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14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W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67018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2014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W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日照市2014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W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日照市2014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W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日照市2014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W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日照市2014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W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2014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2014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W(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高三 3 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 36 分)一、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扉页蜚声 惬意提纲挈领 前合后偃揠苗助长B羸弱赢余 中肯一语中的 稗官野史大有裨益C绮丽旖旎 拓片落拓不羁 循规蹈矩目光如炬D侥幸狡黠 稽首有案可稽 恃才傲物博闻强识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年轻人沉缅于机械地操作手机,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正在变得日渐稀缺,传统意义上的亲情岌岌可危,这是技术时代最大的不幸。B马年中国元宵节邂逅西方情人节,上海滩推出横沥河灯船秀,每条船都用彩灯勾勒,通体透明,营造出良晨美景不夜天的景观。C金正恩强调,朝鲜民族之间

2、相互诽谤和反目只会让不希望祖国统一的势力坐收渔利;只要重视民族统一,朝方愿意既往不究。D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凭着中国文化这张大牌,跳脱出综艺娱乐的窠臼,猜的是谜,考的却是生活阅历与文化掌故。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马年春晚的前面有个短片“春晚”是什么 ,片中各界人士围绕这个话题各抒己见,最后屏幕文字显示:春晚是想你的 365 天。B中国梦描绘出一个时代最为壮阔的梦想图景,一个是“强国梦” ,要强大、要发展;一个是“民生梦” ,要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社会平等。C日前世界多个地区极端天气频发,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这些事件的严重性再次让人类深思如善待地球,如何善待共

3、有的家园?D据说芦苇有很多用途,譬如造纸、建茅草房、编器具等(如苇席、绳子) ,芦笋能食用,芦叶、芦花、芦根等均可入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北京摔婴案主犯韩磊在自传体小说昔我往矣里写到:“从小便喜欢结交所谓的社会人,讲些江湖意气,少不了干些打架争胜的勾当。 ”B好记星学生平板电脑有超大触控屏,功能齐全,况且能随时随地进行点播,听名师授课指导,深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C马年的开始是高三考生在追梦的路上冲刺的开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考入心仪的大学,只要努力拼搏,实现梦想倚马可待。D有专家认为房地产问题是中国经济结构长期失衡的结果,诸多问题和矛盾积重难返,短时间内靠一两项政策很难解

4、决。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中国好声音主持人华少在一分钟内念完长达几页的赞助商名单,因为超快语速而被称为“中国好舌头” ,被网友膜拜,有很高的收视率。B卓越与公平是高校招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在追求卓越的同时如何兼顺公平,是高校招生过程中最重婴的问题。C纪录片历史碎影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南方方人生命中富有包孕性的故事,展示了一部二十世纪南方文人的微型生活史。D要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除了重视宣传教育外,还需依靠加强行人过马路的设施、科学设置红绿灯间隔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二、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网络时代需要经典阅读钱理群 经典

5、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我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强调经典的阅读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对现在的读书状态有两个忧虑:一个忧虑是大家不读书,另一个忧虑是大家即使读书也只是网络读书。网络阅读有它的优越性,我称之为“短平快”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时代,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亲近的方式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当然有很大的意义。但网络阅读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深度,会导致人的精神的平庸化;另一个是网络阅读是群体性的,缺乏个体性、个人性的阅读,容易趋向潮流,容易倾向于时髦、被时髦所裹挟,这就需要经典阅读。经典阅读的最大特点是深度阅读,而且是个性化

6、、个人化的阅读。比如我曾经说过,鲁迅作品不能只是默看,非得朗读不可。他作品里有那种有韵味、那种浓烈的而又千回万转的情感,那里面不可意会但能言传的东西,都需要朗读来触动你的心灵,通过朗读来进入情境,来捕捉感觉,产生感悟。这样的阅读是接近鲁迅内心世界的一个最好的通道。而我所强调的是情境、感觉、感悟,就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如果说西方经典主要是通过分析来接近的话,那么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不仅是古代的文化,也包括鲁迅的文化,不能完全靠分析,而要靠感悟、情境、感觉,甚至直觉,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一般人可能比较习惯用分析的方式进入经典,现在可以换一个方式不是拒绝分析,必然会分析,但更多的,至少在

7、开始时必须强调感觉、感悟、情境、直觉。中国传统教育是这样的,启蒙的时候读论语 ,不是讲论语 ,而是读、背。通过读,获得感觉,通过背,体验那些东西。读了、背了,进入到你的生命里,然后分析,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提示我们这是进入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经典作品得一点一点地看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世界,这告诉我们经典的阅读需要深度阅读,而深度阅读就是文本细读,通过文本细读达到对经典作品的一个深度了解。这涉及到经典阅读的特点,我认为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也就是说不同读者对经典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也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发挥

8、。我强调“发挥” ,也就是说阅读经典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要有我们的理解及发挥。最好的经典的意义都是原创者和阅读者、研究者共同创造的,任何经典都是这样。所以有一个过程。从经典变成学说,如儒家从论语 孟子变成儒家学说,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解经者,解释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有新的创造的,所以出现了像朱熹、王阳明这样的大家,他们是接着孔子往下讲,对孔子思想包括孔子文本通过主动的、细腻的阅读有新的解释、新的发挥、新的创造,最后成为儒学。儒学就是孔子他们所开创的,被后来的阅读者、研究者不断研究、不断发展的一个学说。(选自 2014 年 2 月 13 日人民政协报 )6下列刘“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9、A经典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方法,是进入作品的方式,它是进入经典作品艺术世界的途径。B经典阅读是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的阅读,读者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达到深度阅读。C经典阅读在今天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现在的人们要么不读书,要么只是网络读书。D经典阅读不是被动的阅读,而是读者往阅读作品时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再创造的阅读。7关于“进入经典”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进入经典可以采用朗读,比如鲁迅作品中的韵味、情感及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就需要靠朗读来获得。B进入经典可以采用分析的方式,分析作品的内容、形式等,例如对西方经典就只能通过分析来接近进入。C进入经典可以通过感悟、情境、感觉,甚至直觉进入的

10、方式,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最传统的方式。 D进入经典可以通过读和背,通过读和背来感觉、体验,读过背过了,经典就进入到读者的生命中了。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短平快”的网络阅读,作者肯定了它存在的意义,同时又指出它存在着两大问题,所以需要强调深度阅读。B阅读经典作品,需要分析,但不能完全靠分析,必须重视对作作品的感觉、感悟、情境、直觉。C不同的经典作品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读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发挥与不同的创造。D儒家学说的开创、发展过程,证明了经典是怎样成为学说的过程,它是由原创者、研究者和解经者共同完成的。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11、成 912 题。孙固字和父,郑州管城人。幼有立志,九岁读论语 ,曰:“吾能行此。 ”徂徕石介一见,以公辅期之,擢进士第,调磁州司户参军。从平贝州,为文彦博言胁从罔治之义,与彦博意协,故但诛首恶,余无所及。宰相韩琦知其贤,谕使来见,固不肯往。琦益器重之,引为编修中书诸房文字。治平中,神宗为颍王,以固侍讲;及为皇太子,又为侍读。至即位,擢工部郎中。种谔取绥州,固知神宗志欲经略西夏,欲先事以戒,即上言:“待远人宜示之信,今无名举兵,非计之得。愿以汉韩安国、唐魏征论兵之略,参校同异,则是非炳然矣。兵,凶器也,动不可妄,妄动将有悔。 ”大臣恶其说,出知澶州。还知审刑院。神宗问:“王安石可相否?”对曰:“

12、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其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 ”凡四问,皆以此对。及安石当国,更法度,固数议事不合。青苗法出,又极陈其不便。及韩琦疏至,神宗感动,谓固曰:“朕熟计之,诚不便。 ”固出语执政曰:“及上有意,宜亟图之,以福天下。 ”既而竟从安石。哲宗即位,以正议大夫知河南府,徙郑州。元祐二年,召除侍读,拜门下侍郎。哲宗与太皇太后矜其年高,每朝会豫节拜仪,听休于幄次。因数乞骸骨,太皇太后曰:“卿,先帝在东宫时旧臣。今帝新听政,勉留辅导;或体中未安,取文书于家治之可也。 ”固感激,强起视事,复知枢密院事,累官右光禄大夫。五年,卒,年七十五。哲

13、宗、太皇太后皆出声泣。辍视朝二日,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温靖。固宅心诚粹,不喜矫亢,与人居久而益信。故更历夷险,而不为人所疾害。尝曰:“人当以圣贤为师”又曰:“以爱亲之心爱其君,则无不尽矣。 ”司马光退处,固每劝神宗召归;及光为陈州,过郑,固与论天下大事至数十,曰:“公行且相,宜视先后缓急审处之。 ”傅尧俞铭其墓曰:“司马公之清节,孙公之淳德,盖不言而信者也。 ”世以为确论。(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注:宅心:把心思放在某事物上。矫亢:故意与众不同,借以抬高自己。9对下列句了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为编修中书诸房文字 引:推荐B则是非炳然矣 炳:显著C朕熟计之,诚不便 熟:仔

14、细D哲宗与太皇太后矜其年高 矜:怜悯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为文彦博言胁从罔治之义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B以正议大夫知河南府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C取文书于家治之可也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D以爱亲之心爱其君,则无不尽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孙固为人“真诚纯正”的一组是幼有立志,九岁读论语 ,曰:“吾能行此。 ”宰相韩琦知其贤,谕使来见,固不肯往固知神宗志欲经略西夏,欲先事以戒,即上言 及安石当国,更法度,固数议事不合每朝会豫节拜仪,听休于幄次公行且相,宜视先后缓急审处之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天内容

15、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固从小就立志要推行沦语的主张;平定贝州时孙固提出胁从者不治罪的建议与文彦博的意见相同,所以只是把首犯诛杀。B孙固得知宋神宗想谋取西夏的打算后就上书劝诫,认为战争是危险的事,不能轻举妄动;人臣讨厌他的主张,就让他出朝任职。C孙固认为王安石文学才能很高,但心胸狭隘缺少宽容,不能做宰相;王安石执政后进行变革,孙固开始时反对,最终却同意了。D孙固多次请求退休,太皇太后恳请他留下来辅佐哲宗;孙固去世时,哲宗、太皇太后都非常悲痛,并为之停止临朝听政二日。第卷(共 114 分)四、 (24 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待远人宜示之信,今无名举兵,非计之得。 (3 分)(2)故更历夷险,而不为人所疾害。 (3 分)(3)傅尧俞铭其基曰:“司马公之清节,孙公之淳德,盖不言而信者也。 ”(4 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采桑子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草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注:指颍州西湖。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坞:湖岸凹入处,汀:水中沙洲。轩槛:长廊的栏杆。芰:指菱。(1)词中说“西湖好” ,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4 分)(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