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学习个人经验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86186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英语学习个人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英语学习个人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英语学习个人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英语学习个人经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英语学习个人经验】 柳婼先说说我学英语的路程吧。我高一末初,分班时,学校考文,理综,分开优秀生和普通生,话说当时人品膨胀,语文135,英语 142,文综只错了 4 分被分到文科实验班,本身又特喜欢文学,每次见老班她都说俺是学文科的好苗苗。 。 。我就这样被她忽悠了半学期,后来实在不喜欢文科,特别喜欢物理,才改行开始学理。 。刚改理科的时候,成绩爆跌。 。惨不忍睹。 。一度狂赶理科,英语一学期没看过,后来跌了下去,然后高三又给赶了上来。说到英语,学校的课程我就不罗嗦了,不管你愿不愿意听那一板一眼的英语课(反正我是反感去听。 。 ) ,给你推荐一套你很熟悉的教材新概念英语。你是英语学霸也罢,

2、英语死穴也没关系。曾有英语老师和我说过,认真吃透新概念 2,3。过大学英语 6 级没问题。或许你觉得太过夸大,或者你会问,那应付高考是不是只背新 2 就可以了。怎么说呢,新 2,3是一个系统,是遵循渐进的过程,新 3 是精华,吃透新 3,六级真的没问题了。但新 2 又是新 3 的基础,一般来说,新 3 上半部分可以应付大学四级,可如果只看新 2,却可能连高考也过不了。所以它是一个系统,最好要完整的完成它。我在老师推荐我用这套资料之前也很怀疑的,说实话我并不相信什么一套资料就可以改变一切之类的神话。也不相信狂做资料就能保证提高的愚蠢做法。我只相信方法。结合以前别人告诉我的经验,先给你一个概念舌尖

3、反应。据专家说当背诵的熟练程度达到不经思索脱口而出时就产生了所谓的舌尖效应。背诵一篇新概念 2 的文章大概需要15-20 遍左右,新 3 的文章长度和难度都有所增加,可能需要重复更多的次数。平时当你能背下来一篇文章时,你会觉得虽然不用看书,能背下来但并不是很熟练,背一句脑子总在想着下一句是什么。【这样的背诵不能真正起到学好英语的目的。 】有些人能背下新 2 新 3 但总觉得收效甚微,就是因为他没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有些人反对用背诵法来学英语因为这没有什么效果。其实背诵法有没有效果,要看你是否达到了脱口而出的境地。这时产生了舌尖效应,汉语思维将不再阻碍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你会有一种豁然贯通的感觉

4、。到了脱口而出的地步,产生了舌尖效应,新 2 的 96 篇文章背下来并没经过大脑思考,完全是嘴巴和舌头在起作用,你会有一种和英语融为一体的感觉。连读、吞音、爆破、语调、节奏等这些所谓的发音难点都自然而然的被攻破了。其实传统的学习法:单词语法阅读做题对考试或许有些用处,但这样学了近 10 年英语却几乎一无所成。老师也曾强调过要提高英语最好的方法就是听说结合。记住听的时候要一句一句模仿,播音员怎么说你怎么说,要练的尽可能和播音员相近。不要理会所说的句子是什么含义,更不要急着去翻译,你所做的就是鹦鹉学舌。你觉得老外语速快是因为你的嘴巴不能以这样快的速度来说,能看得懂文章却听不懂,是因为你不能像老外那

5、样正确地读这篇文章。你读的文章和老外对比会发现,你读得不对,没有掌握发音技巧,尤其是连读、爆破音、节奏等。你能以多快速度来说英语,你的耳朵就能接受多快的语速。我现在也还在坚持背诵新概念,每天一篇,要是觉得时间来不及了,可以每天一边听听课,一面背诵,两不耽误。早晨最多抽 40 分钟起来背一篇课文,就足够了。背诵的时候从新 2后半部分,就是 49 课开始(前面的太基础,看了反而浪费时间) ,从现在开始一路杀到高考,新 2 可以完成,新 3 也能背将近 10 篇。真的能做到,就真的很了不起了!我表示很佩服。 (我自己还在努力,还没做到)至于新概念听力,个人感觉英音版比美音版要好很多,毕竟是最原始匹配

6、的版本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啦,说起来很轻松,其实真的背起来,特别是达到舌尖反应,我亲自尝试的,虽然说这种舌尖反应背诵法,要求的并不是脑力背诵,你别管它是什么,一遍又一遍的读,你会发现,最后就算你不知道意思(当然,最后你还不知道意思,这种几率是很小的,基本上你读了几遍就知道意思了)也可以飞快的背出来,就如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般。你不会背,只能说明你重复的不够。但并不是很容易的,需要很大的毅力去坚持新概念每篇课文都很精炼很实用。这是一个系统,如果坚持不到最后,无疑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如果想要出色,就应该做好坚持的准备,学习本来就是一个费力的过程,没有哪项学习可以像看美国大片一样学到博士。英语 140 不是梦。当然,这只是个人尝试后的经验,适不适合别人我不确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不敢以偏概全。所以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