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年轻干部走得又稳又远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66940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让年轻干部走得又稳又远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让年轻干部走得又稳又远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让年轻干部走得又稳又远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让年轻干部走得又稳又远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让年轻干部走得又稳又远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让年轻干部走得又稳又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让年轻干部走得又稳又远(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好人主义培养不出好干部如何让年轻干部走得又稳又远(上)范正伟坚持“严字当头”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也是一种作风的陶冶、党性的锤炼,就是要明确“升官发财应两道”的为政之道,树立“干部就是要干事”的职业追求 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7 月 14 日中央召开座谈会,研究新形势下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在会上提出一个重要命题, “好人主义培养不出好干部” ,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古人讲, “后生可畏,来者难诬” 。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知识导向”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大胆任用青年才俊,到今天“实践导向”的“宰相必起于州部” ,严格培养年轻干部,我们党历来对年轻人寄予厚望。如果说当年的干部年轻化政策,极

2、大地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今天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同样离不开年轻人的拼劲儿和闯劲儿,离不开一支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年轻干部成长,既要靠个人努力,更要靠组织培养。如何培养,大有学问。高尔基说过, “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 。正所谓“严是爱、宽是害” ,培养年轻干部,不等于哄着、护着、捧着,坚持严字当头、从严管理,才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构筑起一道屏障。实践表明, “镀金式”“温棚式”的培养,造就不出堪当大任的好干部;年轻干部不经过艰苦磨练,很难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早熟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 。年

3、轻干部要走的路很长,面临的诱惑很多,严格要求是最好的爱护。缺乏严格的监管约束,“年轻得志”就容易成为“得意忘形” 。2013 年,浙江省检察机关查处的干部贪污贿赂案件中,35 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就达 291 人,其中 25 岁以下新进人员就有 27 人。试想,对他们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如果有人及时咬咬耳朵、拉拉袖子,早提醒、早纠正,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摔跟头了。避免好人主义,不搞一团和气,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让年轻干部有所敬畏、有所戒惧,避免成长“黄金期”变成干部“危险期” ,这才是真正对年轻干部负责、真正对党的事业负责。我们选拔年轻干部,不是为了出大官,而是为了干大

4、事。不经历非常之事,难以成非常之才,避免好人主义,就要从严培养。现在,一些地方对要培养的干部“苗子”百般呵护,为他们设好台阶、铺好路子,而恰恰忽略了基层岗位和艰苦环境磨练这个重要环节。有的年轻干部粗看起来经历很丰富,但仔细一看,每一个台阶的时间都很短,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而且都不是吃劲的岗位,没压上担子,自然也就收不到效果。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大门,今天的年轻干部,尤其需要补上基层和实践这一课。正如中央领导强调的,既然是选拔好干部,就要放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重用、考察、培养,不能放在最富裕、最舒适的地方露头露脸,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只有经历过基层一线的摔打磨砺,才能加深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只

5、有到重要台阶和关键岗位上去挑重担,才能在干事中长本事,在历练中变“老练” ;只有多“墩墩苗” ,沉下去、融进去,年轻干部才能显示出其厚重,才能在未来发展中走得更稳更远。好人主义培养不出好干部,要求不严造就不出好人才。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管理干部;从严管理干部,核心是从严选拔干部。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人官瘾太重、升迁欲太强,就难以保持谋事的平和心态和干事的持久激情。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如果热衷于搞自我设计,醉心于“晋升路线图” ,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 ,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台阶” ;如果只善于风险评估,分分钟都算计投入产出,干事风险绝对不沾边,责任问题绝对不沾身,不可能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

6、干部。从这个角度来看,坚持“严字当头”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也是一种作风的陶冶、党性的锤炼,就是要明确“升官发财应两道”的为政之道,树立“干部就是要干事”的职业追求。为政之要,首在得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离不开优秀年轻干部的新鲜血液。补充新鲜血液的前提,是严格“验血” ,合格后方能使用。以培养锻炼为基础,以选准用好为根本,以从严管理为保障,我们就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来源:人民日报 (2014 年 07 月 16 日)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用多双眼睛看人选人如何让年轻干部走得又稳又远(下)张 铁对年轻干部,以“不错”或是“不行”的模糊评价,来

7、简单决定其“上下” ,是不负责任的孟子见齐宣王纵论治国理政之事,谈及用人,这位“亚圣”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这段话,说的正是选人用人要兼听兼采,才能识得真金、选出贤人。“用多双眼睛看人选人” ,近日,中央召开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工作座谈会,中央领导提出“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从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 ,切中了新时期年轻干部培养选任工作的要害。“知人善任” ,善任首先要知人。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现在很多年轻干部,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各方面知识都很丰富,会说会写会办事,有心有力有干劲,这些都是优点。不过,他

8、们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一些人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单位门的“三门干部” ,缺少处理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一些人把群众视为管理学上的对象,对群众感情不深、关切不够。魏源曾说,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选人用人难,选用年轻干部,更难。对于干部年轻化,邓小平曾提出, “不是只讲年龄这一条,还要德才兼备。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对于资历尚浅的年轻干部,以“不错”或是“不行”的模糊评价,来简单决定其是“上”还是“下” ,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对他们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

9、入了解。了解年轻干部,就像是交朋友,一个办法是走近他身边。带上“放大镜” “望远镜” “显微镜” ,近距离接触,多角度考察。观察他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其见识见解;观察他对群众的感情,看其品质情怀;观察他对待名利的态度,看其境界格局;观察他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其能力水平。就像论语中说的,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这个人还有什么能隐藏的呢?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干得好不好、德行廉不廉、操守严不严,群众心里有杆秤。对于选好人用好人,这是多么有用的资源、多么可靠的评价!“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10、,到环境整治一线、重点工程现场、流动人口聚集区等,看一看实绩表现;走访一个社区、一家贫困户、一个联系村等,听一听群众声音。通过实地考察,增强直观认识,才能形成对一个年轻干部的客观评价。我们有民主推荐制度,有民意测评制度,有任前公示制度,这些都是畅通干部选任中民意表达的制度设计。现实中,一些地方选用年轻干部出了问题,也往往是由于忽视了群众的意见、屏蔽了群众的监督。或是急用现找、突击性、大规模提拔,或是拉郎配、拔苗助长、违规破格提拔,甚至是钻空子、找漏洞,搞“萝卜选用”“火箭提拔” 。这几年,从湖南湘潭“连升多级”的 27 岁副县长,到广东揭阳“子承父业”的 80 后副县长,都是如此。其实,群众对

11、那些有能力、有干劲、有激情的年轻官员,是信任和拥护的,年轻干部焦三牛等当年也曾引起争议,但民众了解了他们的成长历程与工作业绩后,对于他们的“进步”给予了认同,这就是一种民意基础。在选用年轻干部时,多几双眼睛看,多几双耳朵听,多几条腿走路,既是选人用人的责任,也是对年轻干部的保护。诗有言: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书有言: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不管对社会管理者还是对社会成员,选好人、用好人都十分重要。坚持五湖四海、唯贤是举,坚持统筹把握、符合实际,坚持重在平时、注重民意,坚持严格标准、严守程序,就一定能把优秀的年轻干部培养好、选拔好,让他们成为我们事业的新鲜血液、新生力量。 人民日报 ( 2014 年 07 月 17 日 05 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