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培训知识点总结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86147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培训知识点总结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护士培训知识点总结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护士培训知识点总结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护士培训知识点总结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护士培训知识点总结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士培训知识点总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培训知识点总结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定义:是由热力、电流、放射线以及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损害 ,以热力烧伤最为常见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休克时烧伤后 48 小时内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病理生理 感染期修复期 浅度烧伤能自行修复。深度烧伤无感染,34 周后自愈。度烧伤或严重感染的深度烧伤需靠皮肤移植修复中国新九分法 烧伤面积手掌法 病人五指并拢一个手掌面积约为 1%度烧伤 仅伤及皮肤表层,37 天脱屑痊愈浅度烧伤 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及真皮乳头层,大小不等的水泡、疼痛、2 周愈合、有色素沉着临床表现 烧伤深度 深度烧伤 伤及真皮层,痛觉迟钝,34 周自愈度烧伤 伤及皮肤全层,必须靠植皮愈合轻度烧伤 度烧伤面积

2、9%烧伤程度 中度烧伤 度烧伤面积10%29%,或度烧伤面积10% 重度烧烧伤面积 30%50%,或度烧伤面积 10%20%,特重烧伤 总面积50%或度烧伤面积20%,小面积烧伤及早清创、保护创面、防治感染、促进愈合治疗原则 大面积烧伤应及早及时输液烧伤组织尽早切除及时纠正休克重视形态功能的恢复迅速脱离热源 用清水连续冲洗或浸泡,脱去沾有酸碱的衣物烧 抢救生命 是急救的首要原则伤 现场救护 预防感染 呼吸道烧伤或颅脑损伤者禁用吗啡,避免饮白开水患 保护创面和保温者 尽快转送 抬病人上下楼梯时,头朝下方,汽车运送,头向后的 烧伤后 2 日,液体疗法是防治休克的主要措施护 早期补液方案:第一个 2

3、4h 补液量=体重烧伤面积1.5ml理 另加每日需水量 2000ml,晶体和胶体比例为 2:1静脉输液的护理 液体种类和安排: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液,胶体液首选血浆烧伤后 8h 输入总量的 1/2,补液原则为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晶胶交替护理措施 观察指标 尿量是判断血容量是否充足的可靠指标 创面的早期护理 完整的水泡保留,脱落的水泡去除包扎疗法的护理 适用于四肢度烧伤、度烧伤创面护理 暴露疗法的护理 适用于度烧伤、特殊部位去痂、植皮护理 度烧伤创面应早期采取切痂、削痂并植皮1、一般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感染的护理 3、合理应用抗生素 4、加强营养,维持器官功能5、

4、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 6、严格无菌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烧伤肢体固定于功能位,颈部烧伤应取后伸位,四肢烧伤取伸直位,手部固定于半握拳的姿势且指间垫油纱布。肢体烧伤采取包扎疗法者,给予适当加压包扎 定义:毒蛇咬人时,毒液经毒牙进入人体,通过淋巴液和静脉回流到达全身,引起全身中毒反应。毒蛇头部呈三角形,色彩鲜明,被咬处留下大而深的压痕。神经毒素以金环蛇、银环蛇为代表,对中枢神经和神经肌肉节有选择性毒素作用病因病理 血液毒素以竹叶青蛇、五步蛇为代表,对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组织有破坏作用,颏引起出血、溶血、休克和心力衰竭等局部表现:局部疼痛、肢体肿胀、伤口周围有大片瘀斑、血疱、组织坏死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5、:头晕目眩、呼吸困难、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肢体麻木,血压下降,血尿、少尿、心律失常,肺水肿和休克。最后呼吸和循环衰竭。立即伤口近端环形缚扎伤肢,延缓毒素吸收扩散 治疗原则 尽快局部清除排毒,全身应用蛇药、抗毒蛇血清等加强对症及支持治疗,防止休克、血管内凝血,急性心衰等并发症毒 恐惧 于毒蛇咬死、生命受到威胁有关蛇 护理问题 潜在并发症 休克、血管内凝血,急性心衰,呼吸衰竭,肾衰竭咬 伤 镇静 切勿惊慌奔跑,一面加速毒素的吸收和扩散病 环形缚扎 立即在伤口的近心端 10cm 用止血带或布带做环形结扎,人 松紧以阻止静脉和淋巴液为度的 现场急救 伤口排毒 大量冷水冲洗伤口,用手自上向下挤压伤口,用

6、锐器在咬痕护 处挑开,扩大创口, (血液毒蛇咬伤者禁忌切开,防止出血理 不止)护理措施 转送病人 伤肢不易抬高病情观察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意思、呼吸循环功能、尿量急救护理 伤口处理 患肢下垂,局部降温可减少毒素吸收,禁忌热水冲洗解毒措施 静脉输液,应用抗毒血清,对症及支持疗法护理 多饮水,应用抗生素健康教育: 定义:由于短时间内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可导致全身组织缺氧,最终发生脑水肿和中毒性脑病生活性中毒 煤炉取暖病因 职业性中毒 冶炼、矿井工作,防护不当,容易发生中毒工业生产煤气违反操作规程中毒机制: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HbCO 不能携氧,导致组

7、织和细胞缺氧,CO 中毒时,脑、心对缺氧最敏感,最先受损伤。轻度中毒 搏动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血液 HbCO 浓度在 1020%及时脱离中毒环境,症状颏较快消失。中毒中毒 神志不清,浅昏迷,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血液 HbCO 浓度在临床表现 3040%,多在数小时后清醒,外衣并发症。重度中毒 深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四肢湿冷、血压下降,最后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血液 HbCO 浓度高于 50%迟发性脑病 病人清醒后,经过 260 天“假愈期” ,可出现精神意识障碍、去大脑皮质状态,帕金森综合征等。一 血液 HbCO 浓度测定 是对诊断有价值的指标氧 辅助检查 脑电图检查

8、 化 碳 立即脱离中毒环境,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中 纠正缺氧 氧疗是治疗 CO 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流量:810L/min,高压氧舱治疗毒 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 物理降温,头部用冰帽,体温保持在 32,治疗脑水肿,促进细胞功能的 防治并发症及迟发性脑病抢救 头痛护理问题 急性意识障碍潜在并发症只是缺乏观察病情变化吸氧,高浓度氧疗(60%) ,流量 810L/min,高压氧舱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措施 高热护理,降温药物护理恢复期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开窗通风,加强劳动保护。 剧毒类:甲拌磷(3911) 、对硫磷(1605)分类 高度类:甲基对硫磷、敌敌畏中毒类:乐果、美曲磷脂(敌百虫(碱

9、性溶液中变为毒性更强的敌敌畏) ) 、低毒类:马拉硫磷职业性中毒 病因 使用性中毒生活性中毒发病机制:主要是有机磷进入人体后迅速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从而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大量蓄积,产生胆碱能神经功能紊乱,先兴奋后抑制。毒蕈碱样症状:最早出现,表现为腺体分泌增加及平滑肌痉挛,常见恶心、呕吐、腹痛、流汗、流泪、流延、心跳减慢和瞳孔缩小,咳嗽、呼吸困难临床表现 烟碱样症状 :表现为肌纤维颤动,面、舌、四肢和全身横纹肌发生肌纤维颤动,全身肌肉抽搐,血压增高、心跳加快、心律失常等有 早期:头痛、头晕、谵妄、昏迷、呼吸中枢衰竭和脑水肿而死亡机 中枢神

10、经症状 迟发性神经病:23 周后出现,下肢瘫痪、四肢肌肉萎缩磷 “中间间断症”中毒后 2448 小时突然死亡农药 轻度中毒: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在 50%70%,表现为头痛、流汗、流延、瞳孔缩小中 辅助检查 中度中毒: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在 30%50%,表现为肌纤维颤动、大汗、呼吸困难毒 重度中毒: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在低于 30%,表现为肺水肿、昏迷、呼吸机麻痹口服中毒洗胃,用清水、生理盐水反复洗胃迅速清除毒物 皮肤黏膜吸收中毒,脱去污染衣物,肥皂水冲洗,禁用热水眼部污染,2%碳酸氢钠溶液机制:清除毒蕈碱样症状和对呼吸中枢抑制有效治疗原则 阿托品 原则:早期、足量、反复给药特效解毒药 阿托品化标准:瞳

11、孔扩大、颜面潮红、口干 、皮肤干燥胆碱酯酶复能剂能解除烟碱样症状,常用药有:碘解磷定、氯磷定对症治疗: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衰竭病情观察持续高流量吸氧 45L/min护理措施 昏迷者头晕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药物治疗:禁用抑制呼吸中枢的药物,如吗啡、巴比妥类健康教育,喷洒农药是主要保护,接触农药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定义:镇静催眠药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过多剂量可麻醉全身。苯二氮卓类:地西泮、阿普唑仑、三唑仑分类 巴比妥类:巴比妥、苯巴比妥、戊巴比妥、硫喷妥纳非巴比妥非苯二氮卓类:水合氯醛、格鲁米特、甲喹酮、甲丙氨酯巴比妥类中毒: 轻度: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发音含糊

12、不清重度:昏迷、呼吸浅慢至停止、休克、反射消失苯二氮卓类中毒;嗜睡、头晕、发音含糊不清意识模糊,共济失调水合氯醛中毒:心律失常临床表现 非巴比妥非苯二氮卓类 格鲁米特中毒;瞳孔三大甲喹酮中毒:呼吸抑制甲丙氨酯中毒:血压下降吩噻嗪类中毒:震颤麻痹综合征、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反应戒断综合征:自主神经兴奋性增高,精神神经异常血液、尿液、胃液中药物的浓度辅助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动脉血气分析镇 治疗原则:维持昏迷病人的生命体征、清除毒物、治疗并发症静 维持昏迷病人脏器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压、心电监护催 急性中毒治疗 清除毒物:洗胃、活性炭、强化碱性化尿液、血液透析眠 特效解毒药:苯二氮卓中毒应用氟吗西尼解毒药 清理呼吸道无效中 组织灌注量改变毒 护理问题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的 潜在并发症:肺炎护 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持续给氧理 观察生命体现变化皮肤口腔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加强营养高蛋白鼻饲留置饮食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药物管理严格,长期服药病人不能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后停药。 定义;一次饮入过量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浓度达 11mmol/L,表现:欣快、兴奋兴奋期 浓度达 16mmo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