驭能力非常强的作家,他不仅写小说,而且写得非常好的作家,才能够缩写出来。所以这些缩写的书我们不建议去读。还有,警惕假的少儿书籍。我举一个例子,这是科学家爷爷谈科学给小学生读的书,其中我举一个著名科学家谈地球资源,这肯定

11、是给孩子读的书。但是随便拿出其中一段话来你就读不懂,连我们都读不懂。你看,里面谈到矿石的时候,它说矿石是指一种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从中提取有用成分的自然矿物聚集体。这不坏了么?这不越搞越糊涂么。所以,就是因为这样一些原因,那么,语文主题学习就有一个专家团队,专门给孩子来挑选适合他们读的文章和图书。降低阅读起始的期望,不带任何附加条件我记得,2006 年我到太原去,太原的一个语文特级教师告诉我一个叫他很不安的例子,就是他的外甥女,从此就不喜欢旅游了。为什么不喜欢旅游呢?就是只要一旅游,她妈妈就让她写游记。所以家里有旅游,要么就不去,怎么动员都动员不了,她舅舅去动员,也没有成功。阅读也是

12、这样,有好多家长,一阅读就让孩子写读后感,一阅读就让孩子干什么事儿,就要写作,所以搞得孩子也不愿阅读了。因此我们千万不要着急,只要有了一定量的阅读量,你不让他写,他也忍不住。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搞教材的时候,我们特别希望快出成绩。我们改了半年了,怎么成绩没有提高,甚至还要下降,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它是一个长线的改革,这个改革,在第一个学期甚至要以牺牲基础知识的成绩为代价。但是不要紧,只要你坚持两个学期以上,他就会突飞猛进地提高。所以我们在改革初期,一定告诉所有参加改革和旁观改革的人,改革是有风险的,改革的期望值不要高了。我们在语文教改的时候,就有一个风险评估的网格图,它的横坐标从 1 到10 是风

13、险产生的可能性,它的纵坐标也是从 1 到 10 是风险对活动方案的影响。其中最大的风险,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短期内质量会下降。所以这个风险的值在70 上,就是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把它排到 7,一旦产生了,它对活动的影响排到10 了,因为质量下降,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这些进行管理,就是管理风险。管理风险不一定能够马上排除风险,就是要告诉大家这个风险是正常的。我们再过一个学期,就会正常的,通过等待,就没有这个风险了。到一定时间才会产生一定效果,如果拔苗助长的话,就会适得其反。今年春天,我外甥到老家潍坊,他刚刚一岁半,还没有学会叫姥姥,结果一到潍坊就遇到一大批他要叫姥姥的人。这批人特别渴望这个一岁

14、多的孩子能够喊一声姥姥。结果到一个地方,每天就一批人围着他教他说姥姥,“姥姥、姥姥、姥姥、姥姥”把孩子教傻了。我一听这事儿着急了,你们赶快回来,再过一个月这个孩子就傻了。他天天没有成就感,天天在挫败感中,他还是学不会。为什么?再有两个月,你不教他就会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等待,我们一定要慢慢去滋养。在集体中引导孩子的阅读你像在中国台湾、在新加坡,你经常会在教室里、走廊上、一些活动空间,看到阅读数。在这个学期要读的 20 本书,读过的苹果是红色,没读过的苹果是绿色,还是白色的。让学生互相竞争、互相比较、互相分享。那么这样一些情况,包括给孩子出一些书,出一些孩子的专集、书函,放到图书馆作为孩子们

15、的阅读资源,那么这些都对孩子起到非常好的激励作用,现在好多学校做的也非常大。最后我想用一个哲学家,他曾经回答这些提问的时候说的一句话,他说:“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选择干什么?他说阅读。又问他:“如果你已经被囚禁在牢房里,你干什么?”他说阅读。又问他:“如果已经到了世界末日,你今天打算干什么?”他还是说阅读。”我也想起了美国一个著名的成功学家,有人问他的几个话题他的回答。问他:如果你的事业失败了,你干什么?他说:你阅读吧。又问他:如果你失业了,你干什么?他说:你要提升自己,你阅读吧。又请教他说:如果我失恋了,我怎么办?他说:你阅读吧。以这两位成功人士的回答和各位老师共勉,谢谢大家!(作者: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