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604483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教学就是要在阅读实践中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形成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挥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以至全面发展和完善人格。阅读 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素养、提高“核心素养” 指学生应 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 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整个语文教学中,

2、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才能挑动学生心目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所以,课堂教学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一篇新课文之前,我都注意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时,我采用了1直接导入课题的方法,让学生跟着我一起读课题,在板书的时候,我故意将鱼游到了纸上,写成了鱼画到了纸上,学生都很激动,连忙指正我的错误,我顺势引导:

3、 咦,不对呀,鱼是活生生的动物,只能被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了纸上了呢?这样一来,学生都很感兴趣,非常迫切的希望学习课文,很自然地便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同学吸引力就更大,所以,我就立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效果会好些。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一)内外结合,课外阅读要结合语文课

4、的教学进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结合语文课的教学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并且还要将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拓展学生视野,二者相辅相成,可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如在学习将相和时,教师就先布置学生读东周列国志,同学们在学课文之前,对廉颇、蔺相如2就有了一些了解,课堂上兴趣盎然,对蔺相如、廉颇赞叹佩服不已,知道东周列国志里不仅有他们的故事,还有许多英雄豪杰的故事;在教学完丑小 鸭后,教师就安排学生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如皇帝的新装装、 海的女儿,学

5、生对安徒生童话有了进一步了解,班上兴起一股安徒生热。这样就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将探索的目光自然地转移到课外阅读中。(二)家校联系,多方合作培养读书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多的需要在父母的参与下形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熏陶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家校互动网络平台、电话交流等形式引导家长在家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不仅自己要读书,而且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共同分享阅读体会,这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榜样和最大激励。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思维的敏捷

6、性。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语言实践的训练,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活跃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发展个性,以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我常根据课文的内容有目的的去进行语文实践的训练。例如,在教3学普罗米修斯时,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如果当时你站在悬崖边看着普罗米修斯遭受痛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让学生说说,你想怎么当好导游,把这个美丽的风景介绍给你身边的伙伴亲人。问题提出后,孩子们都抢着发言,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一般经过快速

7、思维后,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再推荐说得好的在全班交流,这样,谈论交流而后把他们说的写成文章,效果是很好的,使学生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段的阅读量有这样的规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 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也就是 说,一个学期至少要阅读 25 万字。而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学期只有 30 篇左右的课文,不过 3 万字左右而已,在量上是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我们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8、,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一)快速浏览法在语文课堂中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为的是能在加强学生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的基础上,更加自信、更有兴趣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之中。学生从平时的阅读向快速阅读的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4不能急于求成。刚开始的时候,让学生们从基础的字、词、句、图片进行训练。对于学生而言,要教会他们充分利用文本的各项资源,如课文后面的生字词、思考题、资料袋及相关的图片等。教师要在充分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编者的编写意图的基础之上,整理利用文本的各项资源,并指点学生根据种种提示,识记课文中的字词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一文,介绍了雷雨前后天气的巨大变化,在雷雨没

9、来之前是“满天的 乌云,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相反,在雷雨之后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了起来。 ”在这里就有两幅图片非常醒目地展现在课文中,雷雨来前的文字下方是一幅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小朋友正把家里的窗户关上的图片;而在雷雨过后的文字上方,是一幅天蓝气清、彩虹高挂,小朋友正把家里的窗户打开的图片。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在进行快速阅读之前,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大致要讲的是什么内容。所以,图片的快速过目能给快速阅读带来

10、帮助。(二)经典名著推荐法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所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经典。其实,我 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让学生能在综合知识考试中考出5高分,但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的心智,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唐诗三百首和三国演义、 西游记、水浒传等四大古典名著,也不仅仅是国外的唐诘科德、 约翰 克利斯多夫等,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经典:绿野仙踪、 狐狸列娜的故事、 木偶奇遇记、 爱的教育、 神笔马良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甚至迪斯尼的故事等。

11、这些都是学生一生受用无穷的精神食粮,教师更应该指引给学生。让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观察,品味文章里的人情世故、真善美丑,教人去恶从善、辨伪识真。从而一个人的品质、素质、内涵都得到提升。(三)圈点批注法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 渔” ,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

12、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就要求我 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习惯的培养、方法的传授和思路的点拨。也就是说,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教6学实践中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效果颇佳。而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法是一种边阅读、边勾画标记的阅读方法。阅读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品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在阅读的同时,边读边想边动笔,用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号,圈点勾画,标出重要的字、词、句,划分层次,写出感想,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评价手法等,都是很好的方法。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淀,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之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