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5412 上传时间:2017-07-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史振泉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增强论证力量的特色。 一、预习导学 1、给生字注音并对加横线解词。 畎( )亩 : 曾( )益: 拂( )士: 拂( )乱: 胶鬲 傅说 2、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 曾: 衡: 拂: 3、词类活用。 劳( )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 所以动( )心忍( )性 行拂乱( )其所为 必先苦其心志,( ) 人恒过( ) 入则、出则( ) 4、古今异义词。 举于版筑之间(今义: 古义: ) 举于士(今义: 古义: ) 5、多义词。

2、 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在)生于忧患 而:而后作 而死于安乐也 2发:发于畎亩 发于声 拂:行拂乱其所为 拂士 6、重点词语解释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行拂乱其所为 、而后作 、征于色 、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法家: 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生于忧患 7、重点语句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8、课文内容理

3、解 、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 3、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 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二、探究展示: 1、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3、仔细阅读本文,找出课文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说说这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4、本文一开头为什么要先列举出古代圣君贤相的事例?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5、这篇散文也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的第二、三节分别从哪两方面论述,论述了什么道理? 6、齐读写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的句子( ),写成才的客观条件的句子( )。从国家存亡的反面来论述受磨砺的好处的句子是(

4、 )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国的例子 ( ) 7、得出的结论句是( ) 8、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位置在( ) 9、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四段,可分为三部分。请写出各部分的大意。第一部分(第 1、2 段): 第二部分(第 3 段): 第三部分(第 4 段): 11、 第一段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答:12、第一段属于什么论据?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13、“是人”指什么人?人能担大任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人能担大任的客观条件是什么?)文章从哪几方面阐述? 答:414、受磨难为什么能使人承受大任?(能担大任者必须具备哪些性格?) 答:1

5、5、人在磨难中有什么益处?(人能担大任的主观条件?)答:16、人怎样才能生存发展?(用文中几个字作答)答:17、作者认为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使国家生存发展? 答: 18、第一,二,三段分别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19、第四段的作用是什么?答: 20、请简要说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的思路。 21、拓展: 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三、课文理解检测 1、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2 、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3、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

6、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4、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5 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6、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7、作者说顾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58、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9 文章第 2.3 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1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

7、的目的是什么? 11、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你简要加以分析。12、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 13、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 14、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15、 请写出至少 2 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16、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17、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但你身处逆境时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回答时语言要

8、生动,并适当的采用一定的修辞方法】 四、练习反馈: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 人恒过然后能改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舜发于畎亩之中空乏其身 衡于虑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人恒过然后能改 池非不深也 委而去之 故君子有不战 兵革非不坚利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饿其体肤 行拂乱其所为 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人恒过然后能改。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三)、选择题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于:困于心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帝感其诚 C者:出则无故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之:舜发于畎亩之中孔子云:“何陋之有?”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 B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C敌: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 D发: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

10、心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

11、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 7.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7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8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不 言而喻 C、国恒亡 马无故亡而人胡 D、行拂乱其所为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9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0.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 何苦而不平(愁) B.曾益其所不能(更加) 斟酌损益(利益) 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 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一鼓作气(振作) 1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