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角色游戏与主题内容相整合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66628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角色游戏与主题内容相整合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班角色游戏与主题内容相整合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班角色游戏与主题内容相整合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班角色游戏与主题内容相整合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角色游戏与主题内容相整合的实践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家角幼儿园专题总结1小班角色游戏与主题内容相整合的实践研究(2012 学年第一学期)2013 年 1 月 小(3)班 冯婷婷 时间飞逝转眼一学期过去了,孩子们在小(3)班度过了一学年愉快而充实的集体生活。在这个大家庭,我们共同商讨、一起游戏、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了各项班级工作。在我们三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与幼儿共同度过了愉快的一学期。本学期我们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注重游戏与主题的相融合,通过一学期的摸索我们也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1、将主题活动与角色游戏有效整合(一)通过环境创设整合游戏与主题内容小班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与我们班相应的角色游戏内容“动物园”所创设的环境整合,在“可爱的小动物”

2、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将许多孩子制作或者绘画的动物作品布置在区域内,布置了“樱桃动物园”这个大环境,这个展示就成为角色游戏“动物园”的游戏环境,各种孩子的作品就成了角色游戏“喂小动物吃食”的活动材料。丰富了主题活动的环境,也充分发挥了环境材料资源的教育功能。(二)通过内容的延伸整合游戏与主题内容主题活动深入开展过程中,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自由表达,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之后,往往会对主题中的某项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自发地产生玩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教师根据其价值因势利导,生成新游戏,适时地在全班推广,并使主题活动得到延伸。小班的“小司机”主题活动中,班级中随机开始开展“公共汽车”这一角色游

3、戏内容,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孩子们对汽车的认知和经验也逐渐丰富,孩子产生了简单的交往,知道公共汽车上是要有买票情节的,所以我们在角色游戏中增加了“售票员”的角色,同样的在孩子们主题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孩子在主题学习中的经验陆续增加了“汽车美容” “上车牌”等角色游戏内容。使“公共汽车”这一角色游戏成为主题活动小司机的延伸。(三)主题活动和角色游戏在目标上的整合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其相关目标还可以与角色游戏活动目标有所整合,在这目标整合过程中,主题活动开展可以为解决游戏目标实现存在的问题服务;而游戏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为深化主题活动的目标服务。小班角色游戏“公共汽车”开展过程“司机”们兴致勃勃地开着

4、汽车在“马路”朱家角幼儿园专题总结2上行驶,由于没有明确的“交通规则” ,经常发生“撞车”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把“了解交通规则,学会按交通规则开车”这一目标也纳入“公共汽车”游戏的活动中去,让幼儿实现,同样可以在主题活动中开设“遵守交通规则”这内容,引导幼儿观看马路上汽车按交通规则来来往往的录相,了解红绿灯与汽车来往关系的交通规则等。再玩“公共汽车”的游戏时,幼儿就能生成出警察叔叔的角色,而在角色游戏开展时孩子开车时也不再发生“撞车”事件了。二、角色游戏区域间多元互动每一个区域活动的创设,不仅是主题内容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角色游戏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

5、,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游戏是主题内容的核心体现,它承载着展示讲述、分享合作、预生成相结合的功能,更要兼顾到孩子个体差异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创设时,就要体现游戏多元互动的特点,立体化地呈现游戏,并将各个区域串联起来。角色游戏的形态是丰富多样的,本学期我们在开学初的“娃娃家” 、 “小舞台”的基础上,又新开出来了“美容院” 、 “公共汽车” 角色游戏的内容都是自己建构的,所以他们也更爱在这里学习、创作。使孩子在游戏中能获得对相对完整的经验。三、教师有效指导促进主题内容和游戏的整合以往有的教师常会无目的、无方向地随意参与或出主意,走到“娃娃家”问:“你是谁?在干什么?为

6、什么不去买菜?”等。这些问题打断了幼儿的思绪,没有给幼儿真正意义上的指导;有的教师长时间蹲在某个区域,不能照顾全局;还有的教师不待幼儿思考、探索,就“热心”地把结果告知幼儿。这些指导不但不利用幼儿的游戏,反而会打消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一定要把握好“度” ,适时、适宜、适度地对幼儿进行指导。具体做到:善于观察:比如,幼儿操作时为何皱着眉头?是否碰到了什么困难?指导语言艺术化:例如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孩子理解语意的能力较弱,这就需要老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中班应采取启发诱导的语言;对于大班孩子,教师抛给孩子的指导语就应趋于

7、理性,使孩子能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重视隐性指导:教师在幼儿遇到困难(一般指他与同伴发生纠纷,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缺少材料等等) ,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介入区域,但对于幼儿指导留有余地,不把答案直接说给孩子,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合作活动指导方式:如教师发现娃娃朱家角幼儿园专题总结3家的成员一直在无意识地摆弄餐具,个人忙活个人的,成员与成员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和联系,这时,教师扮成“邻居客人”到娃娃家,假装发现娃娃发烧,并劝“爸爸、妈妈”应带娃娃到“医院”看病或请医生,使原本平淡的游戏情节得以扩展。四、释放幼儿个性,自主快乐游戏在主题情景性区域活动开展中,我们

8、认为在幼儿情景优化情景性是相当重要的。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投放的材料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在投放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到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同时,把握操作材料和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很多能力较强的孩子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操作中发现了很多的玩法,他们似乎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方法产生,并且大胆的交流。又如,我们在娃娃家投放了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床、衣服、鞋子等。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玩得那么投入,合作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因此,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富有情境性的操作材料,更易激发幼儿主动摆弄操作材料的意愿,使他们主动的在游戏情景中操作,在合作中学习、探索,在玩中成长。其次,提高材料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 ,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